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余承東「松」了一口氣

2023-10-08     德林社

文 | 楊萬里

「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在朋友圈,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董事長余承東發出感慨。短短8個字,側面反映了發展智能汽車業務中的各種辛酸。

隨著問界新M7大定銷量數據突破5萬輛,短期內或扭轉問界M7車型月銷量跌破千輛的低迷之勢。

那麼,為何問界新M7大定銷量數據表現突出?與過硬的產品力、假期效應疊加手機客戶帶動、客戶對智駕認可度提升等因素有關。

隨著問界新M7熱銷,汽車行業和相關公司將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大定銷量數據亮眼

援引多家媒體報道,10月6日晚間,余承東在朋友圈公開表示,「9月12日新M7發布至今,首銷已超過5萬台大定。」

在留言區,余承東用「起死回生,真不容易!」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汽車大定」是汽車銷售的術語,指交了定金、意向極高的用戶。當前的大定銷量數據主要反映出消費者購車意向較高,而問界新M7的實際銷量數據需要等待後續詳細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問界M7車型一度處於低迷狀態。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份至7月份,問界M7的銷量分別為1737輛、1223輛、1333輛、828輛、626輛、432輛,769輛。前7個月中,有4個月時間銷量低於1000輛。

再看2022年情況,去年下半年單月銷量均超過1000輛,最高月份達到5226輛。由此可見,2023年前7個月,問界M7的銷量數據表現一般。

(來源:太平洋汽車網)

援引藍鯨財經報道,一位業內人士曾透露,年初的價格戰導致問界汽車的銷量受影響。

但本次,問界新M7的大定銷量給余承東打了一劑「信心針」。

為何這次數據表現亮眼?

原因一是「降價提質」。大定銷量持續走高背後,離不開問界新M7過硬的產品力支撐。

相較改款前,問界新M7的起售價調低了4萬元。在降價同時,質量卻在提升。據余承東介紹,問界新M7系列在續航、性能、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方面都進行了突破。

例如,問界新M7在延續了鴻蒙豐富的功能性同時還提升了流暢度和娛樂性;問界新M7搭載了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能實現不依賴於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大幅提升了智能駕駛能力......

原因二是假期效應疊加網際網路傳播,消費者熱情較高。

汽車博主孫少軍認為,國慶假期消費者店量爆發,看手機客戶直接帶動問界新M7。同時,短視頻和直播傳播影響較大,客戶對智駕認可度提升。

另據券商分析師分析,「華為智選在經歷問界M5/M7第一輪車型周期高開低走後,已在M7改款上迎來拐點,其高性價比背後是產品定義、渠道運營、定價策略上的反思與調整....」。

余承東「松」了一口氣

問界新M7爆火,短期內讓余承東「松」了一口氣。

2023年5月份,問界第10萬輛量產車正式下線,成為最快達成10萬輛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品牌。

從0輛到10萬輛,蔚來用了35個月,理想用了30個月,小鵬用了24個月,極氪用了18個月,問界品牌用了15個月。

余承東一度豪言,只要給華為一些時間,未來AITO問界肯定能完成單月10萬輛的目標。余承東還放言,在他的世界裡沒有第二,問界汽車要做世界第一。

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淘汰賽打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以及余承東等業內大佬都曾預測未來可能只剩下幾家車企。

在這種環境下,余承東喊出「月銷10萬輛」、「世界第一」的底氣是什麼?

據了解,華為在智能化方面具有平台+生態優勢,包括自身渠道(華為零售門店)+品牌力(亮好的用戶體驗和口碑)+技術+營銷等優勢。同時,合作方賽力斯團隊擁有整車經驗與技術。

另外,余承東的個人影響力也是問界汽車的一項競爭力。

提起「遙遙領先」,網友不禁會聯想起余承東。這句口頭禪頻頻刷屏網絡,成為余承東的專屬標籤。

今年12月,華為將發布問界M9,余承東稱這將是「1000萬以內最好的SUV」。一句句吸引眼球的話,不斷為自家產品打CALL,余承東仿佛變成了「商界網紅」。

有意思的是,余承東否認自己是營銷方面人才,他表示自己不喜歡吹牛、打廣告,喜歡的是把產品扎紮實實做到極致。

現在,問界新M7大定銷量持續增長提振了余承東的信心,其它問界系列產品能否延續這個趨勢,有待觀察。

誰是受益者?

問界新M7熱銷,受益者為賽力斯等。

今年9月份,賽力斯股價單月累計上漲54.61%,二級市場資金做多態度明顯。股價上行背後,與發布問界新M7以及沾上的華為概念有關。此外,「華為汽車」概念指數9月份合計上漲4.58%,漲幅超過11%的個股有7隻。

遇上華為,賽力斯抱上大腿。余承東曾透露,市場上很多車企都想和華為合作,但是華為沒有這麼多資源,所以賽力斯是最大的受益者。

不過,從業績數據看,賽力斯短期內處於虧損狀態。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賽力斯歸屬凈利潤分別虧損17.29億元、18.24億元、38.32億元、13.44億元,四個報告期合計虧損87.29億元。

賽力斯要想扭虧,需擴大汽車銷量。華為與賽力斯簽署的協議顯示,它們的聯合業務目標是2026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100萬輛。因此,問界汽車銷量越高,對賽力斯越有利。

我們也關注到,今年3月,賽力斯對外發布了一個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藍電」。該品牌搭載了華為的智能車機技術,卻沒有選擇和華為達成智選車合作,在動力模式上選擇的是比亞迪提供的插電混動技術。

有觀點認為,賽力斯打造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原因之一是公司面臨著業績壓力。

隨著問界新M7大定銷量持續增長,賽力斯短期內有所釋放壓力。而在二級市場,該公司股票近期明顯受到追捧。

與賽力斯不同,同行競爭對手短期內或感到壓力。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在社交平台上發文提到,「2022年三季度,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華為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ONE的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損了十幾億,團隊都被打殘了」。

現階段,問界新M7熱銷,是否會影響其他汽車產品呢?還有待時間觀察。

大定表現亮眼,問界新M7後續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ebc06756fd91ac831be0c808c836c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