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控制過度,不放手讓娃過自己的生活,易造成怎樣的後果?

2019-09-20     陳青青說育兒

文|陳青青說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的最大的鴻溝莫過於是:我為你好,你卻不知道。父母常以自認為愛孩子的方式對待孩子,但孩子感受到的卻是限制、約束。這些父母總打著以愛之名的為你好,完全可以不顧孩子的感受,當他們覺得孩子應該考第一時,其他很多的事都不重要,都需要為父母提的要求讓步,包括孩子的愛好和情感需求。孩子的一切都需要聽從父母的,因為他們是家長,可以決定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樣的過度控制愛,我們的孩子真的受不起!

事例: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單親母親宋茜就是這樣一位控制欲極強的媽媽。媽媽宋茜的女兒英子的控制欲,占滿了英子的生活,已經遠遠超過女兒能承受的範圍。尤其英子現在正處於高中的緊張階段。由於媽媽完全沒有顧慮到英子的意願,總是說「為了你好」,大大小的事情都要聽從媽媽,讓女兒感到窒息,讓母女之間出現了深深的隔閡,最終導致女兒失眠崩潰患上抑鬱,還用跳河來跟媽媽抗議。

電視劇中女兒英子向媽媽哭訴的話,雖然聽著很傷媽媽的心,卻說出了很多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的心聲。作為父母應該思考,媽媽的這樣教育方式是不是太過強硬?過度的控制欲造成女兒英子過重的精神壓力,讓本身為學霸的女兒,因此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還患上了憂鬱。

其實,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總以為自己的行為都是為了孩子好,想為孩子安排好一切,想讓孩子少走彎路,這樣孩子的未來才會更好。但孩子並不是木偶,也不是一個可以隨意操控的機器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有對未來的打算和嚮往,家長的過度干預和控制,不僅會讓孩子反感,還會讓孩子感到窒息和束縛。

一、父母的控制欲為何會這麼強?

1.視孩子為私有財產

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私有財產,總是慣性把孩子控制在自己的空間裡,覺得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孩子的安全。打從孩子出生,其實父母就恨不得把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妥當。希望孩子的人生之路能找到更順暢一些。這也是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所造成的,父母希望孩子能享受一點傷害,卻忘了給孩子一點私人的空間。長期生活在父母控制的陰影下,會讓孩子出現偏差的行為。

2.出於做父母身份的權威

很多父母都容忍不了孩子有自己的主意,總是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經常會說,「我是為了你好啊,你必須要聽我的才對。」如果孩子堅持自己的想法,就會挑戰到父母的權威,父母就會很生氣然後就開始控訴孩子:你以為我願意嗎?我這還不是為了你好。就這樣用父母的身份壓制著孩子順從他們。

3. 父母視孩子為生活的重心

有人說過,所謂父子母女親情一場,在緣分開始的時候就註定了要分離。很多父母不想接受子女漸行漸遠的背影,就一味地控制孩子的生活,小到吃飯穿衣服,大到結婚生子。這些通通都要孩子聽從他們的安排。其實,孩子可以幫助父母找到新的生活重心,比如養個寵物或者出去旅遊等,當父母的精神有了寄託,自然就會減少對孩子的控制。

孩子像彈簧一樣,父母壓得越緊,孩子反彈就越深。適當時候的適當放手,才能夠贏得孩子對父母的尊重和認可,才能讓孩子自我的自制能力也能得到鍛鍊。父母陪孩子長大,孩子陪父母變老,大家父子母女一場,儘量不要給彼此留下遺憾。

二、父母的「不放手」往往表現在哪些方面?

1.媽媽說飽才算飽

有時孩子不想吃飯,或是吃到一半不想吃了,這個時候媽媽就脫口而出「你吃完才算飽!」就是這樣,有些父母連孩子吃的飽不飽都要他說了算,孩子沒有一點點自主權。其實孩子餓不餓,只有孩子自己清楚吧。家長這樣強加給孩子,很多時候就會造成孩子出現一些腹漲、消化不良的病症。或者就算孩子是沒吃飽,當他餓肚子的時候總會找大人要吃的,不要總怕餓到孩子。所以想讓孩子長大成為獨立自主的人,那麼從小就要給孩子學會獨立做主的權利。

2.把「為了你好」當口頭禪

幾乎百分百的家長都有對孩子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了你好」。有時孩子不能順從父母的心意時,父母順口就會說一句:「為了你好」。就這樣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長期

在父母這樣過度的控制下,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所以家長不要再用愛的名義,是捆綁自己的孩子,給孩子一點自主選擇的權利,孩子才會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3.看不得孩子哭

孩子在大哭大鬧的時候,有很多父母就會大聲呵斥孩子「不許哭,憋回去!」這些父母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他們就心煩。可是孩子哭泣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如果不讓孩子哭,讓他把負面情緒都堵在心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缺乏表達自己呢情緒的能力,造成孩子長大後遇到壓力時也不懂得怎樣去釋放,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親子關係中有這樣一個誤區,家長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哪怕孩子已經20好幾了,所以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幫孩子做一切的決定,卻不知道一個人的獨立,就是從父母學會放手的那一天開始。

三、父母控制過度,不放手讓娃過自己的生活,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1. 造成孩子的精神創傷

如果父母長期控制孩子,孩子在這種控制下,容易形成一種消極的處世態度,孩子自然就會產生自卑感,覺得父母不關愛自己,也沉得自己沒有了自由,什麼事情都是父母說了算。孩子對於不想做的事不能迴避,自己想做的事又被父母否定,孩子時常處在消極的情緒當中,精神壓力過大,很容易就會造成精神上的創傷。

2. 限制孩子的發展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想法,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父母過度的控制欲就會像限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總愛以自己的標準去看待孩子的事情。孩子感興趣的,父母卻又認為沒有意思,強烈反對孩子的內心需求。很多時候事情的最後,都是孩子向父母妥協,久而久之,孩子的人生髮展就會受到局限。

3.讓孩子缺乏獨立自強的意識

在父母的眼裡,孩子無論多大都是小孩子,總覺得自己必須要在旁邊幫助他們。父母這樣過度的控制,會毀掉孩子獨立自強的意識。孩子覺得父母不在身旁,就無法做好任何的事情。有時父母把一切都安排妥當,就會把孩子進步的意識也扼殺在搖籃里。對孩子來說,父母適當的放手才能讓他們有闖蕩人生的勇氣,只有經歷過風雨和挫折,孩子才能成長的更好。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天然地必須經歷相愛又分離的過程,父母要學會斷奶,學會放手,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學會理解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當成和自己一樣獨立平等的人,而不是私有財產,這樣大家才能找到相處中的平衡點。

互動話題:那麼家長朋友們,你對父母過度的控制欲有什麼看法,歡迎你的留言並和我們一起討論。

------------------------------

青青專注於育兒經驗的乾貨分享和觀點碰撞,關注【陳青青說育兒】,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幫您解決在帶娃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問,讓您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期待您收藏、轉發和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9u4TW0BJleJMoPMYTs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