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否能引起嚴重腎損害?甚至透析?專家給出了合理解釋

2019-10-25     走進醫師

肥胖引起的腎臟損害稱為肥胖相關性腎病,目前在臨床上並不少見。肥胖所致腎臟損傷的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提示腎臟的血流動力學改變、胰島素抵抗、脂質代謝紊亂及氧化應激等均參與ORG的發生髮展,遺傳和環境因素也在ORG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與非肥胖健康對照人群比較,肥胖患者不僅伴有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漿胰島素和平均動脈壓的增高,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漿流量也分別增加了31%及51%,導致腎小球濾過分數增高。

肥胖患者多伴有胰島素抵抗綜合徵,臨床上突出表現為游離脂肪酸增加、高胰島素血症、脂肪代謝異常、內皮細胞功能紊亂、高尿酸血症以及皮質激素水平異常,可以引起腎小球肥大、增加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導致高尿酸血症而加重腎臟損傷,可導致血液高凝狀態,加重血管病變。

肥胖患者通常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脂血症可通過作用於腎小球系膜細胞表面的LDL受體,增加巨噬細胞趨化因子的釋放和細胞外基質的產生。巨噬細胞釋放活性氧分子氧化LDL,被巨噬細胞和系膜細胞吞噬後轉化為泡沫細胞。

泡沫細胞可以釋放多種炎症因子促進系膜基質的產生,從而參與腎小球硬化的發生。LDL和氧化的LDL還可影響腎臟局部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動態平衡,導致腎小球血流動力學和血管通透性的改變

肥胖引起的腎臟病的臨床和病理表現是什麼?

肥胖引起的腎臟病變起病隱匿,最早的表現為微量白蛋白尿,最常見的表現為顯性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和(或)腎功能不全,可同時伴有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胰島素血症,少數患者可表現有低蛋白血症、腎病綜合徵、水腫及血壓升高。

腎臟的病理形態學改變有兩種:一種表現為單純性腎小球肥大,稱之為肥胖相關性腎小球肥大症。另一種表現為腎小球肥大及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稱之為肥胖相關性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

腎小球肥大症的的腎小球體積普遍增大,系膜區增寬不明顯,但內皮細胞病變較重,可出現腫脹、成對和泡沫變性等; 腎小球硬化症則出現與經典的腎小球硬化症相同的組織學改變,受累系膜區增寬,系膜細胞輕度增生,可有內皮細胞病變,腎小管間質可見炎細胞浸潤,腎小管肥大,灶性腎小管萎縮、纖維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PPQAm4BMH2_cNUgGJ_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