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李少春先生百年誕辰,張斌公益出演:使李派藝術永遠流傳下去

2019-11-04     聽戲APP

京劇演員張斌紀念李少春先生百年誕辰專場演唱會《文韜武略神仙頌》今晚山東濟南舉行



由山東鰲晟文化傳媒公司主辦,特邀山東省京劇院老生演員張斌先生擔任主演,2019年11月4日晚在濟南北洋大戲院舉行《紀念京劇大師李少春先生誕辰100周年李少春經典作品演唱會》


紀念李少春先生百年誕辰,張斌公益出演:使李派藝術永遠流傳下去








此次公益演出,是眾多喜愛李少春先生藝術的專業與非專業演員的合作演出,擔任主要演員的張斌先生是京劇名家言興朋先生弟子,主工馬派言派,私淑余派,文武兼修,自幼7歲隨父習武,13歲學戲,16歲考入山東省戲曲學校坐科十年,後自費赴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學習,出科後先後考入大連京劇院,山東省京劇院工作至今,學戲廣泛,系統學習了蟒袍,箭衣,靠把,衰派老生劇目三十餘出及武生戲,因自幼痴迷李少春先生高超藝術,工作後又向譚元壽,李光,劉建傑老師請教學習了野豬林,向宋鋒,李浩天,于魁智老師請教學習了響馬傳,向王鳴仲弟子楊洪寅,六小齡童,荀皓老師請教猴戲表演,因演員水平有限,望各位師友多多批評指正!這場演出在李少春先生曾經演出過的北洋大戲院舉行,更具有紀念意義,也是為了宏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播李少春先生的藝術,使李派藝術永遠流傳下去…

張斌個人介紹



我出生在山東濟南一個戲迷家庭,爺爺解放前在北洋大戲院旁做工時,最愛看馬連良和李少春的戲,受爺爺影響,全家人都喜愛文藝,父親是中國武術八極拳傳承人之一,希望我也繼承武術,文武雙全,這就是我名字的由來,我七歲習武四年,1994年票友大賽,我和父親叔叔參賽,脫穎而出,大賽評委殷寶忠先生鼓勵我考戲校,但當時已錯過招生,在朋友引薦下結識了戲校王文清老師,跟隨老師在戲校上了三年的學前班,第一齣戲是余派的《魚腸劍》,16考入山東省戲曲學校,入校後變聲了。老師根據我的條件教授了《二進宮》《碰碑》《文昭關》《失空斬》及馬派戲《龍鳳呈祥》《清風亭》等戲,又請武生教師袁振林老師(武生名家袁金凱之子)教授了武生戲《林沖夜奔》《野豬林》等,請徐文奎老師教授了《當鐧賣馬》《秦瓊觀陣》《戰樊城》等戲,加強了文武老生戲的學習。基本功方面,從小習武腿功自然很好,但腰功已很難練了,前三年真是像進富連成科班的感覺,但還是咬牙堅持住了。200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出科,同年被上海戲劇學院錄取,因母校領導愛護倍加,破格免試保送我繼續在山東藝術學院大學深造。




在大學期間,寒暑假自費赴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北京京劇院學習,向劉勉宗老師學習言派戲《讓徐州》《白帝城》等,向譚孝曾、譚元壽老師學習了《定軍山》《戰太平》《沙家浜》等戲。2008年考入大連京劇院,在楊赤院長的厚愛下,聘請安雲武老師教授《白莽台》,請宋鋒老師教授《秦瓊觀陣》等戲。




2009年考入山東省京劇院。主演了《四郎探母》《紅鬃烈馬》《趙氏孤兒》《法門寺》等戲。2010年拜言興朋先生為師,跟隨言師學習了《臥龍弔孝》《上天台》《戰北原》《曹操與楊修》等戲。



工作之餘赴北京向遲金聲先生請教學習了《甘露寺》《春秋筆》等戲;向朱秉謙老師學習了《破洪州》《趙氏孤兒》等戲。2014年參加北京紀念馬連良先生演唱會演唱會,2015年參加北京京劇院魅力春天擂台賽公演《趙氏孤兒》,獲內外行一致好評。2016年參加上海尚長榮藝術培訓班學習《曹操與楊修》及參加電影《曹操與楊修》拍攝。在上海學習期間,又得到配音藝術家童自榮老師的賞識、指導,使自己把配音的藝術營養借鑑到京劇中來,對京劇念白幫忙很大。




2017年參加國家藝術基金馬派藝術人才培訓班,向朱強老師學習了《趙氏孤兒》,向張克讓老師學習《清官冊》《借東風》。2018年《趙氏孤兒》公演圓滿成功,票房零售收入近萬元



北京學習期間,還向電視劇《西遊記》的執行導演荀皓老師請教武生戲和猴戲的表演。我將自費收藏的西遊記歷史文物捐贈給六小齡童章金萊老師,從此與章老師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章老師並將他自己演出經常使用的金箍棒贈給我



在工作中還向梅花獎得主、楊派名家劉建傑老師學習了《文昭關》等戲,向李光老師學習了《野豬林》,向李玉聲老師請教了關公戲。対自己受益頗多!

(文章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VEXN24BMH2_cNUg3E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