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品學兼優,敢拼敢闖,連續三年專業排名第一,綜合成績97.19,四級649(聽力滿分),六級601;兩次獲得國家獎學金,被評為北京市三好學生,如今直博北京大學物理系。她叫王陸君瑜,是來自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名"學霸少女"。在校期間,她曾榮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三等獎、兩次北京市物理實驗競賽二等獎、"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校"搖籃杯"特等獎、兩次校物理實驗競賽一等獎、校數學競賽二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S獎。
2016年,王陸君瑜考入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習納米材料與技術專業。初入大學校園,和大多數人一樣,她也曾感到迷茫,懵懵懂懂不知道未來的方向。但她堅信努力總沒有錯,因此始終堅持著早7晚11的學習習慣。如今回想起來,王陸君瑜也十分感謝當時自己的努力,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學期間,王陸君瑜的課業成績一直保持著上升的趨勢,從大一時的94.34,到大二時的94.90,再到大三時的98.03。成績的提升離不開努力和汗水,更離不開學習方法的改進。王陸君瑜不是漫無目的的"死學習",她重視課上課下的分工,課堂上保持專注,記錄重點,課下整理筆記,構建知識網絡;完成作業時對題型進行歸納總結;學習過程中嚴格時間管理,避免分心。
近乎嚴苛的學習生活並沒有讓她對學習產生厭倦,"我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就是對本專業濃厚的興趣和收穫時所帶來的喜悅與滿足感。"王陸君瑜說。通過本科的學習,她逐漸發現自己收穫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多的是思維的鍛鍊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大學階段,她積極參加學科和科技競賽,收穫過意外的驚喜,也經歷過艱難的挑戰。從美賽的熬夜奮戰,再到物理實驗競賽的籌備奔波,競賽不僅鍛鍊了她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結識了很多優秀的同學,同時也讓她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大學是一段跌跌撞撞的旅途,充滿未知和迷茫,只有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摸索和嘗試,才能得出最終的答案。她曾參加共享單車調研的社會實踐,在大街上採訪並分發問卷,雖然被拒絕過多次,但卻收穫了溫暖和感動;她曾加入材料青協,負責學院路家教項目,當看到輔導的學生由一知半解到逐漸清晰地明白答題思路,她感到喜悅和滿足;她也曾加入本科生創新項目,在國家納米中心初涉科研的過程中,有晚上11點依然一籌莫展的無奈,也有成功測得電池效率的欣喜……
"道路上布滿鮮花與荊棘,我永遠在成長。"回想這一次次的嘗試,有失敗,有迷茫,但在跌跌撞撞的路途中,王陸君瑜的目標逐漸清晰了起來,並選擇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進行進一步的深造。選擇本沒有好壞,關鍵是把自己的選擇變成最好的選擇。回望大學階段,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失敗也給人啟迪,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大學期間,最讓王陸君瑜感到溫暖的是北科大的人文關懷。在科研和保研的選擇上,班主任張錚老師為她一次次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學業上,授課老師和本科生導師非常耐心地解答各種疑惑,鼓勵她去思考和提問;在生活中,輔導員王超老師在她陷入迷茫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她度過了難關。
如今,王陸君瑜從一個懵懂稚嫩的"小白"長成了獨立自信的"資深"學姐,她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也成為了無數學弟學妹們心中的榜樣和目標。這四年來,北京科技大學帶給她無數的溫暖和感動,而她也會銘記這份情誼,帶著母校的期待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北京科技大學本科招生
註: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北科大材子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