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婚姻中,善良的人,往往也是承受痛苦的那個人

2022-08-17     心靈深處艾聞

原標題:在大多數婚姻中,善良的人,往往也是承受痛苦的那個人

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

大多數的婚姻,都是以一個人在承受著痛苦的方式,苦苦支撐著。

婚姻絕非感情,這是很多人結婚之後慢慢就會明白的道理。婚姻是家庭的基礎,而家庭在根本上是一種責任——沒有結婚的感情,如果不喜歡,可以放棄,但是,婚姻和家庭不可以,就算不幸福,很多時候,你還得選擇堅持下去——而堅持的原因,無法就是責任。

所以,維繫婚姻和家庭的,根本就不是什麼感情,而是責任,那些越是責任心重的人,在其中就越是付出更多。

如果這份付出能夠換來感恩,當然一切都是值得的——但是,現實的婚姻中,往往是一種失衡的狀態,有的人一味付出,而另一方卻總是不停地索取,坐享其成,甚至,不斷地破壞著關係。

當婚姻陷入這種失衡狀態的時候,痛苦也就成為必然。誰越是心軟,越是善良,越是有責任心,越是重感情,那麼,誰便越是痛苦。

然而,一旦結婚了,關係是很難擺脫了——不要以為離婚了就可以,比如孩子,離婚了也放不下。

那些習慣性付出的人,在這樣的婚姻中,慢慢會思考很多問題……

婚姻是一種平等關係,而不是在做什麼慈善,所以,基於感情關係而成立的婚姻關係,其中的付出,是需要得到回應的,是需要得到回報的,即便不是一一對應,也至少也得到尊重和認可。

只是,很多時候,你的付出、你的犧牲、你的退讓、妥協等等,換來的並不是善意的回報和反饋,甚至可能是無視、理所當然、甚至傷害和痛苦。

這個時候,你當然就會陷入某種矛盾、分裂的狀態,你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應該堅持這樣的方式來面對婚姻——既然別人不懂珍惜,那麼我又何必付出那麼多呢?

你想調整和改變自己在婚姻中的模式,不想讓自己這麼痛苦,但是,你會發現,第一,你很難改變,因為長久的習慣已經養成,如果你不再付出或者有所回收,你自己首先就感覺不適應;第二,婚姻和家庭是一個整體,你很難細分,那個人、孩子等等。

這種矛盾和割裂的狀態,只有當婚姻進入某個階段的時候,才能有所體會,比如,兩個人處於矛盾期,這個時候,孩子的事情需要處理,而雙方這時候會進入一種「對抗」狀態——對抗的目的,當然不是針對孩子,但結果卻是直接影響到孩子。那麼,這個時候,似乎比拼的,就是誰的心更硬,更狠。

結果,那個心腸原本就硬、就狠的人,一定只會更加惡劣,他們是不可能「輸」的;對應的,心軟、善良的人,最後一定都是敗下陣來的一方,而且,每一次都是「鎩羽而歸」。

這實在是糟糕透頂的感覺——你特別希望自己也能冷血無情、六親不認,但是,你其實根本做不到;你最後明白,只要在這樣的關係中,自己一定永遠都是退讓、委屈的一方,只能選擇認命。

這就是婚姻無奈的地方,也是親密關係無奈的地方——好人,在任何關係中,只要對方是不好的人,註定自己一定是那個承受痛苦、遭受傷害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2b6b358d6501d123551771bd6d2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