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再度「出山」,重磅警告,深刻意義不言而喻!

2020-04-11     壹漢界

【西陸網】美國智囊基辛格:應對疫情,美國敗了,但中國也沒有好結果。



事情總有兩面:面子和里子。為什麼政治家、外交家說的話經常讓人聽得無趣,甚至反感?

那是因為我們很難分清政客們說的話,到底哪裡是面子?哪裡是里子?日前,美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基辛格發布了一篇文章,內容信息量巨大!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4月3日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了題為「新冠病毒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的專欄文章。



基辛格在美國疫情臨近到達最危急關頭時發表這樣一篇文章,其深刻意義不言而喻。

基辛格該文章主要說了兩個觀點:應對疫情,西方制度敗了。全球化腳步將會停下來。總的來說,有喜有憂。「喜的」當然是第一個觀點了。

基辛格文章表示,「現在,在一個被撕裂的國家中,需要高效且有遠見的政府來克服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全球範圍的障礙。維持公眾的信任對社會團結、社會之間的關係以及國際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



國家的團結和繁榮,是建立在這樣一種信念之上:其國家制度能夠預見災難,抑制其影響並恢復穩定。當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結束時,許多國家的制度將被視為是失敗的。然而這種判斷是否客觀公正無關緊要。事實是,在此次疫情之後,世界將會變得不一樣。」


很顯然,基辛格所說的高效政府不會是美國特朗普政府,而是中國。新冠疫情至今,美國都發生了什麼(造成今日的敗局),相信基辛格比我們外人更為清楚。

其中:「國家的團結和繁榮,是建立在這樣一種信念之上:國家制度能夠預見災難,抑制其影響並恢復穩定。當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結束時,許多國家的制度將被視為是失敗的。」這句就說得較為直白了。



衡量一個國家制度的好壞,要看其能不能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起到預見、抑制以及控制和恢復。新冠疫情就是一道終極考題。直至目前為止代表社會主義民主集中制的中國和實行西方民主制的美國得出的分數大家都相當明顯了。


基辛格畢竟是老牌政治家,話說到這裡已經算是說得很白了。很難期望他老人家直接說出,說中國比美國做得好。

基辛格還說到:「美國政府在避免發生直接災難方面做了紮實的工作。但美國政府面臨的最終的考驗,將是能否控制住病毒的傳播,然後能否以一種方式和規模徹底扭轉局勢,以維持公眾對美國人自我治理能力的信心。」



「以維持公眾對美國人自我治理能力的信心。」這句話,實質就是說:特朗普政府處理疫情的表現已經讓美國民眾失去了信心。其實,基辛格所以這麼說一點也不意外。


基辛格在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曾在一次訪問時表示:美國不再是唯一的強權國家,它必須認清現實,承認中國是一個平等的對手。他告誡說,如果美國在與中國打交道中不能找到權宜之計,那麼帶來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比任何一次之前的世界大戰都更為嚴重。

基辛格的主要觀點是:那些已經習慣了例外主義和唯我獨尊的國家必須適應有一個對手存在這一事實。我們可以看出基辛格與美國當前的政治家的區別:前者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對其他文化的欣賞。



他精明,狡猾,甚至是馬基雅維利的某些特徵,這些使得基辛格承認並尊重複雜世界中的其他力量。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今的特朗普政府和美國國會則表現出了清教徒般的平庸和無知。


基辛格可能是全球政治家、外交家當中最了解中國的。對於今次的疫情,中國能輕易動用舉國之力,團結一致,不適犧牲巨大的經濟利益去控制疫情發展,保護好每一位中國公民,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年輕人還是老人。

相信他老人家對於中國能夠做到這一點也不會意外,同時他亦深刻明白以美國目前的體制根本不可能完成。



說完「喜的」,下面說說「憂的」。基辛格:新冠疫情後,全球化步伐很可能會停止。

基辛格在文章的後部說到,「現代政府起源於由強大統治者保護的築有圍牆的城寨。統治者時而專橫,時而仁慈,但總是足夠強大,足以保護其人民免受外部敵人的傷害。啟蒙思想家重新定義了這一概念,認為國家要滿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安全、秩序、經濟福祉和正義。

個人無法憑藉一己之力獲取這些東西。在這個依賴全球貿易和人口流動實現繁榮的時代,本次疾病大流行引發了一場「時空錯亂」——曾經築有圍牆的城寨迎來了復興。」



從基辛格隱晦的話語中,我們也不難判斷,他老人家預見已經運轉幾十年的全球化征程很可能因為新冠疫情影響而停止。全球各國很可能會變回各自為政的局面。


其實在經歷新冠病毒入侵美國之前,基辛格的觀點並不這樣。同在中美貿易戰期間的一次採訪中基辛格曾明確表示:「他一如既往地反對「中國威脅論」,認為中國從自身強大的視角提出發展戰略不能說是「威脅」。

他此次來華出席「創新經濟論壇」,其核心議題是世界新工業和科技革命的形勢下的科技發展與合作問題。一個時期以來,正是在這個領域發生了以「中國威脅」論為支撐的打壓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各種怪現象,「美中脫鉤論」是其中之一。」



基辛格以戰略的眼光觀察世界大勢和美國的長遠利益,看到時代的變化和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大勢所趨,看到美中之間難免有分歧,但更重要的是共同利益,看到在正在開始的新時代美中面對許多共同的挑戰。

基辛格深刻認識到,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對中國,對美國,對世界都是如此。要處理好中美關係,使之有利於美國的根本和長遠利益。

所以不難看出,去年年底再次到中國作客的基辛格對於中美合作,或者說全球化是持支持意見的。



但為什麼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後,他老人家的觀點有所轉變了?當中發生了什麼?其實也不難猜。


從他文章中提到的這句話就已經有答案了:「統治者時而專橫,時而仁慈,但總是足夠強大,足以保護其人民免受外部敵人的傷害。啟蒙思想家重新定義了這一概念,認為國家要滿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安全、秩序、經濟福祉和正義。」

想想疫情下的美國甚至全球範圍內,除了作為全球製造中心的中國,有哪個國家不出現醫療用品短缺的?現階段,全球範圍內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國家能夠有中國這個應付全球需求的生產能力。哪怕只是小小一隻口罩!



全球所有國家都得向中國求救,美國也不例外。仿佛全球的「生死大權」都掌握在中國人手中?!有了這麼一次終生難忘的經歷,很難避免別的國家會重新評估全球化的弊端。


而美國自特朗普上台以來就已經明確:美國要「單幹」,要美國優先。經過中美貿易戰拿不到好處後,讓特朗普更明白把外流的製造業召回美國的重要性。

這種「各自為政」的治國辦法明顯已經過時,不適合時代潮流,因此多年來基辛格並未同意這種觀點。但如今看來,新冠病毒已經把基辛格之前的想法打垮了?



正如基辛格文中所說的,國家必須足以保護其人民免受外部敵人的傷害。國家要滿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安全、秩序、經濟福祉和正義。如果一個國家連口罩都不能自己生產,還談什麼國家安全!

顯然經歷此疫後,基辛格痛定思痛,對於美國過度空心化的現在無法接受了?為什麼說全球化停止對中國打擊很大?那麼為什麼說基辛格這個預測或者想法變成現實的話,是一個值得憂慮的事?相信這個大家很容易明白。

中國為什麼一直呼籲全球化?那是因為全球化成就了今日的中國!



中國近幾十年的崛起靠的正是全球化大背景下,發揮了全國勞動人民的能力,承擔起全球製造中心的角色,從而獲得經濟的飛速發展。


通過全球分工的大流行,西方已開發國家把大量「辛苦的工作」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主要是中國。自己就留住關鍵技術以及金融這種高大上的賺錢手段。雖然這樣,但不得不說,全球化最大的得益者是中國。

憑著發展中國家低廉的勞動力,西方國家收穫高額的利潤。然而,中國人民聰明好學,不但能把簡單工作做好,還會學習創新,從而掌握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將全球最大的產業鏈牢牢握在手中!



現階段我們的目標是把產業鏈中最高端的關鍵核心技術攻破,以後就不怕被西方掐脖子了!所以目前這個階段,中國還是很需要繼續全球化的。

而且目前中國部分產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危機,必須要向全球要市場!「一帶一路」的計劃所以提出,原因之一也在於此。到底疫情之後,全球格局會如何走向?我們拭目以待吧。誠然,如果全球格局真的往回走,重回「各自為政」的階段,對中國來說會是一場巨大挑戰!

(大江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IPPbHEBnkjnB-0zsq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