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知乎、淘寶都分別在賣貨這件事上動了一些心思。
先說微信,小程序里可以插入直播了。
在商家微信的小程序里,可內嵌騰訊直播H5的頁面,用戶點擊即可打開騰訊直播H5頁面觀看直播。
在直播間內,點擊商品列表即可跳轉回商家小程序的購買詳情頁,用戶能在小程序內完成購買,形成購買閉環。
然後說知乎,知乎現在內測一個叫「好物推薦」的功能。
具體要求是這樣的:使用「好物推薦」回答的用戶不能匿名發布,每篇文章文字部分不能少於200字,每篇回答最多插入10個商品卡片,每天最多發布一個包含商品卡片的內容。
最後看看淘寶內測的「熱搜功能」:淘寶個人搜索頁下出現了一列淘寶發布的實時熱搜,點擊進去是一個固定產品的頁面推薦,同時熱搜也會根據熱度實時更新。
淘寶熱搜功能頁面
這三個平台帶貨方式的更新,無論是以文字輸出、熱搜吸引還是直播,都是內容的表現方式,所以這些平台,都開始建立內容帶貨的能力。
如何評價這三個平台更新的內容帶貨功能?
我們觀察一下,這次各新媒體平台的更新就會發現,各平台的功能已經被逐漸打通了。
比如,知乎可以內容帶貨,淘寶上了熱搜,小程序里插入直播,如果把這幾句話擺在一塊兒看的話,就會明白,現在各個平台都在「混型」,「混型」的意思是,現在這些平台都在上新其他平台已經驗證過的功能。
所以現在這種情況,就會讓我們很快看到各新媒體平台的同質化,接著,就是新一輪各新媒體平台的競爭。因為,平台在功能上必須要有差異化,如果沒有差異化就難以生存。
所以,同質化到差異化的過程,又會叫響第二輪混戰。先趨同再走差異化,現在是這麼個過程。
1)微信——小程序入口是個問題
小程序里可以插入直播,這是一件正當其時的事。
小程序本身就是構建於H5的一種方式,而且H5本來就是加載任何一種功能比較好的技術實現方法。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看,微信是延用了過去的思路,它希望:小程序能變得更強大,並且小程序會被更多的人選擇。但我還是那句話:小程序只要不解決自己的入口問題,生存就仍然堪憂。
2)知乎——有償知識服務道長且阻
知乎帶貨這件事,我覺得是知乎在建立自己專業化、科學性的高調性之後,開始建立商務模式的一次試水。
但這一步選擇,也證明了有償知識服務這條路會變得更長。換句話說,如果有償知識服務可以很容易找到實現的方向或路徑,那麼,像知乎這樣一個平台,是不用搞內容帶貨這種事的。
恰恰是因為,有償知識服務在用戶的習慣養成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所以知乎才去另闢蹊徑。
或者說,知乎是在找中間的過渡環節,也就是在第一級台階和第二級台階中間修了一個1.5級台階,可能知乎是想要先尋求到一種變現的手段。從這塊兒來看,這個趨勢是比較明顯的。
3)淘寶——熱搜功能還有提升空間
淘寶上新的熱搜功能,不是簡單地複製微博的熱搜,微博的熱搜是一種泛娛樂圈的新聞事件,但淘寶上的熱搜應該是叫產品熱搜。
現在這樣的設計,會讓用戶在刷熱搜時,關注到自己可能有的潛在消費需求,所以,用戶如果總是看這個熱榜,消費肯定是停不下來的。
不過這一回,我覺得淘寶的熱搜功能還可以有提升。
現在是點擊一個熱搜話題,淘寶輸入框就固定顯示一個產品名稱,下面出來的就都是一個產品。如果想要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我建議熱搜能夠直接對應一個產品組。
比如,熱搜話題為:十一去哪兒玩?點擊話題,框內有相關的關鍵詞,然後出來的可能是跟團游、壓縮餅乾、背包這一系列符合關鍵詞、符合主題的產品。
那麼,在產品組合上講,我們一直強調,新媒體上架產品種類的方式,和傳統的零售是不同。
傳統商品是一類產品上到一個架子上。現在是以主題或以用戶強興趣的點,給這類符合要求的物品放成一個類別,所以這類東西里,會有多種不同的商品類別。
從這方面上說,淘寶並沒有做到產品組的概念,只是單純的做點對點的產品輸出,這是比較單調的。
從這三個平台的更新來看,我們會發現,無論你認為新零售內容帶貨的方式是高級還是低級,能變現還是不能變現……現在,它已經被所有平台認可為是一種通行、穩定的新媒體變現方式。並且,這種方式已經被各平台的運營者接受了。
有限的時間之後,豆瓣會不會也做內容帶貨?各個新媒體平台會不會都做內容帶貨?我覺得這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覺得,總結的結論就是:內容帶貨終於有了自己該有的地位,這一點是在最近這三件事裡,比較明顯的。
「媒玩兒」,是由雲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群熱愛新媒體的年輕人,搭建的新媒體知識答疑公眾號。他們通過代運營的60多個公眾號,新零售、原創KOL的嘗試,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新媒體方法論。新媒體,有問題,找媒玩兒!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