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腹部肥大?也許是脾虛痰濕惹的禍

2019-05-18     五行健康辯證

現代我們的生活條件已經算是很優越了,也不再挨餓,在如今這個以瘦為美時代,肥肚腩就是一件要命的事兒,所以很多人早早的都「發福了」,如果想要減減掉肚腩,首先需要的就是找出原因,對症才能有效。

脾虛為何會腹部肥大?

腹部肥胖我們也稱之為將軍肚或是啤酒肚,其實他的本質是脾虛,為什麼這樣說?在中醫理論中脾運化水濕,脾氣虛之後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內停出現生濕的狀態,濕是一種彌散狀態的邪氣,瘀積久了會凝聚形成相對粘稠的病理的邪氣,中醫上叫做化痰,痰和濕聚在體內之後會形成痰濕蘊結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大肚腩。

腹部肥胖影響脾胃的升清功能,脾氣不升,脾濕下注。脾濕下注在婦女的陰部就會出現帶下,脾濕下注在足部就會形成腳氣,腳氣主要是濕濁下注的一種表現。中醫認為肥胖的人多痰濕,脾虛痰濕是肥胖人的根本原因。

脾虛痰濕有哪些臨床表現?

周身睏倦、脘腹脹滿、胃脘痞滿、食欲不振、胃納呆滯、吃得少,吃一點肚子就脹、嗜睡、大便溏稀、舌體畔有齒痕、舌苔白膩、舌淡紅、腹瀉、慢性疲勞、精力不濟、精神不振、腳氣、女性帶下病。

我們要如何健脾胃?

一、飲食有節:一日三餐巧安排,俗話說得好「早飯飽、午飯好、晚飯少」,「晚飯減一口,活到九十九」。因為人的運化白天比晚上旺盛,對食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功能也比較強,晚上活動少,消耗低。同時,飲食宜清淡,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肥膩、油煎、過鹹的食物,一定要限制動物脂肪,可多吃一些豆類食品和新鮮水果、蔬菜。

二、有良好的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溫、熟、軟,勿食或少食生冷,以「熱不炙唇,冷不振齒」為宜,尤應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飯後不宜馬上洗澡或運動。

三、在食補時要注意食物的辛、酸、甘、苦、咸五味所禁或忌口,因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對不同人的體質或疾病,必須避免不同的味氣所傷,以免助邪而攻正。

腹部肥胖的調理原則是什麼?

健脾益氣,化痰祛濕。

1)熱水泡腳

最便宜的驅寒方式當屬熱水泡腳了,一年四季不論春夏秋冬,每天泡腳至少一次,是保本固陽、驅寒健體的極好方式。

2)二陳湯為祛痰劑,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功效。主治濕痰證。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噁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臨床常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經性嘔吐等屬濕痰者。

組方:半夏、橘紅,白茯苓,甘草(炙)。

3)六君子湯中藥湯劑,出自《醫學正傳》具有益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組方: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

4)香砂六君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名醫方論》具有疏補化痰之功效。主治氣虛腫滿,痰飲結聚,脾胃不和,變生諸證者。

組方: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砂仁、木香

中藥調理是一方面,環境,飲食,鍛鍊也是非常重要,當然在情緒也占據一定因素。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髒,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鬱結,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乳腺增生、便秘或便溏、月經不調、痰濕肚腩肥大,更年期綜合徵等五臟相關症狀,切不可病急亂投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t8f_msBmyVoG_1ZdW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