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法國報紙上的晚清曝光,目光呆滯的慈禧,老百姓害怕飛機

2023-12-27     郭秀華

原標題:百年前,法國報紙上的晚清曝光,目光呆滯的慈禧,老百姓害怕飛機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意思是說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否穿戴得端正,以歷史來當精緻,就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不忘歷史才能走得更遠,今天便來看看一組,百年前法國報紙上的「中國」。

【1900年:「分蛋糕」的列強】

眾所周知,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曾經的老大帝國因閉關鎖國落後了近百年。而在清帝國走向落後的同時,西方國家迅速崛起,東邊的鄰居日本也因明治維新發展起來。於是他們便全都將目光放在了中國上,圍在一起企圖瓜分這塊蛋糕,洋人們的身後還站在一個被刻意醜化的清朝大臣。他似乎極力想要阻止洋人的舉動,可雖然他的身形被放大了,卻還是無力阻止。

【法國報紙上的慈禧】

當時清帝國的掌權人正是慈禧,雖然這落後不能讓她一個人承擔,但她到底也是要負責任的。因為這位老太后是頑固派,一心只想維護清帝國的統治,對列強的覬覦、百姓的受苦毫不關心。甚至因著私慾,強行逼迫光緒當一個傀儡皇帝,造成維新運動的失敗。報紙上的慈禧儼然身著龍袍,但難免也被醜化了,目光呆滯。

【1900年:義和團的憤慨】

義和團是晚清時期的一個民間團體組織,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原先他們反清復明,可在民族危難面前,義和團開始提出扶清滅洋的旗號。就這點來說,義和團本意是好的,然而方法不對。不想著如何強大自己,只一昧的燒教會、殺教士、抵制所有外國事物和洋務運動。

【1900年:義和團成員被殺害】

可笑的是清廷也指著一幫百姓將洋人趕出去,落後的武器和軍事素質,自然跟洋人斗不了。反而是給了他們一個藉口,一個可以光明正大搜刮的藉口,八國聯軍侵華就此爆發。義和團與清軍節節敗退,此時的清廷迅速轉變態度,將責任推到了義和團以及部分官員身上。結果就是一些義和團成員被處死,一些官員被罷職撤免,圖中便是義和團成員被殺害的場景。

【1900年10月:被軍隊「護送」的李鴻章】

其實在危局發生之時,張之洞等人便有議論,一旦北京不保、兩宮喪命,就推李鴻章為總統。而李鴻章也在嘗試跟孫中山接觸,最後因雙方都存戒心,這件事不了了之。然而李鴻章還是被推了出來,清廷需要一個背鍋的人,他被任命為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李鴻章當然不會直接過亂局,洋人為保證議和順利,便派出了軍隊保護他。照片中便是洋人軍隊護送他北上,1901年9月7日辛丑條約簽訂,李鴻章受打擊不久後病逝。

【1911年:第一次看到飛機的中國百姓】

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飛機是再正常不過的交通工具,但對於1911年的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新奇事物。第一次見它的清朝百姓都露出了驚恐的表情,想不通為何它能在天上飛,有些人被嚇得不敢看、四散而逃。

【1912年:袁世凱剪辮子】

辛亥革命爆發後,握有北洋軍的袁世凱成了清廷的最後救命稻草,如果他幫清廷那必然會形成南北割據的形態。但袁世凱有野心,因此與孫中山的達成協議,只要他能讓清廷退位就讓他當總統。袁世凱辦到了,一紙優待條例換來了清廷退位,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就此結束。出任總統的袁世凱雖然思想依然舊,卻還是得為了順應新時代,帶頭剪掉了辮子。

除去一些人物的醜化為,這些報紙上的圖像基本符合,而從這些也能看出。當年的清廷有多麼落後,又是如何飽受屈辱的,好在還有無數人挺身而出。他們以自己的青春、熱血、性命換來了今天,不忘歷史,才能不再有挨打的一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90f1b0922e2d66b3507ed1667fb5f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