舊房改造矛盾頻發,為何不直接拆掉重建?3大原因告訴你答案

2020-10-02     遠舒

原標題:舊房改造矛盾頻發,為何不直接拆掉重建?3大原因告訴你答案

舊房改造矛盾頻發,為何不直接拆掉重建?3大原因告訴你答案

2019年國家方面逐漸叫停棚改,開始正式啟動舊改計劃。根據相關部門要求,2020年全國各地計劃改造中的老舊小區達到3.9萬個,涉及到近700萬戶居民。據統計,我國一共有老舊小區16萬左右,改造總投入達到4萬億元。

可是舊改計劃才剛剛開始實施,從實際中的反饋來看,已經遇到了不少矛盾問題,比如很多小區加裝電梯遭到一二樓業主的強烈反對;後期電梯維護、維修的相關費用部分業主不願意分攤;還有人提出擔憂表示,現在很多老舊小區房齡都在20年以上,建築結構很不穩定,如果在建築體上再搭建電梯井有可能會引發安全事故。

基於以上種種矛盾問題和擔憂,不少人認為,對於房齡在20年以上的老舊小區,應該直接拆掉重建,何必還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去進行改造?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要知道國家方面煞費苦心的結束了棚改,再重新推出舊改新政,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得出的答案,以下三大因素,就是「以改代拆」的主要原因。

一.過去的拆遷等於一場「造富運動」,不斷拉大貧富差距

案例:2018年,深圳市規劃相關部門正式通過了《南山區沙河街道沙河五村城市更新單元規劃》,這意味著白石洲的拆遷一事終於塵埃落定。據了解,白石洲為深圳最大的城中村,由五個自然村子組成,總面積為0.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大概有15萬,曾經很多深漂一族都棲身在這裡。

從白石洲當時的拆遷補償範圍來看,主要包括:房屋補償費、周轉補償費、獎勵性補償費等。

當地一位拆遷戶透露,自家拆遷面積達到1200平方米左右,拆遷後得到15套回遷房,按照當時周邊10萬元每平米的房價來算,這些房子的總價值不低於1.2個億。而整個白石洲一夜之間誕生了400個億萬富豪,還有1400個5000萬級別的千萬土豪。

這些拆遷戶原來很多都是從事著普通工作,有保安、家政、跑計程車和打零工的,前天還是騎著破自行車上下班,第二天就提著錢去買輛蘭博基尼,去環遊世界。對於沒有經歷過和見識過的人而言,聽這些就和聽故事一般,讓無數人羨慕不已,卻又難以置信這是真實存在的。因此,拆遷致富令無數普通人情不自禁,心嚮往之。

二.拆遷成本持續上漲,地方城市和開發商都無力承擔

有人說「拆樓機一響,等於黃金萬兩」,可見這是多麼花錢的一件事情。如果說拆掉舊房再建新房,那麼整個過程包括:拆樓成本、安置成本、新建成本、人口成本、稅費成本等等。當然,這些成本在過去樓市行情大好的時候都能夠算入到房價漲幅之中,最後由無數個購房者來買單,開發商依然有的賺。

但2020年房價已經止漲,甚至出現下跌之勢,這樣一來拆遷蓋新房就存在很大的風險,或許最終連本都收不回來,更別提賺錢了,唯利是從的開發商肯定不願意做這種項目了;在國家高層制定的穩房價和房住不炒的大方針下,地方城市更有必要停止房地產大拆大建的動作,防止本地房價再次過熱,不能違背樓市調控的引導方向。

三.住房總量趨於飽和,再建就是浪費,容易誘發風險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得出,我國人均住房面積為40.8平米,其中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6.6平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為45.8平米。此外,央行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中的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住房擁有率達到96%,擁有一套的占比為58.4%,兩套房占比為31%,三套房及以上的占比為10.5%,戶均擁有1.5套。通過這兩份調查數據足以看出,我國的住房已經完全夠住。

既然不缺房,就沒有必要再繼續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去拆舊房建新房,況且拆遷引發的矛盾會更多。比如:1.隨著拆遷成本上漲,補償款達不到拆遷戶的預期;2.拆遷後不能按照居民意願原地回遷,只能向城市外圍遷移,這一點很多原居民並不能接受;3.人為的製造了大量新的購房需求,間接的推動房價上漲,促使樓市泡沫進一步加劇。

舊改就完全不同,它是在不改變原住房基礎的前提下,對整個小區的生活所需的設施設備和居住環境進行全面的更新升級,提高小區居住舒適性,這樣一來住在老舊小區的原居民生活更加便捷,短期內不用考慮換新房了,省錢省心。

更主要的一點,舊改不會對樓市外部環境造成上漲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緩解房價上漲的壓力。與此同時,舊改還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也需要採購大量的相關材料、設備,有助於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內循環。

各位看官是否贊同筆者的觀點,支持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OkU6XQBURTf-Dn53yq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