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內地院線上映了「老雷」(已86歲高齡的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新片《拿破崙》。雖然該片首周票房不高,僅1962.7萬人民幣,但是把一批老影迷們都給看激動了。
由於近幾年超級英雄電影、各種大IP的續集擠壓了傳統電影類型的票房空間,所以史詩片已經成為了一種不會有票房回收前景的片種。像《拿破崙》這種投資達到2億美元級別的史詩巨製,根本不可能通過院線票房回收成本。
要不是蘋果有流媒體平台的後手,而且還期望著能在頒獎季有所斬獲,老雷怕是和已故名導庫布里克一樣,終生難以實現拍攝拿破崙的夙願了。
01
近期《我本是高山》的上映,讓內地掀起了關於傳記片創作尺度的探討。其實,《拿破崙》的上映,也同樣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巨大的爭議——讓一位英國人拍攝法國帝王,難道不比讓男導演拍攝女性題材更冒犯嗎?
當人們看過影片後會發現,《拿破崙》雖然聽片名是一部和《奧本海默》一樣的傳記片,但實際操作上,並不是傳記先行的。老雷玩的,還是他從《角鬥士》《天國王朝》一路沿襲而來的史詩片。
傳記片是以歷史上傑出人物的生平業績為題材的影片,不能憑空虛構,但允許在真實材料的基礎上作合情合理的添加和潤色,往往具有史學和文學價值,以及獨特的審美價值。
中外優秀傳記片代表有:《國王的演講》《美麗心靈》《玫瑰人生》《阮玲玉》等。
人類各民族傳承下來的經典史詩大多具有相同的特點:悠遠的歷史、宏大的場面、凸顯的主角、恣肆的人格、對歷史走向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滿足同樣標準的電影,便可以歸類於史詩片,哪怕其故事並非取自古典史詩。
史詩片強調景觀和大卡司,和歷史片、愛情片、戰爭片都存在著交集。影史經典有:《賓虛》《埃及豔后》《亂》《阿拉伯的勞倫斯》等。
其中《阿拉伯的勞倫斯》改編自英國軍人作家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的回憶錄《智慧七柱》,從創作原點來講,本應是一部關於勞倫斯的傳記片。可是編劇採用「整體真實、細節虛構」的手法,重點描繪了原著作者親歷的阿拉伯戰爭歷史,導演大衛·里恩更是把畫面拍攝得恢宏無比。
於是,在後來的電影類型研究和影迷心目中,該片反而成為了史詩片的代表。英國電影雜誌《TOTAL FILM》更是在評選「50部最偉大的史詩電影」時,將該片列在第一位。
02
和《拿破崙》更有對標色彩的影史經典是《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也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主人公原型是英國歷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威廉·華萊士。在創作劇本的時候,編劇手裡掌握的關於華萊士的史料很少,於是根據15世紀末愛爾蘭游唱詩人亨利所吟誦的史詩創作了劇情。
如今,《勇敢的心》一直被視為一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的史詩片。
雖然關於拿破崙的史料肯定比華萊士的要多得多,但是老雷的創作思路非常新奇。他並沒有去改編某本類似於《拿破崙傳》這樣的書,也沒有過多地去參考文字史料,而是廣泛地從和拿破崙有關的繪畫中去汲取靈感。
在接受美國娛樂媒體Deadline採訪時,老雷曾表示,世界上有400本關於拿破崙的書,卻大都只是不斷地翻新創作。也許只有拿破崙死後15年寫的最初版本才有意義。下一本書就是在第一本書的基礎上寫就的,會成為批判性的作品,從而使事實產生一些微小的偏移,增添一點兒浪漫色彩。當你與第399本書相遇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中有許多不準確的描述。
從老雷的這段表述中不難看出,他本人是不會去糾結對拿破崙的還原是否完全真實、絕對準確的。他拍的是為了給人視聽震撼的史詩片,而不是為了給人普及知識的傳記片。
03
《拿破崙》是絕對的場面先行的影片。老雷坦言,片中很多場面都是來源於繪畫。比如他覺得雅克-路易·大衛的油畫《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就相當於大衛在拿破崙和約瑟芬加冕時拍了一張九英尺高的照片。於是,影片中此場景的視覺呈現,就非常還原大衛的畫作。
此外片中關於拿破崙(華金·菲尼克斯 飾)遠征埃及的段落,也和繪畫有關。老雷提到自己曾看到一幅畫,畫中是拿破崙騎在馬上凝視著獅身人面像。於是,老雷便決定在自己的電影里必須拍攝拿破崙在埃及的戰役,「我的電影里得有這個場面。」
至於埃及戰役是怎麼打的,有沒有炮轟金字塔這種戰術,老雷似乎並不是特別care。
更何況影片的某些細節,還是拍攝現場臨時出現的「意外」。比如片中拿破崙被棺槨中的木乃伊嚇了一跳的小橋段。劇本里並沒有這個設計。
當時華金正在按照原計劃表演,站在棺槨前的木箱上與裡邊的木乃伊法老對視,營造老雷想要的「拿破崙時代和法老時代的對立與碰撞」。不料當華金伸手去觸摸的時候,木乃伊突然滑向一邊。
這把華金嚇了一跳,但老雷並未喊停,於是華金就開始了即興表演,貢獻了精彩的人物刻畫。
04
據說老雷回絕過拍攝超級英雄片的邀請,其理由是他覺得自己已經拍過超級英雄片了——他認為《異形》《角鬥士》《銀翼殺手》里的主人公都是超級英雄,而且故事比漫改超英片強上無數倍。
在被電腦特效、虛擬拍攝等新技術寵壞的現代電影工業里,能夠完成全景實拍、拒用CG,妥善調動300位演員、100匹馬、11台攝像機,360度拍攝數百英畝戰鬥場景的導演,著實不多。
《獨立報》撰文點評:雷德利·斯科特用好萊塢罕見的拍攝方式,呈現了令人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
1937年出生的老雷是影史最具代表性的全才型導演,題材涉獵極廣,經典之作不勝枚舉。
老雷執導的首部長片《決鬥的人》便獲得了第3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隨後1979年的《異形》和1982年的《銀翼殺手》令他聲名鵲起。僅這兩部影片,就足以樹立老雷科幻片宗師的地位。
科幻片之後老雷第二個取得卓越成就的是犯罪片。1989年執導的《黑雨》獲得第13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1991年執導的《末路狂花》獲得第64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第4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提名,並被美國《娛樂周刊》評選為「百部電影新經典」之一。
新千年後,老雷憑藉史詩片和戰爭片迎來了自己的事業巔峰。2000年執導的《角鬥士》在第73屆奧斯卡斬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5項大獎;2001年執導的《黑鷹墜落》獲得第74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第5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提名,是最受影迷追捧的戰爭片之一。
05
2005年老雷執導的《天國王朝》在上映前被老闆強令刪減,以縮短時長爭取更多的放映場次。結果只有主線故事和戰爭場面,讓影片顯得單薄、散亂、乏味,票房慘敗。
2年後,在老雷的努力和影迷的呼籲下,20世紀福克斯公司總算同意以影碟的方式放出《天國王朝》導演剪輯版,也就是老雷最初的193分鐘版本(比公映版多48分鐘內容)。
在該版本中,每個人物都有完整的故事分支,個性飽滿、動機充分,影片的口碑隨即得到徹底扭轉,被很多影迷奉為最具類型代表性的史詩片。後來上映的《特洛伊》《亞歷山大大帝》《亞瑟王》等片都是其模仿者。目前,《天國王朝》的豆瓣評分高達8.6,好於95%的戰爭片和96%的歷史片。
票房慘敗反而成了自己創作水準的有力證明,老雷的經歷,也真的是沒誰了。
06
近些年老雷的鋒芒被諾蘭、維倫紐瓦等新生代導演搶走了一些。不過他依然時不時就會獻上《火星救援》《最後的決鬥》這樣的類型佳作。「老雷出品,必屬精品」依然不是空話。
此次的《拿破崙》可以說是回歸了老雷最熟悉的領域,以一種帶有「古法傳承」色彩的拍攝方式,打造出了一部標準的史詩片。土倫戰役,遠征埃及,馬倫哥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博羅季諾戰役,滑鐵盧戰役,六大征戰名場面在老雷出色的運鏡、構圖、調度下,得到了極致恢弘地再現。
不僅如此,老雷還在每場戰役里融入了戰略戰術上的細節,華金也演出了不同歷史時期拿破崙在戰場上的不同心境。即便連看六場大戰,觀眾也不會審美疲勞。
看史詩片,果然還是得看老雷的手筆。能夠在這個領域裡超越老雷的,怕是只有更老的老雷了——根據媒體的報道,老雷的《角鬥士2》有望於2024年上映,而他最遠的定檔作品,甚至已經排到了2030年!
怪不得西方媒體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想跟上如斯科特這樣的視覺大師的步伐節奏會很難。他製作電影仿佛不假思索,並永遠有著下一步計劃。」
【文/滿囤兒】
The End
往期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