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英美盟軍明明可先攻下柏林,為何卻把這「成果」讓給了蘇聯

2023-12-29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二戰時英美盟軍明明可先攻下柏林,為何卻把這「成果」讓給了蘇聯

二戰時有一句我國俗語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這句話不僅意味著人多力量大,更深層次的解讀是,在追求偉大事業時,背後有強大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回顧二戰時期的蘇聯,發現這句俗語的深刻道理。當時,蘇聯勢大力沉,參戰付出巨大,卻最終感覺自己為他人做嫁衣裳。這主要是因為蘇聯在戰爭中顯得孤立無援。

盟軍本可以在蘇聯之前攻陷柏林,但卻在關鍵時刻「善心」泛濫,將柏林的掌控權讓給了蘇聯。這在1944年,蘇聯與英美盟軍逼迫希特勒的納粹隊伍退守老巢時尤為顯著。柏林對於德國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它不僅吸引了全球關注,更是科技力量的集中所在。蘇聯軍隊迅速行進,準備從東線進攻柏林,而英美盟軍則急速前進,計劃從西線進攻。

他們的行動幾乎是同步的,西線停於易北河沿岸,東線則停於尼斯河一線,柏林成為夾擊之勢。然而,儘管蘇聯在裝備上稍顯遜色,但盟軍的空軍優勢使得他們在攻城方面更具優勢。蘇聯雖然擁有龐大的兵力,卻不得不與德軍正面交鋒,結果蘇聯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

這使得蘇聯的孤軍奮戰顯得愈發慘烈。然而,美國和英國領導層對此並不能理解,認為這是艾森豪的錯誤決定。杜魯門表示艾森豪「毫無政治頭腦」,邱吉爾更是直言不諱地批評:「俄國人一旦進入柏林,就將產生極其嚴重的政治後果,這一切都將使世界產生『天下是俄國人打下來』的錯覺。」然而,艾森豪的舉措實際上是高明而深思熟慮的。

他深知柏林已經成為德軍的絕地,一戰定輸贏,戰勝將意味著全力以赴。在這場即將結束的戰爭中,想要攻下柏林,盟軍至少要付出十萬的傷亡。對於即將結束的戰爭,這樣的代價實在太沉重,而且會引起民眾的不滿。因此,艾森豪明白,不管是蘇聯還是英美盟軍,掌握柏林的結果都是一分為二,各自一半。

既然結果已經很清晰,為什麼要用如此巨大的代價去奪取呢?

同時,艾森豪也對邱吉爾擔心的「俄國人獨享天下美名」一事有著明確的看法。由於當時德國已經知道敗局已定,因此已經開始與美軍探討投降事宜,蘇聯攻占柏林只是時間問題。艾森豪不僅懂得政治,還對未來發展有深刻的洞察力。

而且,蘇聯在歐洲的孤立使得他得心應手,巧妙地將「大餡餅」推給了蘇聯。因此,雖然蘇聯成功占領了柏林,但西方媒體在這一儀式上卻發現蘇聯在這場勝利中的貢獻並不顯著。這一切都得益於艾森豪的手段高明,以及天時地利人和地的巧妙結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c0809389cd93cbed4abfbb460b0cf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