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奉節:"羊子嵌"變遷記

2019-12-11     三峽紅葉又紅了


環境山清水秀、村莊乾淨整潔、產業興旺成片、群眾安生樂業……初冬時節,走進奉節縣羊市鎮,看著這一幕幕一景景,你會忍不住翹起大拇指。

羊市鎮位於奉節縣西南邊陲,距離縣城110公里、毗鄰雲陽縣城98公里、湖北省利川市130公里,自古以來就是奉、雲、利三界商貿物流集散地,俗稱"羊子嵌"。

近幾年來,羊市鎮黨委、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縣委、縣府總體部署,立足本地優勢,藉助脫貧攻堅東風,突出邊貿強鎮戰略,發展生態型、邊貿型區域經濟。

"羊子嵌"迎來大變遷。

"里程長"上崗 小鎮從外到里大變樣

"整頓人居環境,我們首先從公路沿線環境衛生 '開刀'。"羊市鎮黨委書記田大虎說。

2018年2月,黨政主要領導帶隊,把漁燈社區作為"麻雀"進行"解剖",隨後決定有效使用公益性崗位,以公路及沿線為主戰場,每1—3公里安排1名"里程長",作為片區"美容師",負責道路養護、清掃保潔,同時協助開展交通勸導、森林防火、信息宣傳、民意搜集等工作。

"縮小工作範圍,增加工作內容。"漁燈社區支部書記楊銳解釋,好處就是讓"里程長"可以集中精力種"責任田"。

2019年11月21日下午2點多鐘,鎮長李俊前往萬興村檢查脫貧攻堅工作。

正遇上貧困戶羅啟威身背風力吹風機在清掃村道,不禁贊道:"老羅啊,你這'玩意兒'還可以喲!"

羅啟威略顯得意:"以前用掃帚每掃一次要1天時間,現在只需要2個小時嘛!"

羅啟威負責萬興路3.3公里,每周掃兩次。為提高勞動效率,他到處打聽、網上搜尋,2019年3月裝備起吹風機、割草機、電瓶車、挖鋤"四件寶"。

這樣羅啟威有事做、有錢掙、心情好,身體變得倍兒棒:"現在政府每月發給我700多塊,除去油錢可剩630塊,一家3人每月低保還有1000多塊,日子過得蠻帶勁吶!"

2018年4月,羊市鎮首次設置"里程長",負責133.5公里農村公路"主幹道"日常巡查和清掃保潔,場鎮則以"區域制"設置"里程長",以貧困戶優先為原則,共配置"里程長"69人。

"'里程長'上崗,從外到里大變樣!"居民王大爺豎起大拇指哈哈大笑。"里程長"這一創新做法先後被人民日報、新華網、重慶日報等媒體采寫報道。

除"里程長"負責環境衛生外,還要開展環境衛生集中行動和場鎮整治提升行動。據鎮長李俊介紹,為確保重點區域和場鎮容貌整潔、規範有序,適時組織實施重點區域集中行動和場鎮整治提升行動。

今年先後組織130餘人次對主次幹道、沿河區域、門市周邊等重點區域進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清運集中行動。

2019年9月26日,政府廣場人頭攢動,一片紅衣海洋,由鎮建管辦、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漁燈社區組織107名機關和鎮屬單位職工與場鎮居民"一對一"結對子,開展場鎮環境衛生整治提升行動。

一個月時間,開展6次志願活動,清理"牛皮癬"230餘處、整治占道30餘次,同時配合公安派出所處理道路交通違章100餘次,著力引導場鎮居民文明養成。

"低中高"產業帶 "遠中近"有看頭

"現基本形成低山晚熟臍橙、中山油橄欖、高山黃柏樹 "三帶"經濟發展產業帶。"鎮長李俊侃侃而談,我們基本做到近處可"摘、中間可"照"、遠處可"看"",真正實現主導產業100%覆蓋貧困村、增收產業和利益聯結100%覆蓋貧困戶。

引進重慶市撐天農業等3個公司,採取多種利益連結方式,在燈塔村、漁燈社區等低山區域流轉土地3000餘畝,形成近萬畝晚熟臍橙帶,帶動近2000名貧困群眾增收。

"到你噠,趕緊上去領錢錢啦……"2018年12月27日上午,重慶市撐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門前異常熱鬧,燈塔村165戶村民聚集在這裡分享199800元"紅利"。

同時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實施龍頭企業帶頭戰略,以"企業+村支兩委+農戶"等利益聯結模式,以點帶面,持續壯大產業規模,形成集中發展態勢,重點支持規模連片晚熟臍橙基地建設,加快產業規模化發展進程,不斷降低運營成本,進一步提高晚熟臍橙產量和質量。

村集體經濟還積極引領村民自主發展冬桃、青紅脆李等水果產業,共種植冬桃3萬株,落實產業到戶資金88萬元。目前冬桃200餘畝已經掛果,青紅脆李2019年產量超過30噸。


"村裡開了家粉條廠,長期收購土產,價錢也還合理,每年都能為我們增加一筆收入呢!"大淌村貧困戶向朝興背著紅薯前來出售時激動地說。

"就是要大力培育本土優勢產業。"鎮扶貧辦主任沈紅梅有感而發,因地制宜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加快培育本土特色農產品和優勢產業,做到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大淌、萬興等村高澱粉紅薯加工產品成本低,見效快,家家戶戶都可以操作見現錢,其中大淌村手工粉條年產30餘噸。

興安社區養豬產業發展很好,其中奉節縣玉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養豬廠現存欄生豬900餘頭,通過外引內聯,利用荒地建豬圈,租金返居民,貧困戶優先在豬場務工,進一步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不僅充分利用自然生態鏈原理,而且能夠保障蓄水肥田,興安社區、大淌等村養殖農戶自發擴大養殖規模,特別是"龍蝦+泥鰍""淡水魚+垂釣"等傳統養殖業形成"小規模、多品種",其中建成淡水魚養殖基地200餘畝。

漁燈社區貧困戶楊憲清缺少勞力,也沒有多少種植冬桃、青紅脆李等小水果經驗,索性把自家近6畝土地流轉出去。考慮到果樹生長周期長,剛開始每畝土地租金是200多元,但過兩年就會漲到450元。

"去年收入兩、三萬塊錢,今年收入應該會增加不少,因為40餘畝金花梨開始掛果囉!"萬興村貧困戶羅貞明講得眉飛色舞,惹得老婆一旁直"瞪眼":"你就不說我們在做苦力!"

種植黃柏投入少、村民易接受,因此把中藥材高山黃柏當作促進農民增收、脫貧致富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積澱,現發展黃柏4400餘畝。

"我們正以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力求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四美"羊市——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民風美。" 鎮長李俊信心滿滿。

推進"四訪"工作 解群眾之所想齊點贊

"今年全縣上下掀起"四訪"工作高潮。"黨委書記田大虎顯然深思熟慮,為讓'四訪'工作走深走實,確保實現幹部受歷練、政府樹形象、群眾得實惠、幹群關係更親密目標,我們採取"五舉措"做好"四訪"工作。

培訓先行,讓政策"變活"。在走訪前,集中培訓鎮村幹部,確保講得好,講得過"干",讓群眾明白"怎麼辦、找誰辦";針對少數農技人員知識老化問題,專門聘請縣級部門技術骨幹講課培訓,確保技術"過關和管用"。

幹部亮相,使干群更親。幹部走訪或組織召開院壩會時,要介紹自己是誰、是哪一級幹部、能給群眾做些什麼事,以及自己家庭情況和工作經歷,既避免幹部"走馬燈"式更換,又讓群眾覺得幹部"樁子低",易於接近,從而最大限度拉近距離,實現真誠交流和理解包容。

精準梳理,用數據說話。惠民政策是否落到實處,要用數據來支撐,各站所室精準梳理住房改造、教育資助、醫療救助等惠民政策享受人員名單以及道路、飲水、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通過院壩會、"村村響"廣播、微信群、公示公開欄等多形式介紹鎮村兩級工作成果,讓廣大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身邊變化,引導其明白惠在何處、惠從何來。

變換角度,讓群眾登台。各村召開院壩會時,提前請一些熱心群眾做好發言準備,主動講政策、講變化,從而帶動大家真心表達意見,有的放矢解決問題。

直面問題,為群眾解憂。既要講清政策落實情況,更要注重解決群眾身邊"小事",仔細記錄其"微小心愿",並進行匯總分類,隨即按照先易後難原則儘快幫助落實解決。今年以來,群眾實現各類"微小心愿"近400個。

"五舉措"受到群眾歡迎。 "幹部就是好,不管有什麼困難,他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幫忙解決,讓我對脫貧致富充滿信心。"萬興村6組貧困戶盧延清現年51歲,兒子意外去世,他與多病妻子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去年栽種脆李300多株,今年還種植5畝水稻。

村幹部王小容作為其幫扶責任人,隨同駐村工作隊下到水田裡,為盧延清栽起秧苗,3個多小時"收穫"一片讚譽聲。

"現在吃也吃得好,穿也穿得好,住得也寬敞,蠻定心的,還有鎮村幹部經常來看我們,為我們解決困難,真是太好了。"萬興村村民潘萬貴與前來走訪的覃愛明聊起了一家子現在的生活。

"扶貧更要'扶志'。"黨委書記田大虎頗有心得,幹部走訪要承擔一項重要工作,那就是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需通過自己努力不斷創造財富,改變命運,這更為關鍵。

據了解,羊市鎮制定"四訪"工作總方案以及幹部走訪、醫生巡訪、教師家訪、農技隨訪子方案,目前鎮村幹部對46個網格、5324戶進行走訪全覆蓋;開展教師家訪950餘人次;組織農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12場次;縣鄉村三級醫生巡訪1200餘戶,集中辦理慢性病卡170張。

鎮長李俊有詩云:

羊子嵌,鄉之愁

百名幹部把汗流,決心啃下硬骨頭

攔路虎,絆腳石

對標對表戰百日,總攻發起實打實

零漏評,零錯退

四十六格網到位,精準識別要搞對

難中難,堅中堅

住房飲水是關鍵,八月解決是底線

八到戶,八到人

解決問題要精準,群眾滿意看過程

收資料,建檔案

群眾收入認真算,實事求是勝雄辯

村環境,鎮容貌

里程長們要牢靠,清潔家園是妙招

……

(文:劉聖宇 彭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cjbJm8BMH2_cNUggh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