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導演風格緣何成為一把利刃?

2023-08-13     深度文娛

原標題:深度觀察|導演風格緣何成為一把利刃?

2023年的暑期檔可謂百花齊放,螢屏熒幕皆有亮點呈現,涵蓋古裝、都市、懸疑、諜戰、神話、動漫等各種題材,為觀眾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

相比於往年演員處於話題熱榜、備受關注的情況,今年影視創作導演也頗受觀眾熱議。《我的人間煙火》除了主演深陷輿論場,也把導演李木戈推上了風口浪尖。《消失的她》導演陳思成也數次占領話題C位,《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則讓導演烏爾善收穫不少讚譽。再現職場女性堅韌與勇氣的《不完美受害人》,亦讓觀眾感受到楊陽導演一以貫之的女性思維。

鮮明的導演風格,為影視片注入了形神兼具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也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記憶點。

風格:觀眾讀懂導演的密碼

「該說不說,美學這一塊,還得是烏爾善。」

在《封神第一部》中「質子天團」橫空出世,盡掃社交媒體平台的同時,網友也紛紛「自來水」對烏爾善導演表示感謝。作為《畫皮2》《尋龍訣》等經典電影的導演,烏爾善一直致力於打造東方奇幻電影,恢弘的視效是其標誌性風格。

《尋龍訣》就與國內出名的GK團隊進行了合作,在人設特別是那些魑魅魍魎的設計上相當用心。《畫皮2》則找到了大神天野喜孝做人設。

而這一視覺效果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中得到了承繼,美學風格得到了進一步獨立。

商王朝氣勢磅礴的朝歌城,氣候專家單獨為其製作了商朝的氣候環境分布圖,數字生物墨麒麟、九尾狐、龍鬚虎、饕餮的華麗登場,以及成千上萬農夫建造祭天台、千軍萬馬攻破城牆等場景集群動畫,都呈現出極致的東方奇幻審美體驗,已完全不輸《指環王》《權力的遊戲》等西方巨製,大大提升了觀眾和市場對於國產電影的信任與期待。

影片中對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追溯、提煉和重新表達也令無數觀眾為之著迷。導演在對技術、內容的不斷創新與打磨中,其獨特的思想、智慧、想像所凝聚成的審美風格,帶來的影響力,足見一斑。

而塑造了暑期第一個出圈角色孟宴辰的《我的人間煙火》,也讓導演李木戈的熱度隨之水漲船高,#李木戈配享太廟#的話題一度衝上熱搜。作為創作了《東宮》《司藤》等知名作品的導演,觀眾已經對李木戈的創作路徑瞭若指掌。

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孟宴臣這樣一個外表完美無缺,既沒有裂隙也沒有出口的角色,反反覆復在壓抑克制忍耐,無時不刻不在吞咽痛苦,進而永遠無法擺脫的冷寂孤獨疲憊,居然在導演為數不多的鏡頭裡,被玄關30秒的沉默目光、被建議許沁改行前緊張無措的手部特寫、被標本牆化身蝴蝶軀幹的定格鏡頭……鬆弛有度又精準篤定地表達出來了。」

只有李木戈導演才能拍出這種「陰暗爬行」的感覺。

在備受爭議的劇情面前,不少觀眾依然直擊重點,讀懂了孟宴臣的靈魂塑造。這種創作者與受眾之間的心有靈犀,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創作者個人色彩鮮明的創作習慣。

其他作品也是同樣,《不完美受害人》中擁有最真實、最勇敢靈魂的林闞,為了捍衛律師職業的底線與尊嚴毫不讓步,這一角色的塑造明顯帶有楊陽女性獨立意識色彩,讓人自然而然聯想到去年熱播劇《夢華錄》中的趙盼兒。

劇情緊湊且富有張力的《消失的她》,則讓人感受到陳思誠愈發嫻熟的電影商業化思維。

其實每一部作品的產生,都是導演對世界乃至故事的感悟。在創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融入自己的觀點和風格,融入成長的經歷與思考,有人關注社會現實議題,有人偏愛技術特效,有人喜歡徜徉意識流的海洋中,久而久之便沉澱出了各有特色的導演風格。

而這種特有的導演思維方式、創作理念、審美情趣和創作風格,架起了導演和觀眾心領神會無需多言的橋樑。哪怕從中途看起,即使沒有任何演職員信息提醒,只需要短短的幾分鐘,就能迅速判斷出影片出自誰之手,這是創作者與觀看者之間的心靈默契。

風格:導演遞出的一張業內「名片」

傳統意義上而言,導演意味著品控把關,意味著質量。而穩定的藝術輸出風格,則意味著細分領域內不容置疑的權威與地位。畢竟,同一類型的劇集,往往呈現出相似的調性,已經創作過同類題材的導演在此方面顯然已積累到足夠的經驗。

這一點,王家衛等諸多知名導演已經給出無數例證。

今年暑期檔,除了《消失的她》《八角籠中》《長安三萬里》等熱門影片以外,還有一部影片也受到文藝片影迷關注,那便是泰國導演阿彼察邦執導,賈樟柯監製的影片《記憶》。阿彼察邦的電影向來以節奏緩慢,晦澀難懂為標誌,《記憶》則游離於考古隧道、看護病房、僻靜廣場、原始森林……常常長時間沉默,敘事斷裂,因而取名《記憶》,以「好睡」出名。

賈樟柯則在7月11日懇切地置頂了消息:「你可以看,也可以聽、也可以睡。這是自由的電影,不操縱觀眾情緒,他不試圖操縱誰。」

幻想與現實交織成別樣夢境,奇幻的語境、飄然的氛圍感,大量長鏡頭,搖鏡頭,空鏡頭,跟鏡頭,很大程度上延續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奠定的意蘊悠長的電影風格,《記憶》也受到了賈樟柯文藝片影迷的關注、認可與喜愛。

而對於業內而言,導演個性風格所取得的穩定實績,往往意味著新作「未播先熱」,因而備受觀眾特別是演員粉絲的追捧,畢竟在你方唱吧我登場、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影視圈,想要向觀眾遞出一張具有超高辨識度的名片,並非易事。

比如今年6月份播出的《長風渡》,早在項目立項之初便已收穫了超高的關注度。

這一關注度既來自於作品IP本身,同樣也來源於導演尹濤。

曾一手締造出《大唐榮耀》《錦衣之下》《且試天下》《琉璃》等知名古裝言情作品的尹濤,在刻畫生動而又自然的CP感情戲方面手法嫻熟,在視覺效果方面則以浪漫飄逸的唯美和古樸大氣的寫實感兼具而著稱。諸多作品不僅俘獲了觀眾芳心,也把曾經不知名的演員送上了流量的高峰。

因此《長風渡》開播之時,便被平台、觀眾都寄予厚望,而這顯然是其他劇集所無法擁有的待遇。

風格:導演需要警惕一成不變的舒適區

不過某些時候,太過穩定的輸出風格也是一把雙刃劍。

當觀眾熟悉了導演的創意想法、創作思路,曾經的驚喜便成為了模式化的套路,極有可能造成觀眾審美疲勞。

在《消失的她》票房勢如破竹節節攀升時,觀眾既為其女性價值內核深受觸動,也對陳思成工整套路的商業取巧模式有所微詞。

電影中,陳曼和何非交流時放檸檬片進咖啡的動作,導演特意給予鏡頭暗示。熟悉陳思成創作風格的觀眾隨即憑藉著這一蛛絲馬跡猜出了謎底:身份尚未揭曉的陳曼就是木子閨蜜,而何非對愛人的生活習慣毫無察覺,因而極有可能是兇手。

影視創作要帶領觀眾看到更具有想像力的世界,但固定的導演創作手法,則讓觀眾與導演之間彼此太過熟悉,也就喪失了期待。

再者,比熟悉創作套路而預測劇情走向更令人擔憂的是,觀眾站在上帝視角對作品進行批判,作品質量稍有下滑便質疑導演陷入舒適圈裡打轉。對於導演而言,想要超越自我、突破自我,並非是一件易事,但並非是一件完全無法企及的事情。

以楊洋導演為例,同樣是女性題材,《不完美受害人》和《夢華錄》之間既有著相似的價值內核,同時又有著讓人耳目一新的故事敘事與人物塑造。

一起第三方匿名報警的職場性侵案引出6位性格迥異的女性,有既具備法律冷靜又具有共情溫暖的律師林闞,也有公司大廈將傾下力挽狂瀾的辛路,還有從猶豫、搖擺到終於鼓起勇氣說「不」的趙尋……案情的進展始終伴隨著權力不平等關係下侵害隱秘性和誘惑性的討論,將女性話題的思考引入到更深處,強烈的現實性引發了觀眾的共鳴與爭議。

也有導演大刀闊斧地投入到新題材新領域的嘗試與探索之中,儘管這種創新與嘗試並非一帆風順。

知名台灣導演蔡岳勛,曾創作出《流星花園》《白色巨塔》等一系列風靡兩岸三地的偶像劇,被譽為當時的「純愛戰神」締造者也毫不為過。但在台灣偶像劇呈現出式微發展趨勢的時候,蔡岳勛毫不猶豫繼續探索摸索新的影視劇創作風格,一路北上所創作的《痞子英雄》等作品,儘管票房不盡如人意,但也進一步拓寬了創作局面。

而近幾年他又轉型到懸疑劇的拍攝中,所創作的《鬼吹燈之崑崙神宮》對人性更為精準的拿捏,使得其對《鬼吹燈》作品的呈現,和此前導演孔笙、費振翔相比既有延續,又有開拓,極大地延續了這一IP的影視生命力。執導待播的《七根心簡》也讓尾魚的書迷極為期待,可謂另搏出了一番天地。

影視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個性」藝術,沒有鮮明的風格,就不可能創作出優秀的影視作品。因此成功的導演,一定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特點。這種風格是外化的形式,也是內化的性格與氣質,是其他人難以模仿取代的創作精髓。但同時,導演在創作中也不能固步自封,而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發掘自己的創作潛力,逐漸完善自己的創作理念和風格,而非停留在舒適圈一成不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6b4bb377ee49417d861a73ffbe165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