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時隔多年再續的系列電影,你會買帳嗎?

2022-07-13     深度文娛

原標題:好萊塢時隔多年再續的系列電影,你會買帳嗎?

「在今年的坎城電影節,還有比《壯志凌雲2:獨行俠》承載了更多期待的影片嗎?」

《壯志凌雲2:獨行俠》亮相今年坎城電影節可謂賺足了眼球,當湯姆·克魯斯和全體卡司登上首映禮的紅毯,八架戰機呼嘯著衝破雲霄,噴射出紅白藍三色的煙霧,這是對這部經典影片重啟的致敬,而現場觀眾的歡呼也足以見證經典的魅力歷久彌新。

反覆壓榨IP剩餘價值,在好萊塢似乎司空見慣,但是時隔十多年,甚至三十年再續某些電影IP則多少讓人覺得有點「吃老本」的嫌疑。近兩年,好萊塢再續多年前老IP的情況層出不窮,但卻不一定都能被觀眾喜愛——玩得轉可以被人大加感嘆「爺青回」,成為電影「高票房」保障的穩定基石;也有叫好不叫座者,在網絡上聲勢不小,實際只有小眾「發燒友」願意買單;當然還有那些「毀童年」者,續集一出,引發罵聲一片……

《壯志凌雲》系列

首次上映:1986年

再續時間:2022年

有人說《壯志凌雲》是阿湯哥的顏值巔峰,因此即便如今阿湯哥坐擁無數經典影片的光環,這部拍攝於1986年的勵志影片仍舊為影迷所津津樂道,當年湯姆·克魯斯的摩托車、飛行員夾克、飛行員墨鏡三件套和他桀驁不馴的英俊面龐儼然成為了流行文化的重要符號。

當然除了顏值,片中展示的當年美國軍方最先進的航母、戰鬥機也令人大飽眼福,尤其是炫目的空中飛行特效,不僅成為後來者爭相借鑑的場面,更因如此讓當年報名海空飛行員的人數飆升5倍。

《壯志凌雲》商業上的成功得益於讓一波荷爾蒙爆棚的帥氣飛行員「真槍實彈」地上演空中大戰,青春熱血,充滿激情,也在於其一以貫之的核心:一種不服從權威、不懼怕冒險、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這樣的精神推動著角色不斷前進。

時隔36年,《壯志凌雲2:獨行俠》歸來,阿湯哥變成了阿湯叔,但魅力仍舊不減——而其在拍攝之初決定再次拋棄後期特效上演空中大戰之際,便註定了其動作視覺上的成功,今年5月《壯志凌雲2》上映以來,已經在全球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票房,這對於疫情後的電影市場來說,是極為漂亮的成績。

《玩具總動員》系列

首次上映:1995年

再續時間:2019年

毋容置疑,很多80後的迪士尼之旅是從《玩具總動員》開始的,對於動畫電影而言,《玩具總動員》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3D動畫。作為首部全電腦製作動畫,影片有87台雙CPU和30台4CPU的Sparc工作站以及一台Sparc1000伺服器,花了上億的成本、歷時四年才完成,在技術上具有革命性意義,獲得無數技術獎項。

與此同時,影片也突破了傳統迪士尼動畫片的理想主義,摒棄了此前兒童化的善惡分明、邪不勝正等簡單主題,藉由一個個充滿懷舊感的玩具,深入到更為貼近現實的人性灰色地帶,表現了更為複雜豐富的人物形象,因此成就了迪士尼史上經典。

2019年,《玩具總動員4》上映,時隔24年情懷再續,從故事到製作毫不遜色——這時的3D動畫不再是新奇特效,巴斯光年等主角們的外形更是精緻了不少,但這一系列的故事內核仍在延續:表面上是在探討玩具們和主人的關係,實際上,則是一個兒童對世界和自我認知的過程。

第四部中的新角色「叉叉」則擔當這一哲理性的人物,他不願意成為「為了一頓飯而被做出來的用後即丟餐具」。而今年上映的《光年正傳》則顯然不滿足於原來的人物設定與故事構造,或許這也是開啟《玩具總動員》宇宙的關鍵。

《侏羅紀》系列

首次上映:1993年

再續時間:2015年

1993年,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侏羅紀公園》上映,獲得了無可比擬的成功,作為一部誕生於模型運用巔峰和電腦特效崛起之間的商業科幻大片,《侏羅紀公園》所呈現的史前巨獸即便是在今天看來,也依舊充滿了栩栩如生的真實質感和前所未有的畫面衝擊力。劃時代的技術運用和敘事模式上的革新突破使得《侏羅紀公園》最終用6300萬美元的拍攝費用換來了超過7億的全球票房。

不曾想,屬於「侏羅紀」原本的榮光卻在《侏羅紀公園3》上映後戛然而止。2001年,這部由喬·莊斯頓執導的影片收穫大量惡評,其主要原因是捨棄了這個系列的主旨:「對科學技術濫用所帶來惡果的深刻反思」。《侏羅紀》系列從此被束之高閣,冰凍長達14年。直到2015年,手頭資源陷入枯竭的環球,終於想起「壓箱底」的超級IP——靠著「吃老本」的打算,《侏羅紀世界》終於得到「重啟」。

2015年6月12日,也就是在《侏羅紀公園》上映整整22年之後,「侏羅紀」系列的最新作品《侏羅紀世界》終於登上了大銀幕,當年那批被銀幕上的恐龍深深震撼的孩童觀眾如今大多都已過了而立之年。雖然故事另起,片名也更新了,但影片內核卻始終未變。

《侏羅紀世界》在許多細節之處都向當年前作做出了致敬和還原,近日上映的《侏羅紀世界3》里,三位老主演的回歸帶來無數回憶。然而片方卻堅持以《侏羅紀世界3》收官此系列,不免令人唏噓感慨:再見《侏羅紀》又不知是多久之後了。

《黑客帝國》系列

首次上映:1999年

再續時間:2021年

第一部《黑客帝國》誕生於 23 年前,影片將哲學討論經由炫酷的畫面風格和超前的技術概念傳遞,以高雅又深思的姿態嵌入流行文化。其經典不僅在於運鏡、特效、場景等屢屢被後來者模仿致敬,更在於其提前很多年講述了人類與機器人、人工智慧、腦機接口等技術的科技隱喻。

《黑客帝國》三部曲,不同於以往傾向宏大敘事的太空歌劇,影片在更加個性化的同時,也愈發複雜渾厚,既融入了華麗的視覺刺激,又夾雜著多元文化的線索,充滿爭議卻延展深遠,因此《黑客帝國》本身就具有「革命性」影史成就。

2021年,《黑客帝國》系列再推續集《黑客帝國:矩陣重啟》(後文簡稱《黑客帝國4》),值得觀眾期待的是前作主創悉數回歸,由原導演之一拉娜·沃卓斯基操刀劇本並執掌導筒。然而《黑客帝國4》只是將經典元素如走馬燈一般呈現,其所展現的哲學討論,那些曾經前瞻而深刻的思辨,在今天已經不再令人興奮,甚至過於陳詞濫調。

《黑客帝國4》全球票房僅為1.2億美金,對於這部製作成本高達1.9億美元的影片而言,可謂資不抵債的「大撲街」。而IMDb評分5.7分、豆瓣評分5.7,對於具有劃時代意義「神作」的續集而言,這樣的成績顯然難稱其意。

《瘋狂的麥克斯》系列

首次上映:1979年

再續時間:2015年

《瘋狂的麥克斯》系列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受到越戰、冷戰等影響,那時的世界經濟普遍被認為前景黯淡,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廢土文化」開始在好萊塢備受推崇,也激發了喬治·米勒構思《瘋狂的麥克斯》系列的靈感,但是因為成本太少,影片最終成品只是一部劇情簡單、特技平庸、配樂古怪,有著混亂可笑對白的電影。

難以置信的是,即便製作並不精良,但憑藉獨特的風格,《瘋狂的麥克斯》當時在全球攫取了超過一億美元的票房,由此《瘋狂的麥克斯》開啟了其「性價比之王」的續集之路。30年後,已經成為好萊塢中流砥柱的喬治·米勒再次啟動了《瘋狂的麥克斯》,這次則豪賭1.4億美金,完成了視覺上的頂級升級,更是在故事內核上以人文關懷達成了「神作」。

《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除了男主角叫麥克斯之外,其他與前作關聯不大,影片跳出時代局限,以獨有的女性視野,為影片注入一種「超前」的嶄新活力。

查理茲·塞隆顛覆形象扮演的弗瑞奧薩象徵著女權的覺醒,同時也是影片的核心,令人印象深刻。如今《瘋狂的麥克斯》前傳正在拍攝中,這個令人著迷的廢土世界還將繼續它的故事,讓人充滿期待。

《銀翼殺手》系列

首次上映:1982年

再續時間:2017年

《銀翼殺手》改編自科幻小說家菲利普·K·迪克的代表作《機器人會夢到電動羊嗎?》。時至今日,當人們談起這部製作於1982年的影片,大多都會稱其為「賽博朋克」的銀幕「先鋒」。

它的「封神」並非在影院,《銀翼殺手》上映時票房慘敗,評論更是兩極分化,直到1992年發行的導演剪輯版借著錄像帶租售市場的繁榮重回觀眾視野,這部生不逢時的科幻巨製更是在90年代軟科幻大片的娛樂至死之後,才迎來遲到二十多年的全民膜拜。

因此35年後,《銀翼殺手2049》橫空出世,在前作被模仿殆盡之際,它的回歸曾經不被看好,事實也如此,對一部投資1.5億美金成本的影片來說,全球不到2億美金的總收入還是令人唏噓。

不過,商業上的失利卻難掩影片本身的成色,《銀翼殺手2049》在藝術上的出色貢獻讓其在頒獎季上閃耀生輝,其不僅在好萊塢電影獎、英國電影學院獎、評論家選擇獎上有所斬獲,更是在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有著多項提名,最終收穫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兩項大獎。

《終結者》系列

首次上映:1984年

再續時間:2015年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認識阿諾·施瓦辛格是從《終結者》開始的。1984年,這部當年只花了640萬美元拍攝的科幻經典,憑藉極佳的動作戲、置景、情節節奏等,將卡梅隆和阿諾的事業推向新的台階,著名電影雜誌《電影周刊》在評選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一部電影時,此片以最高票數位居第一。

《終結者》構建了科幻世界中完整的人機世界觀,在之後的續集中,這個世界觀得到不斷完善,甚至誕生了許多類似設定的科幻作品。直至今日,終結者機器人T-800赤身裸體從雲霧中走來的畫面,仍舊是最令人心動的畫面!

2015年,在距離第一部上映31年後,《終結者:創世紀》帶著T-800重返銀幕,這時距離這個系列第三部也有12年之久。然而,或許是主角任務交予更年輕的演員,阿諾·施瓦辛格成為配角,也或許失去詹姆斯·卡梅隆的執導,再續的《終結者》始終缺少情懷,回歸後的《終結者》口碑大幅度下滑——當然這卻沒有影響其在2019年再度推出《終結者:黑暗命運》。

《終結者:黑暗命運》也再度刷新了《終結者》系列的口碑新低,阿諾·施瓦辛格從配角更是淪為打醬油,當曾經的情懷一點點逝去,《終結者》系列真正走向了完結,即使仍有大批影迷不舍,但是我們期待終有一日,它回來時,會讓我們見到一個嶄新的T-800!

其實,觀眾們很簡單,尤其是對「情懷」格外買單,只要製作精良,都會給予最大的熱情。近幾年,靠舊時大IP重啟博得了觀眾們捧場的不在少數,也讓不少製作方嘗到甜頭,但也要警惕:仍舊有大IP在重啟後在創新層面毫無長進,從故事、到角色以及引以為傲的精神內核,幾乎全面崩塌,甚至影響到前作的經典地位。電影「吃老本」無可厚非,但是也希望各大製片公司,且拍且珍惜,用心才是硬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cc134a7b5733fd678f0583520f977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