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撞頭、打頭是怎麼回事?了解原因,4招解決「自虐」行為

2019-08-06     銀花育兒

做了媽媽以後,只要寶寶有點異常行為就會很緊張,而寶寶卻不管這一套,總喜歡給爸爸媽媽來點刺激的。比如,用手打自己的頭、喜歡撞頭,拿玩具砸腦袋,用自己的頭撞爸爸媽媽的頭和身體等等。

「不讓他撞還不幹,越阻止還越來勁,偶爾還會把自己給撞哭了,你說這娃是不是傻了?這麼小就喜歡玩自虐呢?」很多媽媽反饋自家寶寶都有這種撞頭、打頭的「自虐」行為。

據資料顯示:撞頭、砸腦袋這件驚嚇老母親的事情,多達20%的寶寶都會有這類行為,一般開始於7~12個月,在18~24個月時達到高峰,男孩的比例多過女孩,大概是3-4倍。這個習慣有時會持續幾個月,但大部分寶寶在3歲後就不愛撞頭了。

「寶寶愛撞頭是不是自閉症?」

「孩子是不是性格有缺陷啊......」

這種行為看著比較驚嚇,媽媽們也不要那麼焦慮,多數原因其實沒你們想的那麼嚴重。

寶寶為什麼愛撞頭

1.媽媽,我想放鬆放鬆(享受放鬆)

我家大寶10個多月的時候,只要睡醒了,就喜歡用自己的小腦袋有節奏地往床杆上撞,剛開始還怕他弄疼自己,但是看著他嘻嘻哈哈的樣子還特別享受其中。所以,如果你家寶寶撞頭時開開心心的,還很享受,那就不要擔心了。

「撞頭」這種「看著都疼」的方式卻是大多數寶寶放鬆的方式,想想也是挺醉的。打頭、撞頭就和成人搖頭、搖晃身體、坐在椅子上晃腳一樣,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寶寶通過有節奏地撞頭運動來獲得樂趣,也是一種自我的放鬆方式。

2.媽媽,我不高興了(發脾氣)

雖然寶寶小,但是他也是有脾氣的。成年人不高興的時候,會發脾氣,用憤怒的語言或大喊大叫等來釋放壓力。同樣的,寶寶打頭、撞頭有時候也是在發脾氣呢。比如想要拿某個東西,媽媽說危險,就把它拿走了;想要自己拿勺子吃飯,可媽媽覺得會把飯菜弄的到處都是,偏要喂自己吃;想要把繪本翻到自己喜歡的那一頁,總是翻不到......寶寶覺得好煩躁啊!

寶寶表示,我不會說話啊,也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想發脾氣都沒法吼出來,真的很吃虧啊,要麼哭,要麼靠撞撞腦袋來表示不滿,他們用這樣的方式告訴爸爸媽媽:寶寶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3.媽媽,快看看我!(求關注)

有次我正在專注看書,我家一歲半的寶寶忽然就把自己的頭撞到了自己的玩具琴上,咣當一聲,嚇了我一跳。當時就說了句,傻寶寶,那樣撞的多疼啊。可是以後我再干自己的事時,她就喜歡用頭撞玩具,有時候還會用眼睛瞟我一下。

如果你家寶寶持續不斷的頭部撞擊,有時候也是引起爸爸媽媽關注自己的一種方式哦。如果你對他的行為大驚小怪,「寶寶不要啊,」他可能會更加興奮地繼續猛擊自己的頭——看,我這樣做爸爸媽媽就會放下手裡的活看我了呢!當他發現爸媽很關注自己時,甚至有可能撞得更歡。

4.媽媽,我很痛苦!

當寶寶感到疼痛,比如有耳部感染或出牙等身體不適時,他更容易搖頭、打頭、撞頭。撞擊的感覺能夠讓他覺得舒服一些,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出去,緩解身體上的不適。

媽媽們觀察一下,寶寶打頭時有沒有露出痛苦的表情,或者只愛打一側頭,中耳炎等耳朵感染的話,寶寶就會喜歡打不舒服的那一側頭;如果是出牙,寶寶可能還會齜牙咧嘴的;如果3歲以後,寶寶還特別「愛撞頭」,並伴有其它不好的症狀,可能是發育問題了。

寶寶打頭、撞頭怎麼辦

1.為了放鬆而撞頭

如果寶寶只是單純地想放鬆自己,有節奏地撞頭的話,那麼我們可以用別的方式來培養寶寶對節奏的熱愛。

我家寶寶十個月左右的時候,經常喜歡有節奏地撞床上的欄杆,這表明寶寶比較喜歡有節奏的拍子和運動方式。所以有時候我會讓寶寶站在我的腿上有節奏地蹦;她坐著的時候,就給她一個玩具鼓讓她敲打;再大一點兒,通過拍手打節奏、唱童謠來安慰她;到後來寶寶走的很穩了,就隨著音樂跟寶寶一起跳舞、走正步來轉移她撞頭的方式。

2.發脾氣而撞頭

當寶寶因發脾氣撞頭的時候會沒輕沒重的,所以需要做好防護措施,以免受傷。同時我們也要做個貼心的家長,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良情緒,並給予正確引導。如果寶寶小,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有的東西比較危險,不適合寶寶拿,這時候我們可以用個寶寶喜歡的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還可以採用幫助或安慰的方式。

「哦,寶寶是想要看那個可愛的小企鵝對嗎?我們這就翻到它。」「你好像不開心了,過來,媽媽抱抱你吧!」「你是想要看這個東西嗎?好,我們就摸一下。」

3.想要吸引注意力的撞頭

寶寶很敏銳,他們是天生的察言觀色家,一旦發現自己打頭、撞頭你就會神色緊張或大驚小怪的跑過來,他就會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繫,從而打得更歡。

所以媽媽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忽視,如果覺得有危險,也要神情自若,採取轉移的方式,如果沒有危險,就讓寶寶自娛自樂去吧。

4.因為疾病或疼痛而撞頭

如果寶寶因為疼痛不適而撞頭,我們要幫助寶寶解決身體上的不適:檢查耳朵、牙齒的情況。

如果白天撞頭的次數很多,而且總撞一邊的腦袋,撞得比較痛會經常哭,那麼建議帶去醫院檢查一下,有可能是中耳炎。爸爸媽媽要多觀察,如果發現其他疑似疾病的跡象,也一定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因為寶寶還不能用語言準確說出自己的疼痛和不適。

而寶寶在出牙期間的不適,媽媽們可以給寶寶一些磨牙的物件,比如牙膠或是冰鎮的黃瓜、胡蘿蔔條等。

如果寶寶到3歲後仍然喜歡打頭、撞頭,並且還有其他的異常行為,比如不喜歡任何人的接觸,不喜歡與人有眼神交流,伴隨語言、運動、智力發育遲緩,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自虐很常見,最重要是要觀察寶寶有沒有別的異常。一般情況下寶寶撞頭不需要太緊張,到了3、4歲後,寶寶長大了,語言和行為表達能力越來越強了,可以說出自己的需要,懂得排解不適,打頭的行為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了。但是對待寶寶成長中的不良行為,父母要處事不驚,冷靜對待!

在寶寶3歲以前,用寶寶們平時喜歡的東西來轉移他的注意力效果還是很好的。

我家寶寶喜歡畫畫,在她又一次開始「自虐」的時候,我就會拿著她的畫板和畫筆說:太好了,今天寶寶不畫畫,媽媽可以畫了,說完她就屁顛屁顛地跑過來,並說「我的,是我的...」

在寶寶」自虐」時,一定要保證周圍不會有東西傷害到寶寶,確保寶寶不會拿到金屬的或有尖銳端的物品,給寶寶多準備一些柔軟的靠枕和毛絨玩具,想撞就讓他撞吧!排除疾病,就讓寶寶自嗨去吧!

當然,3歲以前的寶寶,最需要媽媽的懷抱和耐心的呵護,以及爸爸投入的陪伴,爸爸媽媽高質量的陪伴,也是消除寶寶各種不良習慣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式。

放下手機,專心陪娃!

國高級育嬰師,多年母嬰護理經驗,多網絡平台原創作者。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同時也是二孩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歡迎關注銀花育兒!

原創不易,覺得有用,受累點個贊再走唄,有任何觀點也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

1.https://www.babycenter.com/0_head-banging-why-it-happens-and-what-to-do-about-it_63575.bc?showAll=true

2.《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GJKtW0BMH2_cNUgIr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