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坐鎮,「最強大腦」羅漢堂,為何陷入關閉風波?

2023-10-09     德林社

原標題:諾獎得主坐鎮,「最強大腦」羅漢堂,為何陷入關閉風波?

文 | 張佳儒

金庸武俠小說中,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有諸多武學機構,比如羅漢堂、達摩院、戒律院等等。

馬雲自幼崇尚武俠,是金庸先生的鐵粉,其花名「風清揚」來源於《笑傲江湖》。除了給自己起花名,馬雲還把羅漢堂、達摩院「搬」到了他一手創立的阿里巴巴。

2018年6月,羅漢堂宣告成立,含著金鑰匙出生,並被各種經濟領域大咖簇擁著成長。羅漢堂也被馬雲寄予厚望,他希望羅漢堂能存在300年。

在阿里成立時,馬雲說阿里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羅漢堂是希望比阿里能夠更長久的存在,在馬雲心中顯然占據重要地位。

然而近日,5歲的羅漢堂,卻傳出關閉的消息。阿里方面回應傳聞:阿里巴巴對數字經濟創新的關注和投入從未減弱,羅漢堂及羅漢堂品牌繼續存在。

很多人好奇,羅漢堂是一家什麼機構?在阿里的戰略體系中有什麼地位?怎麼會惹上關閉傳聞?

諾獎得主坐鎮,經濟學博士雲集

提到阿里和羅漢,很多人會想到阿里巴巴的18個創始人,他們被人們稱為「阿里十八羅漢」。不過,阿里的羅漢堂可不是「阿里十八羅漢」的辦公場所。

羅漢堂於2018年6月26日在杭州成立,是由阿里巴巴倡議,並由社會科學領域全球頂尖學者共同發起的開放型研究機構。

羅漢堂里住了什麼羅漢?根據羅漢堂官網披露,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諾獎得主。羅漢堂首批學術委員會委員以經濟學家為主,包括7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第二類是清華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國內外知名高校教授,他們的教育背景很多是金融學或經濟學博士。

羅漢堂匯聚了全球優秀的研究者和思考者,堪稱「最強大腦」。這些人聚集在一起,要做什麼?

官網顯示,羅漢堂將攜手更多的全球社會科學家和實踐者,研究數位技術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深刻理解並主動參與這一變革。羅漢堂的研究服務全社會,應對最重要的全球挑戰,並著眼於人類社會的長期發展。

羅漢堂的研究項目來看,包括數據治理與隱私保護、衡量新經濟、可持續變革、未來金融、數位技術與普惠增長、平台經濟、智能科技經濟學等。

在官網上,羅漢堂列出了出版的3篇報告,包括《理解大數據:數字時代的數據和隱私》、《數位技術與普惠性增長》等,還有1本書籍《新普惠經濟》。

羅漢堂、達摩院,阿里的兩大練功房

提到羅漢堂,不得不提阿里的另一個機構——達摩院。從時間順序上看,先有達摩院,後有羅漢堂,這樣的順序很有講究。

2017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達摩院,達摩院的定位是研發機構,成立之時宣布將在未來3年投入1000億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尋找人才和技術.

達摩院官網顯示,該機構以人類願景為驅動力,面向未來開展基礎科學和創新性技術研究。達摩院在數位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並實現規模化應用,推出了業界領先的通義系列大模型,孵化出平頭哥半導體公司等。

無論是達摩院,還是羅漢堂,從官方介紹上看,都不只是阿里的公司,而是服務人類的機構,兩大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羅漢堂負責人陳龍此前表示,達摩院探索前沿科技,但科技快速進步,總會伴生出經濟和社會形態、社會治理、人們生活方式等各領域的變革。

因此,達摩院研究解決未來問題的先進生產力的同時,需要羅漢堂研究隨之而來的生產關係。

不難看出,羅漢堂、達摩院是阿里的兩大練功房,相輔相成。在外界看來,羅漢堂的社會屬性更為突出。

對於羅漢堂,馬雲報以極高的期待,在2018年6月,阿里倡議成立羅漢堂時,馬雲表示,希望達摩院和馬雲教育基金會比阿里巴巴能夠更長久的存在,「今天宣布羅漢堂的倡議,我希望羅漢堂也能存在300年。」

羅漢堂關閉傳聞背後,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

馬雲希望存在300年的羅漢堂,今年5歲就被傳關閉,消息一出引發較大關注。

比如有報道稱:這一決策是阿里巴巴為應對當前經濟和社會的挑戰所作的戰略調整的一部分。羅漢堂的部分業務將保留在阿里巴巴內部。

還有聲音猜測關閉原因,稱主要源於羅漢堂只是學術機構,而不是創收商業實體,與阿里巴巴現有戰略布局不太一致。

從影響來看,羅漢堂關閉,是否意味著阿里對數字經濟創新的關注和投入減弱?這也是外界關注的重點。

10月9日上午,阿里方面澄清了傳聞:隨著1+6+N組織變革持續推進,羅漢堂的組織關係、團隊構成、工作重點有所調整,數字經濟研究工作以及羅漢堂研究生態由羅漢數字經濟研究院繼續開展,羅漢堂、羅漢堂品牌繼續存在。目前,新團隊、新工作的啟動正在加緊籌備和推進。

從阿里方面的回覆來看,羅漢堂關閉傳聞,與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有關。羅漢堂不會關閉,但發生了一些變化,組織關係、團隊構成、工作重點均有所調整。

2023年,阿里除了組織架構調整,近期還完成了管理職務的第二次制度化交接,迎來新董事會主席蔡崇信,新集團CEO吳泳銘。蔡崇信公開信中說,「我和吳泳銘,會和所有阿里人一起堅守我們的使命與願景,一起迎接下一階段的發展。」

5年前,倡議成立羅漢堂時,馬雲稱,「阿里巴巴有責任傾盡全力研究如何幫助社會適應科技進步並迎接隨之而來的挑戰。」

未來,在阿里新的管理層和組織架構下,羅漢堂團隊和工作重點如何調整,將以怎樣的角色服務阿里和社會,我們將保持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3c62c6ab005fee269a052c729081f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