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是三國時期的重要軍事職銜,凡是戴上都督職銜的都是掌控重兵的武將,都督必須是外放,屬於地方軍區司令,比如我們熟悉的東吳四大都督(實際上就陸遜當過大都督)。在曹魏也是都督控制兵權,不過曹魏的都督是被冠以都某州諸軍事前綴,比如曹休和滿寵都被冠以都揚州諸軍事。實際就是抵禦孫權的,雖然名字是揚州,但治所在合肥,曹真和司馬懿都雍,涼州諸軍事。就是抵禦蜀漢的。同樣,蜀漢也是都督職銜,這就是漢中都督。
劉備稱帝以後,設立了很多都督,如廣武都督廖化。征西將軍建武都督張翼,武興都督蔣舒,吳懿(大舅子)為關中都督(空銜)。但蜀漢最重要的四大都督是漢中,來降,永安和江州四大都督,而其中漢中是益州的門戶,無漢中則無蜀中,漢中與曹魏雍,涼二州接壤,屬於最前線,蜀漢無論進攻還是防守,漢中都是第一線,因此無論是諸葛亮,姜維。蔣琬還是費禕基本上都在漢中長期駐守,駐守漢中的都督是蜀漢的核心和重用將領。也是最受信任的人。蜀漢在諸葛亮去世以後,在漢中一共有四任都督,這四人無論官職,地位都是極高和尊崇的。而這四任都督最出色的無疑就是王平。
實際上第一任漢中都督是魏延,劉備任命。職務是都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魏延擔任漢中都督8年有餘,在任期間建立起了最嚴密防禦和進攻體系,公元227年,諸葛亮駐守漢中,接管漢中軍政防務,魏延改任丞相司馬領涼州刺史(空銜)。因此直到諸葛亮去世,漢中都督一職沒有設立。由漢中太守兼任。在當時蜀漢武將的排序是:驃騎將軍李嚴,車騎將軍劉琰,征西將軍魏延,前將軍袁郴,左將軍吳懿,右將軍高翔,後將軍吳班,綏軍將軍楊儀和揚武將軍鄧芝。這些人都是荊州系和東州系,而益州本土系一個都沒有。公元234年,諸葛亮薨世。蜀漢的政治和軍事格局就此發生巨大轉變。
驃騎將軍李嚴在諸葛亮生前被罷免不算,車騎將軍劉琰因與魏延不和,被諸葛亮解除兵權遣送回成都,如果老老實實待著也挺好,但誰也想不到居然鬧出一樁緋聞來。公元234年,劉琰媳婦入宮給太后見禮,由於很會來事長得也很漂亮,被太后留在宮中住了一個多月,劉琰媳婦胡氏回家以後,劉琰認為媳婦給他戴了綠帽子,就打了媳婦一頓,劉禪得知此事以後大怒,將劉琰處死,劉禪應該不會幹這事,同年,魏延和楊儀分別被殺,就此蜀漢十位軍事主官就剩下了袁郴,吳懿,高翔,吳班,和鄧芝。
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拜蔣琬為大將軍,執掌蜀漢三軍。蔣琬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復了漢中都督,在表奏劉禪之後,前將軍袁郴成為第第一任漢中都督,袁郴完全依靠資歷當上的漢中都督,一生也沒有打過什麼仗。第二任漢中都督是左將軍吳懿,是東州派的代表,是劉禪的舅舅,可以說能力,軍功和身份都足以擔任漢中都督。所以在袁郴擔任漢中都督僅僅一年之後,蔣琬就讓吳懿領雍州刺史,兼領漢中都督,假節。袁郴取代魏延的職務,任征西大將軍。吳懿領漢中都督三年就去世了。於是在公元237年,漢中迎來了他的第三任都督王平。
王平,字子均。在曹操占據漢中以後,王平隨地方軍閥投降為校尉。公元218年漢中之戰爆發,王平帶兵投降劉備,任牙門將。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王平陪同馬謖駐守街亭,在街亭之戰中蜀漢大敗,只有王平所部建制完整。就此諸葛亮封王平為參軍。統領蜀漢的最精銳的「無當飛軍」。無當飛軍雖然只有1千多人,但絕對能以一當十。諸葛亮能讓王平統領無當飛軍主見對他的信任。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王平是個文盲不識字。
公元243年,劉禪加封王平為前監軍領鎮北大將軍。總督漢中諸軍事,封安漢侯。第二年,曹爽親率十萬大軍南征漢中,當時蜀軍主力在涪陵。漢中兵力不過三萬。王平毫不畏懼,力排眾議帶領主力兩萬部隊占據險要抵禦曹爽。由於王平指揮得當。又加上曹爽無能。王平的兩萬大軍擊潰曹魏十萬大軍。王平任漢中都督十一年,未讓曹魏前進一步。可謂蜀漢僅次於姜維的第一名將。
王平為人嚴謹,木訥,但其簡練和強硬的軍事指揮風格頗得諸葛亮真傳。公元248年,王平在任上去世,陳壽在《三國志》評價王平:」是時,王平在北,馬忠在南,鄧芝在東,咸著威績。王平忠勇而嚴整。生長於戎旅,手不能書,所識不過十字,而口授作書,皆有意理,使人讀史漢諸紀傳,聽之備知其大義,往往論說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戲謔。然性狹侵疑,為人自輕,以此為損焉」。
繼任王平職務的第四任漢中都督是胡濟,他是諸葛亮主簿出身。他是最後一任漢中都督,任期也最長,但胡濟的權力受到姜維的制約,影響力不如王平。公元263年胡濟去世,在任15年,就在胡濟去世當年,鍾會鄧艾起兵伐蜀。漢中無主將,又加上姜維指揮失誤,漢中就此失守。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