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正式運營後,為何不選更賺錢的京滬線,反而選了上海—成都?

2023-05-31   彧蔚

原標題:C919正式運營後,為何不選更賺錢的京滬線,反而選了上海—成都?

2023年5月28日上午10時32分,此前交付東航商業運營的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機,正式開始商業運營、執飛MU9191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飛往北京首都機場,開啟這一國產機型的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

從當天有機會乘坐這一航班的諸多網友事後評價來看,C919作為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新一代大飛機,不僅在體型上比此前的ARJ21支線客機大好幾倍,同時在座艙內部空間、座位數、以及座位舒適度等多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和超好的乘坐體驗感。甚至很多工作在北京和上海的網友看到視頻和照片後,紛紛表示要抽空坐坐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國產大飛機」,支持國產同時、也為民族驕傲一把。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C919雖然全球首航是上海——北京航線,且這條航線只要正式常態化運營後,憑藉其超高的人流量和上座率優勢,想不賺錢都難。但在C919首航第二天,東航卻將C919正式商業運營後的首條「常態化運營航線」定為上海——成都。

看到東航這樣安排C919常態化運營航線,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特別是不理解為何東航放著最賺錢的京滬線不用、反而將帶著祖國光環和中國製造光環、且帶有絕對流量的C919國產客機,投入到上海—成都這條「滬蓉航線」上開展常態化運營?

的確從光環、從流量角度來說,C919作為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新一代幹線客機,將C919的常態化運營航線放在人流量大、上座率高的京滬航線上,不僅能夠加快C919的常態化運營速度、保證C919的商業化成功,而且還能藉助C919的國產設計、製造身份,將C919打造成帶著絕對流量光環的「明星機型」,並以此做大做強。

這不僅對於東航而言能夠賺取更多的商業利潤、對於C919而言更是能夠加快其宣傳和商業運營成功的速度和步伐。但對於東航、對於C919國產客機而言,從更為專業、更為穩妥的角度來說,相比京滬航線更高的人流量、更高的上座率而言,上海—成都這條滬蓉航線同樣也不差,反而更適合C919初期的常態化運營。

一、京滬航線作為國內單日客流量大、上座率高的航線之一,每天承載了大量北京、上海兩地往返的遊客、工作者和其他出行人士,對於這些嚴重依賴京滬航線的乘客而言,如何保證準點率、如何保證乘坐舒適性更為重要。

對於執飛京滬航線的航空公司而言,要想保證較高的準點率和乘坐舒適性,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使用單機載客量更高、座椅寬度更大的寬體客機。因為相比C919這類窄體幹線客機而言,寬體幹線客機單機載客量更大、座椅舒適度更高,每天往返兩地的執飛架次更少,客機起降候機時間更短,準點率和舒適性也就能同步保證。

所以我們看到在實際情況中,多家航空公司在京滬航線上運營的客機,基本都是空客A330、A350、B787、B777這類大型寬體客機,只有少部分航線因為執飛時間等客觀原因,選擇了運營成本更低的A320、B737這類和C919同級別窄體幹線客機。

二、對於一架全新商業運營的客機而言,雖然其在此前的數年實際試飛中,已經充分驗證了飛機在不同環境下的起降安全和可靠性,但測試和模擬並不能完整的替代實際商業運營。因此對於初期開始商業運營的全新機型而言,後勤服務保障體系要求更高、保障壓力更高,對航線兩地是否同時具備後勤保障體系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改變因素。

而對於C919而言,京滬航線雖然上座率更高、更賺錢,但北京現階段還沒有建成投運的C919後勤保障體系,反而成都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在投運ARJ21支線客機時,商飛在成都設立了分公司和後勤保障廠房。

因此C919初期常態化商業運營航線,選擇更穩妥、且後勤保障能力更高的滬蓉航線反而更符合C919初期的正常商業運營需求。而且從流量、從曝光率、上座率等多方面而言,藉助成都的美食和多個網紅旅遊景點優勢,也能吸引更多的上海遊客前往成都旅遊玩樂,那用C919執飛上海—成都的航線,也能保證有足夠多的曝光率和商業運營優勢。

特別是現在的網紅經濟屬性下,藉助這些基本每年都會前往成都的網紅打卡方式,也能保證C919有持續的曝光率和上座率,繼而保證C919的商業化成功,包括足夠的利潤率,等C919穩步完成初期常態化運營後,包括京滬航線、滬深航線等多個大流量航線上,肯定也會看到C919的執飛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