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目的各有不同,但我們都是騎行者!

2020-05-01     洋哥愛騎行

騎車分三種,第一種就是休閒騎,第二種就是有一個目標的拉練,第三種是比賽。各種騎車的目的很不同。

第一種休閒騎,最簡單了,可以單獨一人,騎上車子,四處亂逛:也可以三五結伴狐朋狐友們不要問為什麼去哪裡,可以騎騎停停,可以各種腐敗,可以各種姿勢拍照,各種表情動作,剪刀手,翹翹腿,亂扯淡。。。嘻哈逗比其樂無窮。。。為什麼呢為什麼呢為什麼呢?別問我為什麼開心就好。

第二種拉練,一般就是騎車比較有激情的實力也有的車手了,為了完成:比如200公里,300公里400公里的目標來證明下自己,路上不為了風景,只為目標一路向前,在汗水和烈日下,不達目的不罷休。

第三種比賽,這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極限的一個挑戰,只為發揮自己最好的一面,能和眾多高手一起同場本身就是不同凡響,哪怕是最後一名也是一個難得的經歷。

有些小經驗也各位分享下,也許會對您騎車有所幫助:對不穿鎖鞋的各位來說有些小細節如下
(一)請注意----鞋帶----這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鞋帶自由的漂在外面,有時會勾住牙盤,有意想不到的的麻煩,正確的方式是鞋帶子要別在鞋帶交錯的兩三層裡面,這樣就沒機會掛到牙盤。
(二)防曬臂套,腿套,防曬是個千古不變的話題,對誰來說都是個兩難的選擇。
(三)喝水,騎車流汗再正常不過了。喝水必不可少,可是有點事要說,流汗帶走的鹽分什麼的很多,所以光光喝水明顯是不夠滴。最好是補液鹽一包下到水壺裡,經濟又划算,效果非一般的好。



(四)沒事的時候有意識的預想下緊急情況,自己做個預案,有備無患啊,比如破胎,剎車失靈,機器故障,等等等等,這樣會避免很多意外發生時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處置,而丟失了補救最好的時機。
(五)這個可能是絕對大多數人忽視的一個卻是最重要的兩個環節:騎車前要做準備運動---也叫做熱身,騎車後要冷身-----也叫做放鬆。其實這個兩個環節才是決定你的運動生涯有多久多長遠,而免收傷病傷害。很多人用慢速騎車代替熱身,這是很不好的行為,因為,騎車使用到的肌肉只是大小腿的一部分肌肉---而熱身運動是全身活動到。用慢騎車來喚醒運動肌肉就是個極大的誤區。這個壞習慣很容易糾結在部分肌肉過分運動,導致麻木,抽筋。

【熱身份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活動肌肉,開始以小幅度手臂,大小腿,運動開為主。這時小學中學的體操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二階段是加大活動力度,擺腿,較大幅度動手臂,手臂左右搖擺對摸相對腳尖這樣的動作。
第三階段是更大幅度運動,快速抬腿踏步,熱舞動作,力度動作。

目的就是從低烈度的活動開身軀,直到身體適應一定強度運動量,直到適應相當強度運動量,這樣騎車時肌肉韌性,力量,得以最大限度發揮,避免無謂的意外傷害。那麼騎完車,後蓋做什麼呢?停下後就是洗澡吃飯那麼簡單麼?很明顯不是,還是要做冷身先,突然停下運動直接進入冷狀態,對身體的衝擊,不輸給沒做熱身直接騎車。冷身怎麼做呢?就是熱身三部曲反過來做。就這麼簡單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bhx4XEBfGB4SiUw-F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