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球的另一邊傳來了一則很有「嗨點」的新聞:
B級片製作人查爾斯·班德(代表作「侵入異次元」系列、「魔偶」系列、「傀儡王」系列)透露,自己正在拍攝一部小成本(投資僅100萬美元)惡搞喜劇片《芭比海默》,同時曝光了該片的首張概念海報。其宣傳口號非常耐人尋味:「D-Cup,A-Bomb」。
「芭比海默」一詞源於今年暑期檔在全球熱賣的兩部影片——《芭比(Barbie)》和《奧本海默(Oppenheimer)》。兩部影片同日上映,質量過硬、話題滿滿,攜手創造了近幾年少見的票房井噴。
按常理來講,同檔期大片之間應該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可是由於疫情帶來了電影市場的三年低迷,這兩部影片上映前竟然非常和諧地展開了商業互吹。感受到如此有愛的氛圍,影迷也開始自發玩梗,將兩部影片的片名合成新詞「芭比海默(Barbenheimer)」,併合成了各種各樣的梗圖和海報。
隨著兩部影片在全球的大賣,玩梗「芭比海默」也成了一股席捲全球的熱潮。嗅覺敏銳的查爾斯·班德順勢而為、趁熱打鐵,將網友的玩梗,變成了實實在在的電影。
01
雖然「玩梗」這個詞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但是「玩梗」作為一種文化卻古已有之。比如上世紀30年代,相聲演員張傑堯便編寫了《關公戰秦瓊》(又稱《唐漢爭》),後由相聲大師侯寶林改編並演出,成為經典名篇。
在報刊亭還遍布街頭的時代,幾乎每個亭子都會擺放諸如《孫悟空大戰葫蘆娃》《孫悟空大戰變形金剛》《悟空勇戰聖鬥士》這樣有著濃厚玩梗色彩的畫冊。
後來由於版權意識普及,這種明顯侵權的玩梗小畫冊消失了。各種「同人文」又成為了一種玩梗的新形態。甚至有些同人文玩梗玩成了IP,改編成影視作品的也不在少數,比如《鬼吹燈》的同人文《盜墓筆記》、《士兵突擊》的同人文《麒麟》等。
由於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理作祟,很多網友對玩梗類同人文的改編特別期待。比如因為玩梗肖戰和王一博CP而引發大規模網絡罵戰的《下墜》,就被很多人一廂情願地盼著影視化改編。
可是同人文改編禁忌特別多,網友最想看的「本人出演」更是完全不可能出現。因此,玩梗類的同人文即便改編成影視作品,大都也會主動地與「同人」和「玩梗」劃清界限。
幾年來,真正能夠實現影視化的玩梗作品,還是最簡單、粗暴、原始的「大戰」模式。
02
大眾最熟知的兩部玩梗成真的「大戰」模式電影,是2016年上映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和2021年上映的《哥斯拉大戰金剛》。
在美國的Ranker排名網上,漫迷們可以為自己心目中的最愛角色投票。統計結果蝙蝠俠、蜘蛛俠、超人分列前三。由於DC的角色很難與漫威的角色合法大戰,所以蝙蝠俠大戰超人,已經可以算得上是美漫的「頂流對決」了。
和漫威枉顧戰力肆意讓旗下角色混戰不同,DC這邊為了能夠讓沒有超能力的蝙蝠俠和超能力爆表的超人單挑,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影片的很大一部分文戲,講的就是蝙蝠俠如何通過升級和改造自己的高科技裝備,讓自己擁有和超人一戰之力。
可惜影片對合理性的鋪墊有些過多了,反襯著兩位超級英雄正面PK的打戲段落「不管飽」。要知道,隔壁的漫威此時已經推出了兩部《復仇者聯盟》電影,超級英雄干架已經不再是件新鮮事。
於是,這場萬眾矚目的「大戰」並沒有讓漫迷和影迷得到滿足。DC後來的漫改之路更是越走越窄。
03
相較於同根同源的超級英雄,怪獸們想來場正面交鋒就困難多了。畢竟,哥斯拉和金剛這兩位銀幕經典怪獸,出生國籍就不一樣啊!
哥斯拉誕生於日本,首次出現於1954年本多豬四郎執導的電影《哥斯拉》,形象來源於日本人民對核威脅的恐懼,名字出自日本流行小說家香山滋的同名小說。
金剛誕生於美國,首次出現於1933年梅里安·C·庫珀執導的電影《金剛》,形象來源於現實中的大猩猩,名字取自「King Kong」的音譯。其中「Kong」為巨猿的本名,「King」則是人類對其冠以的頭銜。
哥斯拉迄今已出現在了30多部電影中,金剛也在銀幕上亮相了十幾次。1962年本多豬四郎便執導過《金剛大戰哥斯拉》,是兩大巨獸在彩色寬銀幕上的首次對戰。
在漫威的超級英雄宇宙大獲成功後,好萊塢眾多影視公司紛紛尋求其它可以組建宇宙的角色群像。傳奇影業便盯上了老哥倆,開始布局「怪獸宇宙」,分別於2014年和2017年推出了同在一個世界觀內的新版《哥斯拉》和《金剛:骷髏島》,並於2021年上映了鋪墊已久的《哥斯拉大戰金剛》。
該片上映前,甚至有博彩公司統計了兩大怪獸在美國各個州的「支持率」。上映後,從頭打到尾的爽感也的確滿足了人們的期待,全球收穫4.7億美元票房。續作《哥斯拉大戰金剛2:新帝國》也已定檔明年4月全球上映。
04
美國和日本是兩個特別喜歡滿足影迷玩梗心愿的國家。一來是他們影視圈的創作氛圍比較活潑、飛揚,二來是他們家底厚,能夠調動影迷玩梗的角色多。
21世紀初期,好萊塢曾推出過兩部經典反派PK的玩梗電影——2003年的《佛萊迪大戰傑森》和2004年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弗萊迪是出自《猛鬼街》系列的殺人狂,是一個囉哩八索、喜歡說笑、幽默浪漫、智力超群且身手敏捷的「鬼中卓別林」,通常會潛入人的夢境中作惡;傑森是出自《十三號星期五》系列的殺人狂,是在「殺人」這項事業上任勞任怨的「勞模」,以臉上的曲棍球面具和手中的大砍刀為人所熟知。
別看兩人都是妥妥的大壞蛋,可是擁躉極多。在影片策劃和籌備期,擁躉們就放出了類似於愛豆粉絲「我家哥哥不能輸」的威脅性表態,嚇得片方對最終由誰勝出極為糾結,編劇換了一個又一個,劇本改了一稿又一稿。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也有類似的苦惱,製作人約翰·戴維斯曾聽過40多位編劇構思的故事,前後使用了5位編劇才定稿。
影片主打一個原始驚悚與科技驚悚的結合。異形在生物性上極其強大,鐵血戰士則武裝到了牙齒。兩強相遇,無需多言,就是勝者生敗者死。雖然該片口碑極差,但票房表現不錯,後來還拍攝了續集。
05
21世紀進入10年代,日本電影人後知後覺,終於也忍不住對自己影史的代表性角色下手,拍出了《魯邦三世VS名偵探柯南》(2013)和《貞子VS伽椰子》(2016)。
之前魯邦三世和江戶川柯南在小說、漫畫、動畫領域裡已經合作過很多次了。在大銀幕上聯手,是為了紀念日本電視台60周年台慶、讀賣電視台55周年台慶、TMS Entertainment動畫製作50周年、《魯邦三世》連載45周年,以及《名偵探柯南》連載20周年。因此,和其它「大戰」型玩梗電影會引發陣營衝突不同,本片非常皆大歡喜。
《貞子VS伽椰子》屬於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貞子出自豆瓣7.6分的《午夜凶鈴》,伽椰子出自同樣豆瓣7.6分的《咒怨》。兩部作品都是高於97%恐怖片的神作。
怎料兩位鬼後聯手,卻只能打敗32%的恐怖片。本來是玩梗出來的影片,豆瓣短評區竟然淪陷成為新的玩梗樂園。
這也怪不上兩位鬼後。畢竟日式恐怖片走的都是以詛咒為代表的心理路線,即便是超自然的鬼,也並不具備多強大的戰鬥力。「大戰」這種追求爽感的玩梗模式,不適合她倆。
06
盤點完影史上的玩梗成真代表,我們再回看即將到來的《芭比海默》。
影片主人公是生活在擁有無盡夏天和海灘派對的玩具世界——Dolltopia中的芭比海默(Barbenheimer)博士。她不僅是位聰明的科學家,還有一位叫Twink Dollman的男朋友。芭比海默博士對人類孩子殘酷虐待娃娃的行為感到憤怒,於是她決定進入現實世界,並研究、製造了一枚巨大核彈來摧毀一切。
很明顯,本片並沒有採用「芭比VS奧本海默」這種「大戰」模式,而是將兩部影片的劇情進行了前後拼接,把兩個主人公從對抗變成了合體。不得不說,這還真是玩梗電影的一個新思路。
可是,靠簡單的拼接就能滿足觀眾的玩梗心理嗎?就讓我們看看已經製作了100多部影片的查爾斯·班德能在這個葫蘆里賣出什麼藥吧。
【文/滿囤兒】
The End
往期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