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的獨特待遇

2023-11-08     全球財說

原標題:萬科的獨特待遇

作者:丁一

出品:全球財說

深圳國資委高調「護子」,讓最早喊出「活下去」的萬科,在2023年的最後一個季度再次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然而,萬科之所以能夠成為焦點,也是付出了股債雙殺、前三季度業績不佳的代價。

對於仍位列房地產行業前三的萬科而言,無論是面子還是里子,確實都需要好好維護。

背靠粗壯大樹,深國資「護子」心切

被刷屏的是萬科與境內外金融機構於11月6日舉行的三季度業績說明會,除分享最新經營情況外,深圳國資委的罕見發聲引發諸多探討。

會上,深圳國資委作為萬科背後的大股東高調錶示,「充分認可和信任萬科團隊的專業性」、「萬科具有足夠的安全性,沒有財務風險、管理風險」、「是深圳國資體系重要成員」。

並且強調稱,「如有需要或遭遇極端情況,國資委有充分信心、足夠的資金資源和工具,可以通過一切可能的市場化、法制化手段幫助萬科積極應對」。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積極協調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萬科融資的支持力度」,想必這是龐大如中國恆大、碧桂園都未能享受到的獨特待遇。

深圳地鐵作為大股東代表,其董事長辛傑更是在會上親自對減持傳聞進行闢謠,並表示「對萬科的實質性支持從未間斷,未來更會加強,深鐵自始至終都將與萬科堅定地站在一起」。

深圳地鐵及背後深圳國資委的罕見發聲,媒體對於萬科的支持也燃至高點。「必要時通過一切可能手段支持萬科」、「重磅發聲力挺萬科」、「最強站台天團」、「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等諸多挑動市場神經的文章刷屏。

可惜的是,次日萬科A(000002. SH)及萬科企業(02202. HK)並未能迎來投資者所期待的大漲。

11月7日,萬科A在競價階段漲幅不足2%,開盤後震盪下跌,最終收跌0.33%,但成交量卻達到161.02萬手,在近一年交易中成交量居前。最新市值為1423億元,高於保利發展的1330億元,市值居於申萬一級行業房地產第一名。

回看年內走勢,年初至今萬科A跌幅已達31.08%,在申萬一級行業房地產的109隻標的中,年內跌幅位居第12位。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萬科包括「20萬科08」、「20萬科04」、「20萬科06」等在內的境內債漲勢喜人,其中「20萬科08」一度漲超18%。

需要提及的是,深圳國資委力挺背書的背後,是10月末、11月初萬科境外債的劇烈波動。此前,萬科美元債20日跌幅超過30%。

Wind數據顯示,目前萬科存續境外債共計7隻,其中5隻美元債存續餘額為29.53億美元,另外2隻存續餘額為19.55億元人民幣。

上述7隻境外債多於2024年、2025年集中到期,其中最近為2024年3月11日到期的6.3億美元境外債,此外還有2024年5月25日到期的14.45億元人民幣、2024年6月7日到期的6億美元。2025年5月12日、6月8日還將分別到期4.23億美元、5.1億元人民幣。剩餘2隻存續境外債則分別於2027年、2029年到期。

萬科曾對外表示,2024年到期的美元債摺合人民幣約110億元,目前公司境外自有資金約10億美元,剩餘將通過分紅、股權退出所獲資金,以及通過銀行端市場再融資進行償還。

萬科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3年1-10月新增融資金額超過850億元,其中境內新增融資平均利率僅3.64%。並且,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貨幣資金對短期債務覆蓋倍數為2.2倍。

其實,萬科所述數據市場及機構均心知肚明,但由於此前諸多前車之鑑,萬科的澄清不能緩解憂慮,市場對萬科安全性的疑慮持續。

那麼,深圳國資委的出面發聲能否真正成為「定心丸」?萬科喊出的「境內外債務一定如期兌付」又能否順利完成?

長期仍存資金壓力,拿地落後頭部

股債雙殺的同時,萬科還交上了一份差強人意的業績報告。

2023年三季報顯示,萬科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03.08億元,同比下降14.03%;實現歸屬凈利潤136.21億元,同比下降20.31%。

單第三季度來看業績情況更為不佳,實現營業收入894.16億元,同比減少31.62%;實現歸屬凈利潤37.51億元,同比減少22.53%。

如此凈利潤水平,較2020年時的第三季度是已腰斬。不過好在的是,房地產光輝難復已是所有人的共識。

那麼還有什麼數據值得關注?那就是負債。

截至2023年9月30日,萬科的短期借款為36.45億元,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474.91億元,長期借款2150.62億元,應付債券602.24億元。

粗略相加,萬科的表內有息負債為3264.22億元,同期持有貨幣資金為1036.80億元。並且,萬科還存有2489.37億元的應付帳款。

由於三季報並未披露萬科的對外擔保情況,《全球財說》查詢半年報發現,截至2023年6月30日,萬科的實際擔保餘額高達293.63億元,實際擔保總額占公司凈資產比例為12.10%。

雖然,目前萬科貨幣資金對短債覆蓋較為樂觀,但是長期來看資金仍一定程度承壓,特別是在銷售情況處於下行區間的情況下。

房地產開發方面,截至9月底,萬科合併報表範圍內有2955.2萬平方米已售資源未竣工結算,合同金額合計約人民幣4617.3億元。

從克而瑞數據來看,2023年前10月,保利發展、萬科、中海地產的全口徑金額排名分列前三。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10月,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2018.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81%;合同銷售金額3124.4億元,同比減少10.99%。

中指研究院數據,2023年1-10月中海地產、保利發展、華潤置地的權益拿地金額和全口徑新增貨值均排名行業前三位,在頭部房企重倉核心熱點城市的背景下,萬科在拿地方面已處於劣勢。

從具體數據來看,2023年1-10月萬科拿地金額為280億元,位列第8;拿地面積為209萬平方米,位列第10。

不過,萬科仍在交流會上表示,2023年在一二線城市新補充39個優質項目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正向經營性現金流。

但是,從萬科披露的公告來看,深圳國資委及深鐵所給出的支持方案,第一條便是「承接萬科在深圳的部分城市更新項目,為萬科注入新的流動性,交易金額預計超過人民幣100億元」。

第二條則是「深鐵集團正在積極準備,將擇機購買萬科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

上述支持措施,看似對萬科在資金、負債方面進行大力支持,但更為真實的是,並未明確時間節點及具體數額。

同樣的堅定、同樣的話術,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力挺。那麼萬科能否迎來不一樣的結局?唯有靜待。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3bb7e6589ddc6b993ab743c525972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