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寒假孩子就開始手機不離手,這件事讓好友萱很頭疼!特別是馬上要過春節了,孩子假期作業也不寫,老師告訴預習新課也不看,怎麼辦啊?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離不開手機,一方面,家長沒有學習過教育的方法,把手機做為了獎勵,只要孩子考試過了多少分,家長要獎勵手機,另一方面,孩子沒有找到更感興趣的事情,才會一直在螢幕面前,尋求快樂的瞬間!
用什麼好的方法,可以讓孩子遠離手機,做一個快樂歡喜的讀書人呢?家長跟孩子一起養成好的習慣需要注意這樣幾點!
家長都知道良好的習慣,能帶來驚人的好處,可是沒有合理的安排,孩子沒有從心理上認同,再好的方法,也沒有辦法實行。在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給予精神上的鼓勵,比如說:你已經進步了!你比昨天更用心了!直到孩子能夠堅持好習慣,就會帶來人生的大變樣。
為什麼養成壞習慣很容易?所有的壞習慣,都是即時滿足。所有的好習慣,都是延遲滿足。壞習慣會讓孩子有即時的榮譽感。對孩子的行為,家長一定要理解,同時,跟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將孩子希望養成的好習慣,列在一張紙上,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尊敬,從內心上,覺得自己不孤單,不是一個人在艱難的前進,父母願意跟他一起,迎接新的生活!
當習慣重複了足夠多的次數以後,就會變得自動的行為。養成習慣的過程分為四個步驟:提示、渴求、反應、獎勵。好的習慣是自我提高的複利。只有現在為了好習慣付出代價,才不會在未來,為了壞習慣付出代價!
01 提示
提示會觸發孩子的大腦,啟動某種行為舉止。當家長在追求金錢和地位時,孩子更在意的是玩遊戲和學校的活動。這些線索是孩子接近最終獎勵的第一個相關點,它會自然導致孩子產生渴求。
02 渴求
渴求是每個習慣背後的動力。孩子渴求的不是習慣本身,而是它帶來的感受變化。比如,孩子喜歡玩手機,是喜歡玩過以後,精神上產生的喜悅。
03 反應
反應是孩子思想上或行動上的實際習慣。反應的發生,取決於孩子有多大的動力,以及所需要改變的難易程度。
04 獎勵
反應之後,獲得獎勵是每個習慣的最終目標。獎勵的目的,是滿足渴求,比如食物和水,給人類提供生存的能量。
這四個步驟一起形成了一個神經反饋迴路,如此反覆,最終讓你養成自然而然的習慣,就會構成完整的習慣循環。藉助它,就可以幫助孩子設計好習慣,消除壞習慣!
消除壞習慣的根源
養成好習慣的方法是讓它變得有吸引力,戒掉壞習慣的有力手段,就是讓它失去吸引力。想要孩子遠離手機,就是讓手機失去吸引力。讓新的習慣變得簡單易行,比如說培養孩子喜歡讀書,就是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還能夠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01 家庭環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一個好的榜樣。家長在休閒時,最好安排一個小時讀書學習,孩子自然就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安靜地開始學習!
02 引導孩子改變認知
課間休息時,會有同學一起玩手機里看過的遊戲,沒有看過的孩子就會不受歡迎,孩子也會想去看。這個時候,家長的引導就很重要了,一定要提醒孩子,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只是為了迎合別人的喜好,就把時間浪費在那些視頻上面嗎?如果,是老師要求看的《開學第一課》,學校讓看的安全常識,媽媽一定會讓你看。
遇到同學的排斥時,一定要告訴孩子,每一個人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樣,不可能都有相同的觀點,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歡你。只有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不需要隨從,才能改變行為。
03 了解科學領域的傑出人物
為了國家的發展,世界科學的進步,無數的傑出人物,都付出了自己的智慧。讓孩子多看看,愛因斯坦是如何學習的,牛頓是怎麼發現牛頓定律的,達文西不僅是畫家,還精通很多領域,那麼多的科學偉人,都為這個世界,做出了貢獻,把這些人當作學習的榜樣,才能成為一個更出色的人!
04 分析行為產生的結果
在家庭氛圍好的時候,把親近手機,會產生哪些後果,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不喜歡學習,只能做一些體力的工作,做一些沒有發展前途的工作。親近讀書,會得到什麼,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分析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自己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親近讀書,不僅收穫知識,還能成為博學多才的人,會擁有更幸福的人生。
讓孩子去了解後果,從後果來選擇,孩子都希望以後能夠更有才華,那麼好,現在如果還每天不離手機,你認為能實現嗎?讓孩子從心裡跟手機,有一個認知,親近手機會離自己想要的生活越來越遠。當孩子內心有觸動,願意遠離手機以後,改變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總之,在孩子的行為背後,是精神上的空虛,當孩子認清楚,繼續下去,自己的人生處境會很難,就會從心裡做個了斷,再加上認識了更廣闊的世界,認識了更有才華的人,孩子就會喜歡上學習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K1UAXABgx9BqZZIO4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