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剛剛過去的2019年國內電影市場,無疑是國產類型片大突破的一年。
從《流浪地球》到《哪吒》,再到《銀河補習班》,《誤殺》都在各個類型上實現了不同程度上的突破,多部電影接近50億的票房成績也是異常亮眼的成就突破。
不管是科幻還是動畫題材,主流意識還是現實題材,這些電影火爆的背後都逃不開一個永恆的主題:家庭和親情。
而今年這幾部優秀電影則幾乎不約而同地將維繫家庭和親情的支柱力量統一指向了每個家庭背後的那座大山——父親。
我們常常聽說「父愛如山」,為何用「山」來形容父愛,因為父親的愛是不易察覺的,不像母愛能夠在小事中體現。父愛就像大山,高大而堅定,給孩子一個堅定的後盾,幫助孩子在人生漫漫長路上前行。
由於媽媽與孩子之間有著天然的臍帶連結,對於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總是能第一時間感知到,並給予及時的關注。
而爸爸在這方面則處於明顯劣勢,常常被嫌棄笨手笨腳,缺乏育兒常識,忙亂時基本插不上手,無形中被排擠出照顧孩子的行列,甚至慢慢被妻子無意忽視,漸漸淡出孩子和家人的視線,成了甩手掌柜。
要麼在外面忙著賺錢養家,要麼在別的地方尋找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在家裡就像個透明人,只在必要時現身湊齊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畫面就好。
這就出現了「喪偶式」育兒的說法,也使得本來在家庭中處於弱勢的母親,一個個練成了無所不能的「女超人」。除了在生活上對孩子大包大攬,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常常是母親上場,似乎沒有父親什麼事。
但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兒童教育問題的重視,引申至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大家才意識到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或錯位現象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巨大的負面影響。
父親的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是其他家庭成員所無法替代的,各種兒童教育問題和家庭教育問題的惡化也急需父親的大量參與和回歸,今年的這幾部電影也在向社會傳遞這樣的信號:家庭教育,是時候喊爸爸回家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19年度火遍全國的這四部影片中,是如何展示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教育力量的。
作為19年賀歲片開篇的黑馬,《流浪地球》由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吳京加盟的首部國產科幻災難大片。講述了在人類面對太陽即將毀滅,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的絕境下,人類帶著地球試圖尋找人類的新家園,逃離太陽系。
影片開始時,4歲的劉啟和父親劉培強還有姥爺韓子昂在看木星,太陽即將毀滅,所有人將以抽籤的方式決定誰能進入地下城繼續生活,而他的母親由於病重,不能搬去地下城,作為空間站工作人員的劉培強可以不用抽籤就獲得兩張入駐地下城的門票,於是他做主放棄治療妻子,安排岳父和兒子進入地下城。
之後劉培強就被派到空間站執行任務,這一走就是17年。
17年後的劉啟21歲,最直觀的性格特點就是叛逆,稱呼姥爺為「老東西」。這樣的稱呼不應該出自一個孝順的外孫之口,然而劉啟為何要這樣稱呼撫養他長大的姥爺呢?想必是覺得韓子昂無能,連自己的女兒都沒辦法保護,任由女婿決定她的生死,而這直接導致劉啟從小就沒有母親的關愛。
因為他母親的死,他始終記恨著自己的父親。與劉培強的通話充斥著不耐煩的語氣。同時,他也是矛盾的,他記得與父親的約定——見到木星便能見到父親。有恨有怨又有想念。
「我離開的時候,你四歲,可是現在,你已經長大成人了,爸爸跟你說過,爸爸在天上,你只要一抬頭,就可以看到爸爸了,這一次,你一定可以看到我。」劉培強在準備沖向木星時和兒子說的這段話,相信擊中了不少人的心坎,讓大家留下了感動的眼淚。
17年父愛的缺失,直到劉培強決定犧牲生命拯救地球時,似乎才在某種形式上得以彌補,但留給兒子劉啟更多的則是失去至親的絕望和痛苦。這樣的代價並不是兒子真正樂於看到並接受的。
作為孩子,不管願不願意,他必須被動接受這一切,面對這一切。這恐怕會成為他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
影片中哪吒因為魔丸轉世的身份,遭到了陳塘關百姓的歧視、排斥、嘲笑和敵對。也因此,他性格孤僻、冷漠、叛逆、憋屈、玩世不恭,時不時就要跑出門大鬧陳塘關百姓,讓大家也不得安生。他給自己編了一個順口溜,「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父親李靖身為陳塘關總兵,世代除妖,自己的兒子卻是個妖怪,他一直自覺對不起百姓。
哪吒剛出生時,李靖曾經拿起大刀想砍了哪吒。
後來因為哪吒經常在外闖禍,李靖下令將小哪吒關在府中。可是,在哪吒「天劫」將到之時,李靖送他去太乙真人處修行,並非是想困住他,怕他在人間作惡,而是望他掌握更多本領,能在人間好好活著。
原來,作為父親的李靖已經上天求到改天換命符,決定在天雷滅魔丸時,以命換命,替自己的兒子去死。
這個從不言愛的父親,至始至終都在斡旋,斡旋在偏見、宿命與兒子之間。
冰冷的面孔下,是一顆捨命為子的滾燙之心。
在哪吒的生日宴上,李靖許下心愿:「希望我的兒子一生平安。」
誰能知道這一句尋常的喜慶話里,藏了父親多少難以言說的不舍與祝福。
這份深沉的父愛喚醒了那個假裝自己是個惡魔的孩子,他主動戴上乾坤圈,接受了對自我的約束。
影片結尾時,哪吒一句「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和您一起踢毽子」,讓無數人淚目。
哈佛心理學家吉爾博特有句名言: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我們應該從李靖的身上吸取教訓,別讓「缺少陪伴」成為自己一輩子的遺憾。
鄧超俞白眉合作的《銀河補習班》更是在親情與教育上的收穫了大批影迷的喜愛。影片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80、90年代,講述了一對父子跨越漫長時光收穫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
馬飛心中「最了不起的爸爸」馬皓文,曾是風光的亞運會火炬手,卻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獄,遺憾地錯過了兒子七年的成長。
馬飛從小想當太空人,因為父親入獄缺少陪伴,被當成不好好學習的典範,即將被勒令退學。
父親馬皓文出獄後,面對不被學校和老師看好的兒子馬飛,情急之下,和教導主任閻主任立下賭約,瘋狂用自己的方式給兒子補課。
電影里鄧超飾演的父親默默幫孩子扛下所有,被小混混欺負他擋了,被老師責罵他扛下來,業餘時間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去工地掙錢,就為了給孩子買他夢寐以求的電腦…
馬皓文跟我們大多數人的父親一樣,願意無限地包容、信任兒子,認為他是最聰明的孩子,不管夢想被多少人嘲笑,仍然默默在後面支持鼓勵。他反覆告訴兒子: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遠,不認輸。
最終馬飛在父親如山的大愛引領下,成為品學兼優的棟樑之才,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太空人。影片中馬皓文幫著兒子逃學,陪著兒子親近自然,盡情釋放孩子天性,帶著孩子參加航展的畫面都讓人印象極為深刻。
這才是真正對孩子的愛與陪伴,這部影片受到大家的歡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影片中鄧超飾演的父親,正是我們內心都渴望的父愛的樣子,他做了現實中很多父親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而通過這部電影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更令人安慰的是,生活中的鄧超,也的確是一個合格的好爸爸,從他和妻子孫儷微博中曬出的家庭親子日常,就能看出他對孩子們的全情投入地寵愛與陪伴,陪著孩子盡情撒歡,耍寶,用愛呵護著等等和小花的童心,不願缺席他們的每一步成長。
電影《誤殺》通過一個案件的對壘 展現李維傑的父愛與拉韞的母愛間的對決
在電影中李維傑(肖央飾)是一個與女兒有隔閡的父親,他希望接近女兒、與女兒有心靈上的溝通,然而面對一個沒什麼本事的爸爸,大女兒與他有了很深的隔閡。
在一次夏令營中,大女兒被當地警察局局長(陳沖飾)的兒子強暴之後,反被威脅。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阿玉與大女兒誤殺了對方,為了捍衛家庭,電影愛好者李維傑,利用電影中的各種片段,拼湊出了一個脫罪的辦法。
誤殺發生後,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警察局局長,陳沖飾演的母親對兒子的死耿耿於懷,靈敏的嗅覺讓她懷疑李維傑一家與案件相關,於是一個想尋找殺子兇手、破過1000件案子的母親和一個想要保護女兒、看過1000部電影的父親,上演了一場抓捕與脫罪智力上的比拼。最終父愛贏了母愛,李維傑一家最終成功脫罪。
李維傑幫助大女兒和妻子脫罪,是想讓一家人過上好的生活,但是小女兒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學會了欺騙,在影片的結尾處,小女兒遞給李維傑的成績單是將70分改為100分。在看到這樣一份修改的成績單後,李維傑深知這一切對小女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通過欺騙得來的逃脫,不如通過贖罪,讓小女兒能夠有正確的三觀生活重要。
最終,李維傑選擇了自首,他明白作為一家之主,他有責任保護家人;作為一個真正愛女兒的父親,他必須做出正確的表率,讓孩子們分清對錯,有清晰的是非觀。這是一個父親所能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不禁讓人想起家庭教育的本質:「教育無他,唯有愛與榜樣的力量」。
通過這幾部電影,將每一位父親心中沉甸甸的父愛展露無遺,也讓觀眾們感受到了父親這座「大山」的力量。
從影片的熱映和票房情況來看,也證明了整個社會對父親在家庭教育中地位的肯定和認可,極力呼喚現實社會中,父親們能承擔起自己的角色和力量,讓父愛重新歸位,讓父愛不再缺席。
用父親厚實的肩膀,撐起孩子美好的未來,撐起家庭幸福的大傘,讓愛在每個家庭流動,在每個人的心中流動,並最終流向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