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300家後,海底撈扭虧

2023-02-28     大摩財經

原標題:關店300家後,海底撈扭虧

關店300家後,海底撈扭虧

經過了一年多的「斷臂求生」,海底撈終於盈利了。

2月24日,海底撈發布盈利預告。2022年,海底撈預計營收不低於346億元,同比下滑15.8%,同期凈利潤不低於13億元,對比上年同期凈虧損41.61億元,已經實現扭虧。

海底撈利潤中有一部分是因註銷回購票據帶來的非經營收益,這部分一次性收益約3.29億元,剔除這部分收益,海底撈2022年凈利潤仍在10億元左右,大幅超過市場預期。

2月27日,海底撈高開高走,盤中漲超20%,收報21.9港元,最新市值1221億港元。海底撈的強勢大漲,也帶動港股餐飲股全線回暖。其中,九毛九漲近4%,奈雪的茶漲超3%,呷哺呷哺漲超1%。

扭虧為盈

在股價連續下跌、市值蒸發3700多億元後,2022年3月,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將CEO之位交棒給「最牛打工人」楊利娟,海底撈開始了「糾錯」之路。

從最新的業績表現來看,海底撈「糾錯」有了明顯成績。

2022年上半年,海底撈還處於虧損中,營收168.17億元,凈虧損2.66億元。以此計算, 2022年下半年,海底撈營收至少為177.83億元,同期凈利潤達到15.66億元以上。

由於錯誤估計疫情形勢,海底撈自2020年下半年起逆勢擴張,在一年時間內新開600多家門店。

持續三年的疫情和隨之而來的消費降級,放大了大規模開店的成本壓力。2020年起,海底撈業績一落千丈,並在2021年由盈轉虧。

海底撈將本次扭虧為盈歸因於「啄木鳥計劃」,稱該計劃實施使餐廳運營效率提高。

2021年11月,海底撈啟動「啄木鳥計劃」,即「在未來逐漸關停約300家門店」。這是海底撈上市之後最大規模的「關店計劃」。截至2022年6月底,因「啄木鳥計劃」關停的門店總數為302家。

因「啄木鳥計劃」,海底撈調整了門店結構。在高速擴張期,海底撈大規模「下沉」至三線以下城市,但這些門店並沒有實現海底撈「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三線及以下地區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相對更低,對價格更為敏感,以服務為賣點的海底撈,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反倒因此拉低平均客單價水平。而且,隨著門店布局密度提高,門店間的同業競爭不可避免,疊加疫情影響,單店翻台率下滑明顯。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海底撈整體翻台率分別為3.3次/天、3次/天和2.9次/天。

有證券機構曾測算,3次/天的翻台率是海底撈單店的盈虧平衡線,跌破該數值,即意味著處在微利或虧損狀態。

關店只是海底撈自救的措施之一,「啄木鳥計劃」更大的影響是提高了海底撈的運營效率。海底撈通過區域化管理體系,加強了對門店的管控力度,帶動門店運營效率提升。

2022年下半年起,疫情對線下餐飲的影響開始減小。2022年3月至5月,海底撈平均每天有超過200家門店暫停堂食,到6月時減少到90家,7月進一步減少到30家以下。

隨著門店數量減少和疫情影響減弱,海底撈的翻台率也有明顯改善。據東吳證券測算,2022年7至8月海底撈翻台率同比恢復至115-120%,經營表現環比改善持續。

公開報道顯示,2023年春節後,海底撈門店客流量有了大幅增長。1月26日(正月初五)「迎財神」當天,海底撈單日接待顧客超135萬人次,超過元旦;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海底撈全國門店接待顧客超14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25%。

除此之外,新業務拓展也拉動了海底撈的業績。在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當下主流購物方式後,海底撈也切入了這一賽道。2022年10月,海底撈在抖音開啟直播帶貨,並啟動2022年秋冬新品線上發布會。據第三方直播數據統計平台灰豚數據披露,在開播後的7個小時里,海底撈直播帶貨累計銷售額超過600萬元。

未來發展

實現扭虧後,海底撈接下來的經營重點是什麼?此次盈利預告並沒有具體透露。

市場觀點認為,海外業務可能是海底撈未來盈利的關鍵。主要原因是海外餐飲市場的規模更大,且中餐在海外市場的滲透率持續提升。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海外市場的中餐滲透率預計從2021年的9.9%上升至2026年的10.8%。且海外市場上的中餐增速將超過海外餐飲的整體增速,預計到2026年時,市場份額將達到4098億美元。其中,火鍋品類的市場份額將達到46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可達到10%。相比於國內的競爭紅海,海外市場有更大的潛力。

2022年12月,海底撈分拆旗下海外業務特海國際上市。在海底撈公布盈利預告的同時,特海國際也公布了一份虧損減少的業績預告。2022年,特海國際年收入預計超過5.58億元,同比增78.6%,虧損在3600萬美元至4500萬美元之間,相比上年的1.15億美元虧損大幅收窄。

資本市場對於特海國際的前景也持肯定態度。截至2月27日收盤,特海國際最新股價19.18港元,較發行價上漲174%,目前市值119億港元。

除此之外,海底撈的「硬骨頭」門店計劃可能被提上日程。在經歷了疫情洗牌後,餐飲行業已經重新出發,不少品牌推出了新的擴張計劃。其中,呷哺呷哺計劃年內新開超過240家門店,巴奴火鍋則計劃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加大滲透力度。

在此之際,海底撈想要保住「火鍋一哥」的位置,顯然在規模擴張上要保持一定的實力。「啄木鳥計劃」啟動後,海底撈表示門店平均翻台率低於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店。但在2022年中報, 海底撈提到內部會擇機啟動「硬骨頭」門店計劃:一些在「啄木鳥計劃」中關停的門店如果經過重新評估有望重新開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abc7e3fe957e2dde19cc371ab34c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