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
在說不盡的民國歷史風雲中,出生於西安長安縣的張靈甫,絕對是一位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些後人將其定義為「抗日名將」,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張靈甫實際上是一個品德很差的人!
在這些毀譽參半的歷史評價中,我們在本文中不談有關政治的話題,僅從個人生活之側面來審視一番這個複雜的人物。而在這個細分的話題中,其中以「張靈甫殺妻事件」至今仍被後人所爭論不休。
關於張靈甫殺妻,正史野史包括民間傳說,各種故事版本很多,其中有疑妻出軌的說法。據稱,張靈甫出生於陝西長安縣一個封建而傳統的家庭,封建禮教思想對其影響很深。在進入戎馬生涯後,張靈甫依然是個相對傳統保守的軍人,儘管身居要職,但他始終信奉一個男人對妻子和家庭,應該時刻保持忠誠,而妻子也應該三從四德,對丈夫回報以足夠的忠誠和貞潔,絕不允許有生活作風的半點瑕疵。
素材圖
在那時,張靈甫本人在外帶兵打仗,妻子吳海蘭帶著孩子在西安城裡居住。在這種情況下,夫妻兩人聚少離多,但張靈甫只要得空,就會卸下刀槍鞍馬,回到西安跟妻子團聚。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種夫妻生活應該是相當甜蜜的。
有一次,在張靈甫回西安看孩子的時候,聽到有人在傳風言風語,說是妻子與西安城裡一個白面小生走得很近。(這個事情可能只是有心之人的謠傳,張靈甫本人礙於顏面,大機率也沒有做過實地調查)。
依照張靈甫的為人來說,他本身思想就特別傳統,再加上在軍營里形成的那種雷厲風行和嫉惡如仇的性格,他絕不允許外人在背後對自己的家庭指指點點。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張靈甫對此特別生氣,思想免不了走了極端,因此產生了必須要嚴懲甚至殺掉妻子的想法。最後糾結了好幾天,張靈甫藉口向上司請了假,突然回到家中,說要帶著妻子去外地遊玩,期間趁其不備,掏出手槍從背後殺害了自己的妻子。
素材圖
這個說法被後人演繹出了很多情節,但該說法仍有很多疑點,首先,張靈甫作為軍人,心思縝密,並且受過很高等的教育,是不會做出如此明顯的事來,而且他也不會如此心平氣和的在陪妻子玩樂了幾天之後,才下手殺死她,這是不合人情常理和思維邏輯的。
素材圖
張靈甫殺妻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震驚。首先張靈甫那時候風頭正盛,他英姿帥氣,又是個有頭有臉的軍隊高幹,在那個崇拜英雄的年代,這種人物毫不遜色於現在的當紅明星,因此任何有關這種人物的新聞,都容易成為社會熱點。此外,當時的女權主義正在國內興起,很多以女性為代表的社會組織在聽聞了這起惡劣事件後,都以各種形式進行了聲援和牴觸,呼籲要求民國政府務必嚴懲兇手,為此還驚動了曾支持成立上海婦女聯合會的宋慶齡。
據說,當時宋慶齡親自寫信給蔣介石,要求必須立即嚴懲張靈甫,以正視聽,以便給整個社會樹立負面典型!
儘管當時蔣介石很器重張靈甫,但畢竟悠悠之口難以平息,社會輿論壓力太大。為了回應社會,蔣介石煞有介事地派了調查組專門調查此事。可是在調查組對整個事件進行審查時,張靈甫本人又不能對蔣介石說明詳細情況,因為實說的話就說明張靈甫察人不明,左思右想,張靈甫唯恐委員長因此對他這種「心腹愛將」失去信任,於是便選擇了沉默認罪。
眼見情況如此,蔣介石有心護佑自己的愛將,嘗試為其開脫罪責,但這位精於權衡利弊的政治家,又不得不迫於各界壓力,最後以殺妻罪判張靈甫監禁坐牢。
素材圖
時隔不久,因抗日戰爭形勢嚴峻,正面戰場屢屢告急,坐了一年牢的張靈甫被蔣介石下令提前釋放,並派往前線。得益於這樣的契機,張靈甫最後算是僥倖逃過了政府和輿論的制裁。
至於張靈甫後來的事,此文就不多提了。
總之,不管是妒殺還是諜殺,這件事終究是這位所謂「抗日名將」的污點,也成了後人在評價張靈甫的是非功過時,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負面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