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N代換血「新人嘉賓」引口碑下滑!是團魂缺失還是創作觸頂?

2019-10-08     網絡大電影

文:南風


近日,《明星大偵探》第五季路透流出,首發陣容為除了何炅、撒貝寧、白敬亭等老嘉賓,還有papi醬、井柏然新人的加入,一石激起千層浪。

自2016年3月27日,明星推理真人秀《明星大偵探》第一季在芒果tv上線,時至今日已經上映四季。

節目憑藉邏輯縝密的劇本、明星嘉賓的精彩推理,贏得觀眾一致好評,常駐嘉賓何炅、撒貝寧、白敬亭、吳映潔、王鷗憑藉其個人魅力表現及高度默契的合作,深受大家喜愛,前三季分別獲得9.2、9.0和9.1的高分,這樣高分的成績沒能維持到第四季。

第四季由於大量新人面孔加入且表現尷尬,老玩家出現的越來越少,節目效果不甚理想。豆瓣評分降至8.7分,網友紛紛懷念起「老玩家」合體的日子。「新人」成了觀眾情緒宣洩的對象,而這種現象在綜藝和影視劇里已經屢見不鮮了。

新人加入下「口碑」下滑的魔咒

綜n代似乎都無法避免新人加入,節目口碑下滑的現象。《明星大偵探》、《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王牌綜藝」都有類似情況。

部分綜藝及豆瓣評分

《極限挑戰》第五季,常駐嘉賓「老玩家」黃渤、孫紅雷缺席,加入岳雲鵬、雷佳音和當紅小花迪麗熱巴作為常駐嘉賓,導演由嚴敏換成施嘉寧。新人被老玩家單方面吊打施導脫離節目定位,原有的節目「沒有規則就是規則的鬥智斗勇」的風格和氛圍也不復存在。

評論截圖來自豆瓣

網友直呼這不是「雞條」,這是「奔跑吧,挑戰!」,暗諷節目組抄襲《奔跑吧》風格而丟失原有特色,口碑遭遇滑鐵盧。

《明星大偵探》第四季,新加入的「小花」譚松韻,態度不端正,面對網友指責,本人在微博超話回應「不喜歡的可以不看」。基於此,第四季節奏緩慢、廣告增多、推理削弱的問題被觀眾放大,成為收穫差評最多的一季。

流量速成的年代,一味的邀請流量而不考慮其與節目調性的匹配度,摒棄節目的初心,口碑流失是難免的。

綜n代遭遇的魔咒在影視劇行業同樣無法避免。《無心法師》、《法醫秦明》、《使徒行者》等屬於近兩年口碑不錯的連續劇,但是後續之作一樣遭遇口碑下滑。

《無心法師2》更換部分演員,《法醫秦明2清道夫》原本張若昀、焦俊艷、李現組成的鐵三角全部換成了新人,《使徒行者2》主演佘詩曼和林峰缺席、新人加入等,新老演員的對比、劇情的崩壞,都成了續作被詬病的原因。

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後續之作口碑下滑的焦點,似乎都聚集了在新人的加入上。

再難合體的「團魂」訴求

「流量遍地,鮮肉橫生」,流量不僅要網絡上的知名度,還需要「刷臉」刷國民度,提高商業價值。高口碑的綜藝和影視劇後續之作加入新人,是製作組向資本和市場的妥協。

縱然「流量」這個詞已經含有貶義,但不可否認,他們的關注度及粉絲呼應力很強。「老牌」綜藝節目存活周期長、創作面臨天花板,觀眾也進入「審美疲勞」期。製作組需要注入新鮮血液來刺激觀眾,擴寬原本受眾之外的市場,增強節目商業價值。

演員或明星參加綜藝和影視劇,吃作品口碑和熱度的紅利,很容易一躍成為當紅明星。明星名氣大漲的同時,會擁有更多更好的選擇,片酬大漲,業務繁忙,製作組很難再請到他們,只能選擇「略遜一籌」的新人。

不同於歐美連續劇有著大致的體量規劃,演員合同也是簽好幾季,國內的電視劇一般沒有明確的內容、體量規劃,往往看菜下飯,製作方看到市場反饋好,馬上做續集,反饋不會就此擱淺。

比如《河神2》中男主由李現變成金世佳,一是沒有敲定合同,二是李現接觸電影,檔期不合。從網上流傳的路透來看,網友評論不接受小神婆喊別人「二哥」,前作的影響可見一斑,第二部作品也很有可能步前面諸多作品續集差評的後塵。

截圖來自微博

新人表現不佳,但又不得不啟用新人,原班人馬合體的「團魂」訴求也成了偽命題。

把握初心,在「保守」中創新

其實新晉成員不該成為作品口碑下滑的遮羞布。

不管是綜藝還是影視作品,觀眾都喜歡在後作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當初打動自己的「初心」。它們的質量不由演員或嘉賓來決定,而是整個製作團隊,包括劇本策劃、導演、完善的製作流程、團隊配合、後期效果等整體決定作品水平。

影視作品中演員占比很重,如果演技不好很容易連累整部作品,這也是大部分更換演員的後作容易遭差評的原因。

但是綜藝中的嘉賓只是在整體效果的基礎上決定口碑是等而下之還是錦上添花。口碑下滑的綜藝除了流量加入的「不合時宜」,其實節目本身往往已經出現了問題,大到節目創意,小到節奏快慢。

在節目「抄襲」泛濫,影視作品題材跟風、同質化嚴重的今天,新節目出現往往伴隨著的是大量同質化節目的跟風。如果不進行創新,既會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又給了同行模仿超越的可能性。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模仿抄襲」。

但是創新要在把握節目或作品本身核心氣質的基礎上進行,核心的東西不能變,即所謂的「保守」。在不改變原有核心的前提下的創新才會留存老觀眾,吸引新觀眾。

把握錯了方向的綜藝,如《嚮往的生活》第三季的田園生活、做飯鏡頭的削弱,娛樂商業性加強;《極限挑戰》第五季主題和《奔跑吧》相撞,遊戲邏輯存在bug……此等創新就會造成口碑下滑、不前不後的尷尬局面。

偏於安全區域一隅,無法給予觀眾新鮮感,但是創新又面臨創作本身的天花板和不確定的「新人」因素導致的口碑流失的風險。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進行創新,似乎是所有節目和影視作品後作生存的必經之路

其實站在商業角度,節目製作組比任何一個人都希望節目能夠活下去。但如何在把握「核心」與創新中尋求一個平衡點是一個值得商榷的議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2vnuW0BMH2_cNUgDY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