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中國人過不去的坎,就算有,也要當撐得最久的那一個!

2020-04-01     知泰國

疫情之下,大家的日子過得還好嗎?

兩個月前,疫情重創中國的時候,整個國家都被封閉和暫停,用「自封經脈」的方式去封堵病毒的流竄。

「龜息」之下的中國,千城閉戶,萬業蕭條,多少公司斷了資金,多人員工沒了收入,貨物堆積在倉庫,客戶隔離於住屋。生活的鏈條被驟然中斷,孩子的學費,老人的醫療,房子的按揭,倉庫的租金……卻依舊在人生崎嶇的道路上等待著肉身去填補。

無論是不是底層,有沒有補貼,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在這場劫難中,承受著生活的重壓。

那些艱難、困苦、以及堅守,或許永遠不會為如椽巨筆展示於宏大敘事的捲軸之上,但是它們是真是的,是這個虛實難辨的時代里,最真實的存在。

如今,祖國人民已經走出幽谷,重見曙光。

而我們這些生活在泰國的,不久前還在為祖國的苦難而哭泣的「海外中國人」,大都正在品嘗,或者即將品嘗那種我們曾經目睹的困苦。

緩過勁兒來的中國,開始擔憂我們的安全,關心我們的安危,當初「曼谷有沒有口罩,寄一點過來」變成了「曼谷有沒有口罩,寄一點給你」。

甚至有中國的朋友對我們半開玩笑地說:再過一段時間,沒準你們在泰中國人,要在網上看我們國內的人各種吃香喝辣了。

是的,我們海外中國人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呢。

所有的導遊,無論是黑還是白,是中還是泰,都開始了「長假」。

原本還以為,中國疫情緩解之後,在小區里燜了一整個春天的中國遊客會向泰國發動排山倒海般的衝鋒。結果到頭來,從「中國出不了」,變成了「泰國進不來」(而且也不敢來),就算人家想來,泰國也不知何時能夠開張。

沒有遊客,賴以存在的整個體系,便都不復存在。

而旅遊業的參與者,往往沒有一份固定的收入,沒有五險一金,以及一個為你兜底的公司。

朋友圈裡的導遊,似乎不是消失了,便是轉型了。

好在,在泰做旅遊業的華人,本來就有不少其他的路數,多少有一些「轉型潛力」。

當疫情剛開始在中國蔓延的時候,他們試圖撐過那段短暫的低谷,能延期的,就儘量別退款;能堅守的,就撐著別退出。

泰國徹底鎖國之後,固守的希望破滅了,許多人被迫接受了現實,承受了也許「耽誤一輩子」的沉重損失。一大批人變成了微商,開始在網上倒騰各種產品——乳膠、面膜、燕窩,以及口罩、消毒液、額溫槍、新冠檢測試劑。

從「泰貨援華」到「國貨返泰」,在所有你找不到渠道和貨源的時候,似乎總有一個改弦更張的導遊能夠滿足你的需要。


誠然,轉型並不容易,泰國被旅遊業所帶動的產業,並不能完全替代旅遊業本身。

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數著指頭,挨過這段苦日子;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像白堊紀的哺乳動物一樣,用神乎其技的轉變,去維繫自己的嚴冬之中的生存。

習慣了盛夏的樹木,或許會在寒冬中凋零。

「導遊自殺」的新聞,在2019年3月的泰國成為了反覆出現的「常見現象」。有許多人撐不下去,選擇了退出。

但是總有人能夠熬過去,即便變成另一種面目全非的植物,也要頑強地生存下來。


海外華人世界的另一大風景,是中餐廳。

與歐美唐人街中餐館的普遍衰落不同,泰國中餐界,經歷著劇烈的「代謝」。

一家新開張的中餐館,也許在一個月後便會銷聲匿跡,並在隔天夜裡換上另一家中餐館的招牌,在「方生方死」一般的激烈更迭中,實現著瞬息萬變的轉型與消無聲息的擴張。

泰國疫情開始蔓延之後,中餐館停止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更迭,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統一切換到了「門可羅雀」集體停滯。


但是,這些中餐館並不打算坐以待斃。

早在泰國政府宣布全國餐廳「只准打包,不許坐食」之前的很久,中餐館便已經開始用「送外賣」的方式進行行業自救。

店小二成為了外賣配送員,隨後泰國餐飲外賣的全面興起,更讓中餐館搭上了順風車。

他們拒絕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執拗地站立著,炒菜,賺錢,開工資,想方設法靠著那一絲縫隙,頑強生存下去。


每一個泰國華人耳熟能詳的餐廳,都開始在華文自媒體上刊登外賣配送的廣告,並想出了優惠積分送豆腐的種種促銷手段,吸引曼谷城中選擇堅守的數萬中國人,將對美食的渴望,轉向外賣的世界。

外賣,或許比不上之前的「堂食」,但那至少足以維繫這些餐館的生存,讓這些中國文化在泰國最重要的堡壘,能夠撐過這個嚴冬。

誰知道呢,等到嚴冬過後,沒準泰國的華人真的迷上了外賣,就像泰國無數的餐廳和咖啡館一樣,整個行業生態都被新冠病毒所永久地改變——就像吃竹子的白熊,敲石頭的猿猴一樣,原本的權宜之計,結果卻打開了一個真香的新世界。

辮子剪了,神還留著;只要活著,便有無限的可能。


留學生的日子,也過得很蛋疼。

大約在二月底的那會兒,泰國還在糾結要不要對中國「關門」。許多在中國過假期的中國留學生,拿著泰國學校的「親愛的中國同學請不要回校」的逐客令,以及泰國剛推出的「來泰國隔離14天政策」來問我能不能回泰國繼續讀書。

我只能對他們,以及他們的家長說——來不來都行,但是要來的話,就得趕緊,再不來就來不了了。

想必,後來這些在泰國讀書的中國孩子們,多半還是來了。


在完成了「14天自我隔離」之後,他們會發現學校的課程不是被取消了,就是變成了遠程教學。等到半個學期過去,他們會驚奇地發現,泰國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

「是不是要跑回中國去再隔離個14天」——這大約是在泰國的留學生們,現在每天都在考慮的問題。

泰國的疫情還不是太嚴重,現在想要返回中國,比當初來泰國要更為艱難。

而且泰國疫情萬一拖個一年半載,再想回泰國接著讀書考試答個辯,可就更是痴心妄想。

我不知道究竟是哪個因素更嚇人,是荒廢學業,還是荒廢機票——但似乎中國留學生們大部分留在了泰國。在一種詭譎朦朧的安全感中,繼續自己在泰國的學業。

同學們辛苦了。

不知道大家,現在日子都過得怎麼樣呢?


除了這些,在泰國的華人,在曼谷「旅泰中國同胞」里還有數不清的五行八作,講不完的百態人生。

在這段日子裡,每一個中國人(除了我們這些尤恐天下不亂的媒體人外)都在過著艱難的日子,都在面對著疫情時期,不得不去面對的抉擇。


大家在泰國,都還好嗎?

家裡東西還夠嗎?買得著足夠的口罩嗎?

在人煙日漸稀薄的泰國街頭,你是否感到寂寞,感到恐懼;是否想到告別,或者已經在為暫時與泰國的分別,做著複雜的籌劃?

撐下去,想方設法地活下去。

生活在海外的中國人,是一群生存能力頑強的生物,是那個原本就以頑強而自詡的民族當中,最能適應變化的一支。


我們善於堅持,善於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嘗試了無數種手段,去在一個陌生的國度中生活。並在遭遇劇變時,用與時俱進的變革去尋找一種嶄新的生存方式。

老師當膩了,就去做電商,電商做不下去了就去搞媒體,媒體做不下去了就去開餐館,餐館不讓吃了就去送外賣。

大海乾涸了,我們就在陸地上行走;大地塌陷了,我們就在天空中飛翔。

天雷涌動了,我們就在火焰中舞蹈;火焰熄滅了,我們就在灰燼里涅槃。

這就是中國人。並非每個個體都能超越苦難,但是作為一個整體,沒有任何挑戰能夠永遠地擊敗他們。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泰國會面臨艱難的歲月。

我們在泰中國人首要的任務,是在這個溫柔善意(同時也漫不經心)的東南亞國度中,好好保住自己的小命——就像四萬義大利華人,沒有一個病死一樣,頑強而謹慎地,在物理意義上活下去。

然後,讓我們共同堅守,為我們所耕耘的一切而堅守。找到新的出路,用我們所能使用的一切姿勢,在這場漫長的困頓之中,找到生存的方式。

中國萬歲,泰國加油。

苦難或許漫長,但終有窮盡的一日。

當一切都成為往事,唯有那些選擇堅持的人,將屹立於大地的中心。

讓那些無法摧毀我們的,成為我們偉大的註解。


(文/岳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rYiN3EBiuFnsJQVE5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