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這兩大戰神級人物有沒有碰過面?三個字透出蛛絲馬跡

2020-06-08     我獨沉吟

原標題:三國這兩大戰神級人物有沒有碰過面?三個字透出蛛絲馬跡

不論是《三國演義》還是各種影視作品中,劉備手下的兩位戰神級人物——關羽和馬超,都是沒有碰過面的。

但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

《三國志》注引述了《山陽公載記》里的一個故事,說馬超初降劉備時,因為劉備對他非常客氣,所以常常直呼劉備為玄德,從而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馬超的這個舉動引起了關羽極大的不滿,因為此時馬超已是劉備的下屬,豈能再以平輩相稱呢?關羽要求劉備殺了這個沒有禮數的狂徒。但劉備卻拒絕了關羽的建議,他認為僅僅因為稱呼問題就把馬超給殺了,「何以示於天下」。劉備不殺馬超的理由和當初曹操不殺劉備其實是差不多的。

張飛也同意劉備的意見,他認為「當示之以禮」。於是關、張二人便想了個法子,要給馬超打個樣兒,讓他知道作為臣下應該是怎樣的姿態。

第二天,劉備大會諸將,馬超入座後發現沒見到關羽和馬超,扭頭一看,發現這二位都提著刀站在劉備身邊,心中大驚!馬超是個聰明人,立即就知道這麼做顯然是在警告自己,自此以後再也不敢叫劉備玄德了,而是畢恭畢敬的尊重自己的主公。馬超私下裡還感慨:「我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失敗了,就是因為自己太狂妄啊。作為臣下卻直呼主公的名字,差點被關羽、張飛給殺了。」

為《三國志》作注的人叫裴松之,他雖然引述了這個故事,但卻又在後面評論說,馬超在益州,關羽在荊州,兩人並未碰過面,所以這個故事不可信。

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會發現裴松之的這個結論下得過於草率。

《三國志馬超傳》中記載了馬超來投之後,劉備「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由於裴松之的結論,導致後世的學者一直認為,馬超是遙督臨沮,掛個名而已,並沒有真正去過。原因很簡單,因為臨沮在荊州,而馬超並沒有去過荊州。

不過,建安二十年發生的一件事,值得我們重新審視一下裴松之的結論:

建安二十年,孫權求取荊州不得,怒而發兵,襲取了長沙、桂陽、零陵這荊南三郡。從史料的記載來看,東吳在整個襲奪三郡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生大的戰鬥。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很簡單,當時兩家是盟友關係,關羽領大軍在江北對搞曹操,荊南諸郡幾乎處於不設防的狀態。

劉備在得知荊南被襲之後,非常憤怒,他「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公安的位置在荊南與荊北之間,而益陽已經在長沙郡範圍,於是問題來了,誰來對抗北方的曹軍呢?要知道趁火打劫一直是曹操的強項,甚至在建安十七年,關羽和樂進還打得不可開交。

這時我們再來看「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這句話,或許感受就大不一樣了。

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只有馬超這樣重量級的人物,才能鎮得住場面。馬超督臨沮並不是遙領,而是他真的跟隨劉備到了荊州!

拿下益州之後,張飛被任命為巴西太守,自巴西出三峽便是荊州,因此張飛很可能也到了荊州,畢竟當時劉備那個架勢,顯然是準備與孫權大幹一仗的。

正如廖立所言,劉備這次真是孟浪了些,擺出這麼大的陣仗,最後還是被迫與孫權言和,長沙、桂陽讓給了東吳,只要回了一個零陵。而曹操則在孫、劉對峙期間,拿下了漢中。

我們還需要注意到的是,當曹操拿下漢中後,益州人心恐怖,甚至到了「一日數十驚」的程度。這顯然不是一個正常的狀態,之所以導致這樣的局面,與劉備遠赴荊州而蜀中又沒有重量級的將領坐鎮有著直接的關係。

因為,《山陽公載記》里的那個故事,很可能是真實發生的,其中關羽、張飛、劉備對於馬超的態度,也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關羽對馬超的防範心理應該還是影響了劉備的,儘管馬超勇冠三軍,但劉備卻一直沒有重用過他,顯然對他很不放心。

附:《山陽公載記》記載——

超因見備待之厚,與備言,常呼備字,關羽怒,請殺之。備曰:「人窮來歸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殺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張飛曰:「如是,當示之以禮。」明日大會,請超入,羽、飛並杖刀立直,超顧坐席,不見羽、飛,見其直也,乃大驚,遂一不復呼備字。明日嘆曰:「我今乃知其所以敗。為呼人主字,幾為關羽、張飛所殺。」自後乃尊事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dZnkXIBfGB4SiUwyvu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