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三個月前俄軍方下令將由俄空天軍總司令蘇洛維金擔任「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全權負責俄烏戰事問題。蘇洛維金上台後俄軍最大的戰術轉變就是採取了對烏克蘭能源等基建系統「覆蓋式打擊」的行動,一直持續到現在;且在他擔任總指揮後,俄軍在頓巴斯的表現相對「穩定」,儘管沒有取得較大突破,但面對烏克蘭的集中兵力反攻再未出現過丟失城市等事件(赫爾松撤退被俄方認為是正確的決策),去年年底他還獲得了普京親自頒發的勳章。
一周前,外媒突然曝光蘇洛維金已經被調職,俄國防部將進行大規模人事調整。有說法是認為蘇洛維金被跨年夜俄軍遭遇烏克蘭襲擊事件「買單」,這次襲擊讓俄方損失慘重;也有傳言認為普京已經不滿於他遲遲未取得成果,襲擊能源設施沒有顯著成效,俄軍也不能長期保持「原地不動」的狀態;還有說法稱俄高層要求蘇洛維金為巴赫穆特的攻勢緩慢負責,俄軍在付出重大損失後仍然沒有占領這座城市,高層已經失去耐心。在10日的回應中,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則一概否定了這些傳言。
就在11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一則簡訊:國防部進行人事調整,總參謀長、陸軍大將瓦列里·格拉西莫夫擔任「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此外俄方還任命了三個副總指揮,分別是被傳言「調職」的蘇洛維金大將、俄陸軍總司令奧列格·薩柳科夫大將和聯邦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阿列克謝·基姆上將。其中薩柳科夫是蘇聯時期的一線軍官出身,從排長一直升到總司令,具有豐富的基層指揮作戰經驗;另一名副總指揮基姆上將則是一位戰術家,是偏向於「文職」和戰略領域的將軍。
值得注意的是,陸軍總司令薩柳科夫有很長的軍旅生涯都是在基輔軍區度過的,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烏克蘭通」。俄軍這次換帥的目的也引發了多方關注,有分析認為俄羅斯一口氣任命四個「特別軍事行動」指揮官,大有在今年春季擴大戰事的打算;且隨著去年「部分動員令」的結束,俄軍在烏克蘭方向上能投入的作戰力量已經顯著增多,一個指揮官已經難以兼顧全局。鑒於蘇洛維金仍然是負責人之一,此前各方傳聞的要求「追責」他的事件可能是捕風捉影,只是將他手中的權力分化轉移了。
值得一提的還有,在11日的報道中俄媒還提到普京重新啟用了去年在烏軍反攻事件中被撤職的拉平上將,目前拉平也已經被任命為俄羅斯武裝力量陸軍總參謀長,很有可能繼續擔任前線指揮官。對此有評論認為,俄方頻繁換帥並進行軍官調動,更能表明他們力圖「改變現狀」的想法;但隨著戰事久拖不決和西方的援助陸續到位後,現在的烏克蘭已經比一年前更加危險,一些根源上的問題不僅僅是能通過更換指揮官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