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走進長春中醫藥大學

2021-05-18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原標題: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走進長春中醫藥大學

於5月16日上午,由敦煌研究院、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穿越千年,歷久彌新」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展,在長春中醫藥大學的吉林省中醫藥博物館隆重開幕。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張先堂,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楊秀清理事長,秘書長宋真及副秘書長張偉文,長春中醫藥大學校長宋柏林,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田雲鵬,吉林省廣播電視台副台長黃雲鶴、吉林藝術學院博物館館長張紅梅以及長春市相關文博行業、學校各單位、各部門負責人近百餘人出席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長春中醫藥大學陳長寶副校長主持。

長春中醫藥大學陳長寶副校長主持開幕儀式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提升廣大青少年對文化遺產和歷史文明的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敦煌研究院、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共同發起「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目前已在全國16個省48所高校辦了展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此次在長春中醫藥大學的展覽,兩年前已列入展覽計劃,展覽則是在新冠疫情緩解後首次在高校展出。對此,長春中醫藥大學校長宋柏林在致辭中說到: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長春中醫藥大學始終堅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貫穿於育人的全過程,依託博物館等育人平台開展了文化交流與合作,實施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工程,建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認證制度。在長春中醫藥大學舉行敦煌藝術精品展,不僅是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工程的重大舉措,也是高雅藝術進校園惠及大學師生的文化盛宴。

長春中醫藥大學校長宋柏林在開幕式致辭

為傳承保護好敦煌藝術,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國內文博行業,提出建立文物數字化工作,經過近30年的探索實踐,制定了行業標準,形成了一套科學的敦煌壁畫數字影像拍攝、色彩校正、數字圖片拼接和存貯等技術,制定了文物數字化保護標準體系,完成了敦煌石窟近240個洞窟的數據採集,140多個洞窟的圖像處理、三維掃描和虛擬漫遊節目製作;先後上線中英文版本的「數字敦煌資源庫」,實現了敦煌石窟30個洞窟整窟高清圖像的全球共享。敦煌研究院張先堂副院長在致辭中說到,敦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重要性,與各地域文化因交流互鑒、交融薈萃而形成敦煌文化藝術的結晶。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張先堂在開幕式致辭

楊秀清理事長自開幕式上向大家介紹了此次展覽的相關情況,展覽精選了利用敦煌石窟數字化成果高保真複製的壁畫精品44幅;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複製品;反映敦煌莫高窟歷史風貌及保護歷程的老照片;反映敦煌及周邊環境的圖片,以及相關的多媒體作品、敦煌紀錄片等。展覽還特別為每幅壁畫圖版配置了二維碼,大家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了解該壁畫所在洞窟的所有信息;同時,本次展覽還配備了智能語音導覽系統,為大家講解所有展品的內容。展覽期間,還邀請敦煌學專家進行現場講座,與展覽相得益彰,幫助青年學子全方位認識敦煌文化藝術。楊秀清指出,在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數萬卷文書中,保存了一批珍貴的醫藥學經典。從敦煌壁畫中,學者們還發現大量的「形象醫學」資料。這些都是祖國中醫藥珍貴的文化遺產,希望能與長春中醫藥大學共同發掘其中豐富的內涵,為推動祖國傳統醫學的發展創新做出貢獻。

吉林省文旅廳二級巡視員田雲鵬強調「這次該展覽首次走進長春中醫藥大學,必將推動敦煌文化、絲路文化在我省的傳播。展覽再現了絲綢之路西域各民族宗教歷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印證古絲綢之路曾經的文化輝煌和經濟繁榮,對於深化「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加強吉甘兩省的文化傳承和區域合作具有深遠意義。」

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田雲鵬在開幕式致辭並宣布展覽開幕

開幕式後,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張先堂,為大家帶來一場精彩的專題講座《敦煌文化藝術與絲綢之路》。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張先堂在長春中醫藥大學講座

參加開幕式嘉賓觀展

參加開幕式嘉賓觀展

來源: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DH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