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地方債新增建議4.5萬億 優化投資投向成共識

2023-12-11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明年地方債新增建議4.5萬億 優化投資投向成共識

本報記者石健咸陽報道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長效機制。同時,要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還要優化中央和地方的債務結構。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未來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有哪些趨勢?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應該如何把握機遇?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說:「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需要把握核心邏輯,應採取短期和中長期策略相結合的方式。短期來看,要控增化存,以時間換空間。中長期來看,要發展中解決問題,轉變債務形成機制。」

提升「債務—資產」轉化率

對於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呈現的特點和問題,袁海霞在第16屆城市建設投融資論壇暨2023城投產業合作組織年會上分析稱,一方面,債務快速增長,風險總體可控但壓力上揚。另一方面,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呈現出結構性、區域性特點。袁海霞建議,應採取短期和中長期策略相結合的方式。「中長期來看,一是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深化新舊動能轉化。地方政府應該加快新動能培育,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二是持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強中央財政協調作用。三是構建債務管理長效機制,統籌債務發展安全。應加快推進顯隱性債務合併監管。適度控制債務增量,優化債務成本、債務結構等。四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加快城投市場化轉型。推動地方政府由生產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合理優化公共財政投資方向。同時,依託國企改革加快城投轉型,關停並轉淘汰無效國企,提升國資運作效率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亦對地方債務問題予以關注,並提出要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長效機制。對此,袁海霞認為應該從三方面破解:「一是在深化體制改革方面。首先是在發展中解決問題,轉變債務形成機制;其次是持續推進央地財稅體制改革,細化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再次是強化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設,構建完善債務管理長效機制;最後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與城投轉型,進一步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二是合理控制債務增量。首先是基於可持續角度合理確定政府債務規模,注重資產負債匹配;其次是進一步優化債務結構,中央政府適度加槓桿,地方政府平衡發債結構、提升債務資產轉化效率;最後是嚴控高風險融資平台債務擴張,禁發新增定融產品、進一步限制城投債用途。三是妥善化解債務存量。首先是採取以時間換空間的舉措,通過『特殊再融資地方債置換+貸款置換+必要時探索中央加槓桿』等方式進行化解;其次是採取多種方式盤活存量國有資產。」

事實上,今年5月,市場曾傳言城投債存在一定的違約機率,不過,8月以來,城投債認購情緒持續較高,尤其是有地方城投債8月認購倍數高達16倍、最高超過100倍。同時,特殊再融資債超過500億元的10省城投債交易利差持續壓降。為此,融資平台的流動性風險或階段性緩釋。

袁海霞認為,一方面要關注地方債的化解問題,另一方面要持續推進「控增化存」的方式來提升財政資金效率,以時間換空間實現風險軟著陸。「應該積極發揮地方國企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穩妥化債。一是充分發揮股權財政作用,提升國資效率及利潤上繳比例。二是合理劃撥優質上市公司股權。三是地方國企出資成立信用保障基金、債務化解基金等。四是積極利用財政資金、REITs等推進化債。同時,應該考慮宏觀債務付息壓力及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可進一步引導利率下行。」

化債、轉型並行

今年以來,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和城投轉型升級兩項工作成為城投行業內的普遍共識。袁海霞認為,地方化債與平台發展受制於轉型的難度和有效性,為了推動雙向發展,應該釐清政企邊界、規範融資行為、推動轉型發展。實現重塑企業和政府的關係、從建設城市到運營城市、提昇平台企業自身效能的發展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多地化解隱性債務試點實現隱性債務清零。通過各地經驗來看,基本形成了化解隱性債務的六種途徑:一是安排財政資金償還;二是出讓部分政府股權以及經營性國有資產權益償還;三是企事業單位利用項目結轉資金、經營性收入償還;四是部分具有穩定現金流的隱性債務合規轉化為企業經營性債務;五是協商金融機構通過借新還舊、展期等方式償還;六是通過破產重組和清算的方式。

在化解隱性債務方面,袁海霞認為,貨幣金融體系可審慎發力,加強金融合作穩妥推進化債。「一方面通過穩妥推進商業銀行貸款置換來進行化債。在不突破現有資本規模及監管指標的前提下,商業銀行最多可參與6萬億至10萬億元政府性債務重組。同時,採取局部高風險區域、大行牽頭、常態化監測機制。另一方面則是探索政策性金融工具置換,分批試點政策性金融工具參與政府性債務置換。」

Wind顯示,我國基礎設施領域存量資產規模達130萬億元,其中適合作為REITs投資標的的資產規模超30萬億元,基建資產盤活空間大。為此,袁海霞建議,應加大REITs盤活存量資產力度,降低對債務融資依賴、利用回收資金化債。後續可進一步拓寬REITs應用領域及區域,並探索放寬對凈回收資金的使用限制,以調動原始權益人發行REITs的積極性,滿足其各項資金需求。

2015年新《預算法》實施後,中國規範地方政府舉債,專項債成為地方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規模整體逐年攀升,從2015年僅千億元升至目前超3萬億元。展望明年相關數據,袁海霞建議,專項債新增額度建議保持在3.6萬億元至3.7萬億元,並優化資金投向提升效率。袁海霞說:「在傳統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項目日趨飽和以及投資效率趨弱的情況下,專項債應向新基建、新能源等國家戰略鼓勵方向進一步傾斜,並提升資金整體效益。」

(編輯: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a2c177e8894a4f8f77665345690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