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宣稱「韓國已經被中國超越」,提出「趕超中國」的新戰略

2024-09-27     軍武觀察

韓國《朝鮮日報》在24日以一則「韓國已經被中國超越,差距開始越來越大」的新聞受到關注,文章中很多用詞無不充滿優越感,也讓很多中國網民非常迷惑。這篇文章從開頭就標榜韓國過去的工業增長實際上是以「速度致勝」的成果,自從朴正熙時期在美國的工業支持之下,韓國創造了「漢江奇蹟」並一躍成為亞洲工業最強的國家之一;因為在越戰中的出色表現,韓國當時不僅得到了美國援助的大批工業設備,還有美國的銀行貸款注資,這是其經濟發達的前提。

接著文章提到,過去的「韓國速度」如今肉眼可見地被中國超越了,中國越來越在速度和效率領域領先韓國政府,已經成為了一種新趨勢。中國品牌新車平均上市時間比外國都要快,中國的無人機技術也要明顯領先其他國家,體現了中國在科技創新和商業化能力上的超前布局。相比較而言韓國則越來越「落後於時代」,中國的電動汽車技術型標準和各個指標都完全對韓國呈現出「先進」的面貌,包括之前韓國引以為傲的造船業,也被中國「搶走」了。

後續文中提到中國取得成就的原因則一筆帶過,表示中國專注於發展技術和「工作制度嚴格」。反而用了大篇幅來說明國家對行業的支持和投資,強調是中國利用國家的資金來發展無人駕駛、無人機等高新技術領域增長。過去美國指責中國所謂的「生產過剩」時,也是多次強調所謂的「國家補貼」,指責這些補貼讓其他國家的商品陷入了不公平競爭。所以看韓國總結了如此多的原因,不外乎還是沒有跳脫這個邏輯。

文章中對中國科技發展的原因總結太片面,頗有引導讀者相信是中國「政府加入補貼」才促成了產業競爭力的飛速上漲。實際上中國的產業升級是從上世紀改革開放之後一步一步來的,很多被西方封鎖的技術都是靠我方科學家、企業界和商界人士一步一步鑽研達成的突破。比如韓國一直耿耿於懷的造船業被中國超越,認為是中國的勞動力廉價所以才導致他們競爭失敗;實際原因則是韓國的利潤定位太高,使用的設備從本世紀後更新緩慢,自動化程度低,這些都沒有提到。

在這篇新聞的末尾部分,還敦促韓國總統尹錫悅快速進行改革任務。文章作者要求政府考慮清楚調整政策、增強靈活性和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以防止被中國更大幅度超過,到時候韓國的產業就會逐步落後於時代了。當前根本的癥結在於韓國儘管也開發了許多先進技術,但由於受到政策制約,許多技術無法實現快速商業化。這使得韓國在這些新興領域的發展速度大大放緩,限制了韓國的發展水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181eeaf2a5d3f7b9adb61378dd227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