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企打「翻身仗」 加碼出口市場

2023-12-09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尹麗梅 童海華 北京報道

近日,廣汽本田裁員900人的消息引發媒體關注,雖然廣汽本田方面旋即作出了「只是終止勞務派遣」的回應,但業內對這一消息反應較為敏感。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合資車企當下經營之困。

近兩年,不少合資車企均面臨著銷量持續下滑、新能源轉型遲緩的壓力,生存空間被擠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10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148.5萬輛,同比增長25.1%,市場份額達到59.7%,上升6.6個百分點。而在2022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尚為49.5%。若再將時間推到2019年,彼時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則高達60%。僅僅過去4年時間,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已然「攻守易位」。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市場內卷加劇,爭奪激烈,在「刀光劍影」之下,部分合資車企正在通過出海這條路徑博取生存和發展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前11個月,有合資車企出口的銷售數據已經占據其總銷量的「半壁江山」。若從11月單月來看,上述合資車企出口銷量占總銷量的比重已經超過60%。

「憑藉巨大的國際成本優勢和逐步培育起來的本土化能力,合資車企紛紛選擇將中國工廠打造成出口基地。」一位合資車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一方面,加大出口可以擴大市場規模,起到成本攤銷的作用;另一方面,這一舉措從側面釋放了其不會退出中國市場的決心。

挑戰加劇

在中國市場上,合資車企的陣痛仍在持續。

合資車企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發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技術先進性和高質量產業鏈的代表,對自主品牌的發展壯大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支撐帶動作用。

然而,隨著行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加速,合資車企原有的產業優勢弱化,產能壓力加大,面臨發展新考驗。

記者了解到,在發展戰略及產品策略等方面,多數合資車企的主導權仍掌握在外方股東手裡,面向的是全球市場,這使其反應更慢。目前,合資車企車型開發周期在4年左右,但國內新能源車企基本是兩年左右。

近幾年,國內汽車市場迅速向新能源汽車轉型,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合資車企市占率不斷下滑。

在燃油車市場不斷萎縮的背景下,合資車企的焦慮已躍然紙上。

「2023年從整體汽車行業來看,普遍很難,極其內卷。此起彼伏的價格戰、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高速增長、油車市場份額緊縮等,傳統合資品牌面臨著巨大壓力。因此,2023年我們竭盡全力,努力實現『企穩』目標。」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戚曉暉近期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說道。

記者注意到,市面上不少主流合資車企面臨銷量下滑的壓力。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銷量分別為205038輛和77634輛,同比下降11.6%和20.51%。今年11月,上汽通用五菱共售出汽車16萬輛,同比下滑5.88%;今年前11個月累計下滑幅度達到14.58%。今年1—11 月,本田中國累計銷量為106.84 萬輛,同比下降 13.5%。在整車領域,本田在華的兩家合資公司為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2023年1—10月,東風本田銷量為47.34萬輛,同比下滑16%。今年1—10月,東風日產銷量為582583輛,同比下跌27.75%。今年11月,上汽大眾銷量為1.2萬輛,同比增長7.32%,然而今年前11個月,其累計銷量為107萬輛,同比下滑10.59%。上汽通用11月的銷量為8.7萬輛,同比下滑15.53%;今年1—11月,累計售出89.63萬輛,同比下滑16.70%。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一汽豐田今年前10個月的銷量為651763輛,同比微增0.8%。雖然同比增幅不大,但其銷量表現已是合資車企中一抹不多見的「景色」。

有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合資車企要努力降低成本應對市場競爭;從長期來看,合資車企需要跟上國內本土企業產品開發節奏。

「新能源車新車多,研發快,投資大。每次車展上我們合資企業自己都感到害怕,合資車企展台沒有人看,新能源車企的展台人擠人。」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製造總部專職副總部長、廣州風神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建彬不久前在一場行業論壇上表示,合資車企要改變這種情況,一是要確保新車型新技術的量產,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縮短開發周期;二是要持續提升現地化水平及成本競爭力,包括研發設計本土化、採購定點現地化以及關鍵資源儲備等;三是持續建設柔性、精益、先進的智慧供應鏈體系,以智慧供應鏈協同平台為抓手,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訂單-交付全程透明化。

記者注意到,當前車市已經進入年終衝刺階段,面對內卷加劇的國內市場,不少合資車企已吹響年終衝鋒號。

「賀廠慶21周年,年末衝量季,廠家直補21億。」還未打開官網連結,北京現代的這條標語「先聲奪人」,抓人眼球。

12月4日,上汽大眾官方公布最新購車優惠政策:即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購買途昂、朗逸、途岳、帕薩特、途觀L等車型均可享受綜合優惠政策,最高綜合優惠5.8萬元。與此同時,購買途昂、新途岳、帕薩特等熱銷車型可享受至高5年0利率。

12月1日,一汽豐田推出「廠家直補」優惠活動,限時購置稅補貼5000元。在12月1日至12月18日「雙12」活動期間,購買一汽豐田部分車型,還可享受低首付、零利率。與此同時,活動期間,購買一汽豐田部分雙擎車型,電池可享受終身質保。

集體出海

合資車企的銷量大頭是燃油車,在燃油車不斷萎縮的背景下,如何向前走,是合資車企在當下必須直面的一道考題。

經過重新審視,越來越多的合資品牌正在調整發展戰略,利用中國產能以及中國成本優勢,掉頭向全球出口。

作為合資車企中的一名成員,悅達起亞在今年9月宣布,將鹽城工廠打造為全球出口基地。

記者從悅達集團方面了解到,悅達起亞正在努力開拓整車和CKD出口業務。其出口戰略版圖遍及中南美、北美、中東和亞太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形成煥馳、奕跑、賽圖斯3個出口車型陣容,今後將增加K5、EV5等出口車型,鹽城出口基地效應逐步呈現。

12月4日,悅達集團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悅達起亞銷售汽車18224輛,同比增長88.9%,其中國內銷售7004輛,同比增長22.5%;出口裝船11220輛,同比增長185.6%。今年1—11月,悅達起亞累計銷售148168輛,同比增長23.2%,其中出口75837輛,同比增長92.3%。

「今年,悅達起亞積極融入『雙循環』、全力加速全球化,加快推進電動化轉型和出口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悅達集團方面表示。

在廣州國際車展上,戚曉暉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北京現代將致力於提升出口發展規模,北京現代將成為現代汽車全球出口基地,力爭3年內出口量達到10萬輛的規模。

近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陳昊亦表示,在整車市場方面,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將在東風集團和日產全球支持下開展出口業務。該計劃從2025年啟動,初期銷量目標是10萬輛,產品包括4款日產品牌新能源汽車,今後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繼續擴大出口規模。與此同時,在技術方面,東風有限將向全球市場輸出其自主研發的電動化技術和智能駕駛技術,加速技術「走出去」。此外,東風有限將積極拓展鄭州日產的出口渠道,鄭州日產將向海外出口SUV和皮卡車型,東風有限零部件企業也將向全球輸出電動化和智能駕駛技術。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6月9日,是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日產汽車公司攜手組建的一家合資企業。公司擁有東風、日產、啟辰和英菲尼迪四大品牌,註冊資本167億元人民幣。

「合資車企出口有天然的優勢,同時還具有很強的國際成本優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很快,占據世界65%的市場份額,因此產業鏈優勢明顯。合資車企在中國競爭表現偏弱,但在國際上的對比優勢仍然很明顯。「一些中國市場表現一般的新能源產品在海外表現很好,這既有需求的差異,也有競爭的強度差異。」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則表示,近年以來,合資車企的市場份額已經跌破五成,但看空合資車企還為時過早。如果合資車企能轉換觀念、調整戰略、改變打法,依然能有大的作為。

「合資車企的中外雙方要重新進行角色定位,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方法,外方的中國戰略也要從『在中國,為中國』向『在中國,為世界』轉換升級,把合資車企打造成面向中國市場、面向全球市場的戰略高地。」王俠說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943989ec894b9dc61198f090eff15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