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剛剛自來水了一發非常強大的「迷你豆」,一款體積超小、但配備了高強度主動降噪功能、音質也可圈可點的新品TWS,沒想到萬魔的降噪豆新旗艦緊跟著就跟上了,這樣一來萬魔也完成了對全線入耳式TWS降噪產品的更新和補充,從舒適豆、活塞豆、再到體積媲美睡眠豆的迷你豆,都配備了非常強大的主動降噪功能,這樣看來,下面該更新的確實是旗艦了。
說到第一代旗艦降噪豆,我也是寫過詳細評測的,當時正好手頭也有索尼WF-1000XM3這一業界標杆做對比,只能說萬魔的實力恐怖如斯,居然在降噪表現上甚至還小勝一點、尤其是中低頻降噪的部分。音質上的風格比索尼偏科了一些、走了略顯HUFI化的暖厚路線,偏向於貼臉人聲和流行氛圍的塑造。但作為很早就開始支持aptX的TWS型號來說,萬魔降噪豆在信息量、密度等硬素質表現上同樣非常優秀,目前官方降到699的售價依然是頗具競爭力的。
不過當年的降噪豆也存在自己的缺陷,比如還沒有像後期的萬魔TWS產品一樣支持抗風噪模式,環境聲模式也不夠自然等。我因為是非常典型的大耳朵用戶,所以老降噪豆的耳撐對我不太起作用,最後寄給上海的一個朋友把玩時被他強行「扣下」,據為己有了,因為這個耳撐對於耳蝸大小正常、尤其是略偏小的用戶來說,能夠起到很強的固定作用。
(萬魔的包裝對於新手來說設計的很友好,裡面有各種詳細文字提示)
而EVO新降噪豆從ID設計來看,是全新的設計方向與產品形態,體積更小、不再依賴耳撐去加強佩戴穩定性,而是直接根據人體工程學良好的內側形狀和合理的導管深度來進行固定。同時,EVO不僅是縮小了體積、增強了性能,價格也從前代的1299降到了999,但它的降噪、音質、綜合體驗已經是可以和任何旗艦TWS叫板的程度,考慮到我用過的其他的諸如JVC FW1000T、索尼WF-1000XM4、Bose大鯊等頂級TWS降噪都是大腔體的類型,那麼EVO的「體積性能比」還確實是我用過最強的一款。
外觀方面,EVO的充電盒做的比較小巧,按我近一年的觀察,似乎目前絕大部分的中高端TWS都已經放棄了大電池倉的設計,在保證便捷性的同時優化充電時間、充電效率、以及續航成績等。但事實上絕大部分用戶對TWS也會有隨手充電的習慣,「續航焦慮」更多的是出現在本體續航比較短的產品上。在默認模式和降噪模式下,EVO可以做到8h+20h和5.5+14.5的總計28、20h續航成績,考慮到它小巧的體積來說,續航成績我認為非常出色。
外觀設計方面,EVO一體的3D陶瓷面板帶來了抗磨耐刮的特性,不論是鏡面的處理還是邊緣的金屬鑲邊都給整體耳塞部分帶來了很好的光澤感,照片不見得能體現出來(畢竟鏡面的拍攝是真的讓人頭疼壞了),但實物一定比你想像的要更加精緻、有質感。
而佩戴是我在使用TWS時最為關注的一點,我本人是屬於大耳蝸的類型,對於大腔體的耳塞更加包容,這也是為什麼我之前的主力TWS是WF-1000XM4和FW1000T,反倒是一些體積小、或者純靠腔體內側去進行支撐貼合的耳塞我是完全戴不住,比如三星Buds Pro、Bose Earbuds等。我不敢說EVO能適合絕大多數人,但我找身邊幾個朋友試戴了以後,它處在一個適配大耳朵和小耳朵的【平衡點】,小耳朵不易撐的脹痛、我這樣的大耳朵也不易松垮脫落,非常適合日常通勤和輕度運動。
關於降噪水平,說句老實話,即便是ComfoBuds Pro放到現在也依舊是個准旗艦級的降噪水平,而EVO相較於ComfoBuds Pro來說,「紙面參數」上是高出了2個dB的降噪,最大的降噪深度可以達到42dB,並且該數據得到了SGS的認證。鑒於降噪是個多頻段的、複雜的處理技術,我也只能用耳朵收貨的方式來形容EVO的降噪水平。如果說T0級別的Bose Earbuds是全頻段都具備頂級降噪水平的話,那麼我心目中EVO的降噪強項主要在於絕大部分降噪耳機的短板——中低頻、尤其是人聲的降噪。
拿我手頭的蘋果Airpods Pro、三星Buds Pro、索尼WF-1000XM4來對比的話,我認為EVO不僅綜合降噪能力更強、在中低頻部分的極限降噪深度是最深的一個,平時如果是呆在人多且嘈雜的咖啡廳里辦公碼字我最喜歡用的還是EVO,而因為標配了特質海綿套,在高頻的降噪深度上是沒辦法比得過配備了「物理外掛」的索尼WF-1000XM4的,但因為這種海綿套的佩戴感並不舒適,目前EVO的降噪能力已經成為了我心目中最適合通勤、降噪方面沒有任何短板的TWS產品。
順帶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於萬魔自家ComfoBuds Pro來說,EVO的「均衡模式」我基本不會用到,因為它的耳壓控制近乎完美,這一點比ComfoBuds Pro和前代旗艦都要強太多;在此基礎之上,戶外實用性拉滿的「抗風噪模式」同樣是保留了下來,即便是在騎行狀態下也不用擔心風噪衝擊耳膜的情況。而環境聲功能中,我認為配得上「通透模式」的品牌並不多,萬魔EVO算一個,尤其是在非手機品牌的廠商里,鮮有能夠把環境聲模擬的比較自然的,EVO的表現比前作的表現有了較大的進步。
當然了,旗艦到底是旗艦,EVO在「降噪功能」方面也有了更好的功能化調教,比如「自適應降噪」模式下,當識別到你在戶外走路時會自動降低一些降噪強度、讓你更好地聽見鳴笛、廣播到站的聲音等,我甚至覺得萬魔的自適應功能要比索尼的識別更加科學和好用。而「智能雙通透」模式我相信更是戳中了很多人的剛需,那就是在通透模式下進行對人聲拾音的加強,能讓你更好地聽清環境中的人聲。除此之外,EVO本身的通話音質非常優秀,不論述收音清晰度還是環境聲的降噪強度,都做到了清晰自然的水準,這一點在物理結構本身就占劣勢的TWS產品中是非常難得的。
之前在寫迷你豆降噪版的文章時我有介紹過,萬魔的官方APP里現在內置了一個可以根據你的聽音喜好來調整聲音的SoundID功能,簡而言之就是,有幾段供你選擇的曲目,這個流程中會改變這首曲目的不同頻段來讓你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最終生成一個符合你口味的調音預設。而相比於前一代的降噪豆那種暖厚、偏中低頻的風格來說,EVO的聲音「可塑性」要強的多,具備更加完整的兩端延展能力和更好的空間表現,在基於這套調音預設下的聲音改善會比他家之前的耳塞更加有效且可聞。
EVO總體的聲音素質會比較服務於聽感,既然能支持到LDAC,那信息量自然是不會差到哪裡去,但EVO的解析力並不是那種想要刻意突出給你看的那種;其他方面的素質,TWS產品中比較犯錯的幾個點,EVO基本上克服的都很好,比如沒有過於凹陷的結像、聲場有一定的縱深感、高頻雖然比HIFI級耳塞要鬆散一些但是也具備良好的延展度,三頻不算有很大張力、但是頻段很完整,低頻稍多、速度感偏慢,卻要比之前的迷你豆降噪版的透明度好一大截。EVO的聽感談不上明亮通透、但在乾淨和氛圍感之間取到了一個平衡,對於男女聲的音色適應性都很廣,是一種非常舒服耐聽、流行向雜食的聽感。
順便一提,雖然我對TWS的LDAC功能並不在意,但作為背靠索尼的藍牙編碼、以及我作為「索尼親兒子」WFXM4用戶,我負責任地說萬魔的LDAC編碼已經做到了在戶外都能非常穩定、可用的水準,對於HIFI發燒友來說無疑會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賣點。
首發949元的售價,讓我又增加了一個強烈推薦EVO的理由,那就是超高的性價比。因為很多時候單一的賣點就足以支撐一個TWS產品的高售價,而EVO不破千的定價、卻已經把我所能想到的、一個TWS產品可以給到你的功能全部都做到了接近滿分的程度,即便是音質表現不能去和HIFI品牌的競品正面PK,但EVO的聲音素質底子和內置的SoundID功能對於絕大部分普通用戶來說已經是遠遠超出了夠用、達到了優秀的範疇,更不用談萬魔作為不依靠手機廠資源的獨立國產品牌,卻把綜合體驗做到了不輸一線手機品牌TWS的水準,降噪表現甚至是目前全行業中領頭羊級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