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們,您們好!大家對於共濟失調可能會比較陌生,因為患上共濟失調疾病的人很多,但是大部分人都會當成比如「癱了」『中風』去說去認為!那麼和共濟失調相似又對稱的疾病大家都熟知,那就是腦萎縮以及帕金森運動神經等疾病。
下面咱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共濟失調:共濟失調指的是肌力沒有減退的情況下,肢體運動的協調動作失靈,不平穩不協調,既運動的協調障礙,肢體隨意運動的幅度以及協調發生紊亂,以及不能維持軀體姿勢和平衡的症狀。可引發影響全身。小編給您採摘下症狀您就知道了!影響的主要是自理能力、行動能力、語言能力、書寫能力!請看:
總結來說症狀就是:初期步履不穩,肢體搖晃;中期發音含糊不清,眼球轉動不平順,肌肉不協調感加重;晚期說話極不清,不能站立。
那麼會有人問,共濟失調目前病因就這樣,那麼中醫怎麼認為呢?請看祛萎益腦湯方案告訴您:
共濟失調疾病中醫來講就是萎症。以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得隨意運動,日久而致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為特徵的疾病。
感受外邪,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勞倦久病等均可致病。
病機是肺胃肝腎等臟腑精氣受損,肢體筋脈失養,如肺熱津傷,津液不布;濕熱浸淫,氣血不運;脾胃虧虛,精微不輸;肝腎虧損,髓枯筋痿。治療虛者宜健脾益氣,滋補肝腎,實者清熱化濕,祛痰活血。
要重視"治痿者獨取陽明",調治脾胃。臨床區分肺熱津傷、濕熱浸淫、脾胃虧虛、肝腎虧損證辨治。
痿證的辨證分型
一,肺熱津傷
症見始發熱,或熱退後突然肢體軟弱無力,皮膚枯燥,心煩口渴,咽乾咳嗆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細數。
二,濕熱浸淫
初期表現為四肢感覺異常,繼而手足無力,大多見於下肢,肢體困重麻木,胸脘痞悶,大便粘濁,小便赤澀,舌黃厚膩,脈滑數而濡。
三,脾胃氣虛
臨床主要症狀有四肢軟弱無力,漸致緩縱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見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虛浮無華,舌淡胖,脈沉細或沉弱。
四,肝腎虧損
症見一側或雙側下肢感覺障礙,或感覺消失,漸致下肢痿廢不用,腰脊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滑泄,或月經不調,舌談紅少苔,脈沉細數。
五,淤血阻滯
症見四肢軟弱無力,或麻木不仁,筋脈抽掣,甚者萎枯不用,舌紫唇青,或舌見瘀斑,四肢脈絡青澀,脈澀滯。
中醫認為痿證發生的原因頗多,如陰血虛則濡養不足;陽氣虛則溫煦不充;濕痰著滯、瘀血停留阻遏氣機,妨礙血運,皆能導致筋骨、肌肉、皮膚失養,發為痿證。臨床以肺胃津傷,肝腎虧損,濕熱浸淫三個類型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