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花很多時間在學習上,但成績卻總是不見起色。
為什麼呢?
但在應試學習上,
努力+學習策略≈好成績
努力+錯誤的學習策略=低效的努力
其實,從很多高考狀元們分享的學習經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些學習最好的孩子,往往不是學習時間最長的,但絕對是最高效的。
就像那句話所說:
不是抓緊每一分鐘學習,而是抓緊學習的每一分鐘。
一位707分考上北大學霸提醒,以下這 3 種「耗時」的行為並不是努力,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
1
別把低效耗時當努力
剛入中學的小李,每天早上第一個衝到教室,中午不休息,晚上回家還要學到12點。
課桌上堆滿了教科書,像是「圍城」一樣,小李把頭埋到「圍城」裡面學習,不問世事。
儘管這樣,小李的成績仍然在中下游。
老師說:「你已經很努力了,只是天資不同而已。」
他自己也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不進步只是因為我笨。
後來,他們班來了一位新班主任,他找小李談話說: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這麼努力卻不進步,真的是智力不如人嗎?
是不是方法出了問題?
是不是沉迷於自己的「努力」,被自己感動,卻從沒有思考過,這些「努力」有多少是切實的進步,又有多少是重複的低效勞動?
小李恍然大悟,自己每天很早跑到教室,可是腦瓜根本沒有清醒。
嘴裡雖然大聲讀著,卻沒走心,一時半會兒背不下來,心裡就暗想怎麼這麼難背。
他很努力,很想比別人好,所以上課聽著聽著就想我要在學習上超過別人,做題時一面做一面看人家寫到哪兒了,結果發現別人都比他快。
而當他羨慕的問學霸,為什麼每次做題總比我快?學霸說,有嗎?你做得快慢,我哪知道?原來人家學霸做題專注得都如入無人之境了,根本不會去關注別人怎麼樣。
其實小李只想學好,也沒想別的呀。他認為這是要強,是努力,其實他是焦慮。
他想的雖不是玩遊戲談戀愛,也是與學習本身無關的事情呀!
上課不想課,做題不想題,胡思亂想,就是走思。
人在魂不在,就是假學習,效率自然低。
工作效果等於工作時間乘以工作效率,時間用的比別人長,效果卻比別人差。
對策:
真努力就要專注。什麼是專注呢?
專注就是能夠集中自己的全部力量,完成一件自己想完成的事。
在宣布遊戲結束、投入學習之時,任何與你學習無關的,全都無視。
就像愛因斯坦運算廣義相對論時做的那樣,就像貝多芬創作音樂時做的那樣,就像陳景潤面對哥德巴赫猜想時做的那樣,就像無數的被歷史稱之為偉人的人,面對他們未完成的事業時做的那樣。
低點說,就像老師說的那樣:
專注是你聽講時有一個人坐到你旁邊了,你都覺察不到。
忘我的投入當下事,專情到沒空想其他。
2
別把淺表勞動當努力
努力的一個誤區是做事不專心,導致效率低。
另一方面是走錯方向,迴避核心思維,只做淺層工作,低品質勤奮。
有一位同學,別人學的時間他在學,別人玩的時間他也在學,但是成績一直不好,總說自己慢。
他用時間來幹什麼呢?——把錯題抄到本子上。
老師問他:「為什麼每道題都要抄呢?試卷上不是有嗎?」
他說:「試卷太多容易亂,一本錯題集複習起來多方便。」
老師又問:「那這些錯題你研究過了嗎?」
他說:「現在哪有時間研究這個,等抄完再說吧。」
是啊,把時間用來抄錯題,卻不去改錯題,更沒時間充分理解每一題的思路。
這就是假努力之二,重複勞動。重複勞動是指在遠離核心的事情上周旋,反覆地去做對事情結果沒有實質影響的事情。
思考是一件難度更高的事,所以許多人寧願立馬埋頭干,任勞任怨,也不願好好想一想。
這是在用行動上的勤奮來掩蓋思維上的懶惰——表面上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
對現在的學習而言,最有困難有價值的工作就是深度思考。
只有深度思考才能帶來認知升級,從而提升自己的學力水平。
為什麼改錯題能有效提高成績,因為那些你曾經的錯題,正是引導你進行深度思考的載體。
但為什麼有的人效果不好,因為低質量的改法是把錯題看一遍,那練的不是思考,是記憶,提升效果肯定不好。
只有把錯題當作新題重新做一遍,才是進行了思考。
而深度思考,還要想這道題為什麼錯,對應的知識點是什麼?還有不同的解法嗎?等遇到相同類型的題,就整理在一起。
你慢慢就會發現,其實錯來錯去就是那麼幾個知識點。
對策:
真努力就是思考出什麼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然後要事優先,直奔目標。合理做時間規劃,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
在最重要的事上,不遺餘力。
拒絕注意力側漏,習慣深度思考。
3
別把虐待自己當努力
處於青春期的同學們,最大的內耗就是和自己較勁。
差勁讓人痛苦,比起差勁更讓人痛苦的是對自己差勁的排斥。
糟糕後,還嫌棄自己,就是內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你把精力用在琢磨自己為什麼不好上,自然學習就不專注了。
內耗過多,外在能投入的精力自然就少了。
過分自責會導致沒有動力。
你可以追求優秀,只是當體驗到不優秀的時候別再排斥自己。
你可以和你的糟糕在一起,原諒自己並安慰自己,然後努力,這就是積攢能量了。
優秀的時候享受,糟糕的時候接受。有精力時候努力,沒精力的時候休息。
我記得看過一個電影片段:
一個人因為起晚了延誤了班機,醒來後反而認為,晚就晚了,不妨把覺睡完整。
懊惱自責較勁有什麼用呢?
人生的常態,本來就是A和-A交替存在,通常它是不受你控制的,不經意間-A就發生了。
如果一定會發生,為什麼不是這次呢?
這樣想,你才會平靜的面對生命的波瀾,才會只被挫敗而永遠不失敗。
對策: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誰把自己虐得更慘,不是比誰花的時間更長,也不是比誰幹的表面功夫多,是專注力,思考力,和自我接納的總合力。
優秀不是拿第一名,優秀是做最好的自己,甩掉包袱,大步前進。
此文來源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