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評sir
來源 | 微信公眾號 電商評論員
2020年一開年,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受肺炎疫情的影響,傳統餐飲業受到致命打擊,而生鮮類零售業則迎來了大爆發。
在這場生鮮熱潮中,社區生鮮的代表永輝超市,其表現異常搶眼。
2月11日早盤,永輝超市股價大漲5.32%,報價9.50元,成交額達51167萬元。
要知道,這已經是它連續第六天上漲了,其盤中股價亦曾一度高達9.65元每股,相比2月3日的開盤價大漲36.3%。
永輝超市股價的一路飄紅,與疫情下人們線上消費需求的激增有著密切的關係。
肺炎爆發下,全國人民開啟了「宅」模式,許多家庭的一日三餐都選擇了線上服務,除了一如既往火爆的外賣之外,線上買菜也成了熱潮。
據統計,春節期間多家生鮮電商幾乎都被海量訂單砸暈了;而永輝超市,僅在2月1日這一天,其到家服務的全國訂單量就已經突破了20萬單,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而到了2月8日,其訂單量再度突破30萬單,勢頭十分猛烈。
面對突如其來的需求激增,永輝超市並沒有被海量訂單給衝垮,憑藉著豐富的運營經驗,它迅速啟動了應急預案。
在公關上,為了穩定民心,永輝超市第一時間做出承諾,稱不管形勢如何變化,永輝會一直保證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到店到家服務不打烊,盡最大努力確保食品安全、物流安全和經營安全。
在行動上,為了保證服務質量,永輝超市迅速協調工作人員停休返崗,在各個服務環節增派人手,確保工作可以順利通暢地開展。
但訂單量還是太大了,再加上一部分配送員已經返鄉過年,永輝的到家服務配送一度出現了明顯的人手短缺。
怎麼辦?
生活沒有絕路,方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永輝超市一看形勢不對,立馬作出應急反應:
一方面,鼓勵員工身邊的親朋好友加入到永輝的配送環節中,盡力解決人手不足的難題。
另一方面,送貨的時候不再追求速度,而是採用訂單集中配送的方式。
同一小區的商品全部放在一起配送,送貨時候也使用像小貨車、三輪車類大容量的交通工具,最大程度提高配送效率。
就這樣,在舉國陷於疫災的艱難時刻,大量的商品一車一車地從永輝超市的庫房中運輸出來,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2019年末,做生鮮電商的日子並不好過,在那段時間,諸多平台欠款的欠款、倒閉的倒閉,整個行業變得一地雞毛。
相比之下,永輝超市的發展就穩健得多了,不僅在年末那場「災難」中挺了過來,而且在疫情期亦表現出非凡的戰鬥力。
回顧永輝超市的這些年的發展歷程,我發現了它成功的幾個關鍵因素:
為了從源頭上保障產品供應,降低產品成本,永輝在全國設有20多個農產品基地,並且和上游的農產品企業建立了深度的合作關係。
在採購方面,單是生鮮的研發和採購團隊就多達1000人,陣容十分強大。
就如京東擁有京東自營物流一樣,永輝超市亦有屬於自己的供應鏈體系。
眾所周知,生鮮損耗率高,毛利率低,為了提高利潤率,很多超市普遍的做法都是將生鮮外包或者聯營。
打造自己的供應鏈雖然很費金錢,但當其一旦成熟,它所迸發的力量將是不可估計的。
歷經二十多年的耕耘,永輝自營的供應鏈已然是十分成熟了,這使得它在品控把握與降低耗損方面,具備同行不可複製的優勢。
做生鮮有一難:盈利難。
數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95%都處於虧損狀態,勉強收支打平的只有4%,能賺錢的僅僅只有1%。
很多玩家持續砸錢,熬不過冬天,已然是資金鍊斷裂,欠下了一大筆債務。
相比之下,永輝的發展可謂是奇蹟。
自2007年起,永輝超市每個季度的收入,就從來沒有負增長的時候,成長性極好。
此外,其毛利率亦從2010 年的19.12%提升至2018 年的22.15%,在此基礎上,它的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還總體上保持著上升的趨勢。
很顯然,永輝超市的盈利能力十分強大。
綜合來看,永輝超市的成功是理所當然的,它既沒有「撈快錢」玩家的戾氣,也沒有傳統商超的守舊,在一路發展的過程中,它穩健、積極、與時俱進。
這樣的企業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