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詩家集評(七)|《小樓聽雨(2016-2020)》

2023-06-16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眾詩家集評(七)|《小樓聽雨(2016-2020)》

《小樓聽雨(2016-2020)》卷已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並上市,單價58元(含郵費)包郵,同一收件地址每10本贈一本。如有意購書者請聯繫微信號15021309959,附上:名字+手機號+收件地址,

以便安排郵寄。謝謝支持!!

該書內容精選自《小樓聽雨》詩詞平台2016-2020年,所有公開刊發的作品。有當代詩詞創作理論文章,詩賽獲獎點評,優秀詩詞及賞析等內容。

(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

K

孔繁宇 網名布典兒。黑龍江省大慶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宴 別

話到別時開口難,傾杯一飲淚潸然。

天涯不在雲遮處,只在轉身揮手間。

歸樵評:「天涯」是別後的距離,「轉身」是當前的情景,揮手之間,已覺人在天涯,把未來時空壓縮到當下,其張力足以使惜別的情感強度大大增強。

2019-11-12《一詩一得》

孔汝煌 男,浙江人。詩教促進中心副主任。

河姆渡遺址有作

渡口煙村碧鑒平,野原誰識古文明。

七千年稻火畲種,幾百世田刀耜耕。

素飾陶紋猶見織,短腔骨笛不聞聲。

至今魚米桑麻地,不舍姚江晝夜行。

鍾振振評:河姆渡遺址位於今浙江餘姚市河姆渡鎮金吾廟村,乃我華夏新石器時代最早文化遺蹟之一,距今約五千至七千年,足證我中華古文明不僅起源於北方之黃河流域,亦肇興於南方之長江流域。史前考古乃現代科學,古人未嘗夢見,故詩詠闕如。當代詩詞自有古人所不能涵括者,題材之與時俱進,亦其一也。此詩首聯點題,是常規做法。次句似提問而實嘆嗟,調動讀者進入詩境。頷聯點其業經測定之年代,點其水稻耕作之特色,皆精切不移。頸聯出彩,上句一筆雙綰河姆渡人之制陶及紡織技術,下句以其文化娛樂與其生產勞動作對仗。陶器有飾,驚人心目;骨笛無聲,引人遐想。以典型器物為藝術概括,且兼顧物質生產與精神生活,頗具張力。尾聯愈加出彩。五千至七千年前之河姆渡文化精神,是我中華民族勤勞、智慧之表

征,至今生生不息,前行不已,一如此地之姚江,日夜奔流。末句即「姚江不舍晝夜行」,本為調平仄而顛倒語序,然如此更生動,句法愈見奇崛,是為積極修辭。此本化用《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卻變其時光流逝之哀嘆為時代前行之讚頌,可謂化腐朽為神奇。以景收束,不發議論,曳情韻以行,餘音裊裊,尤使讀者含咀不盡。

2016-11-05

L

藍 衣 原名陳少娟,居廣東。

秋 色

新稻青黃雜菜蔬,野花開到野雲廬。

人間巧極丹青手,不及秋風隨意塗。

歸樵評:一、二句寫秋色之美,三、四句沒有接前兩句繼續描繪,而是筆鋒一轉,說人間再巧妙的畫家,也不如秋風的隨意塗抹。烘雲托月,即從側面描寫來突出寫作對象的表現技法。

2019-11-05《一詩一得》

李愛蓮 山西人,蘭社社長。

汨羅江

千載奔流事未空,當年曾此識孤忠。

至今綠水含余憤,尚共諸江聲不同。

歸樵評:這首詩妙在三、四句的主觀想像從一、二句對客體的描繪中解脫出來。足見詩人主觀想像遠遠超越了客觀景象的能量。此法尤宜於生髮感喟。

2019-04-12《一詩一得》

李海霞 山西陽城人。

清潔工(新韻)

帚似生花筆,汗如脫線珠。

一支交響曲,多少小音符。

段維評:一、二句單獨看不覺新奇,但三、四句的轉合妙入精微,真乃清新脫俗之作!

2019-11-25《小樓周刊品鑑》

李建新 上海詩詞學會辦公室主任。

贈抗日老戰士

烽火年方少,今成九十翁。

一提驅寇事,聲響尚如鍾。

楊逸明評:前兩句言簡意賅敘述了老英雄的一生。但是人老心未老,老戰士一提及當年抗擊倭寇的歲月,還是興奮異常,激動不已。寥寥幾筆,小小一個細節,把九十歲的抗日老戰士的火爆性格、錚錚鐵骨刻畫得活靈活現。這樣的老英雄,何等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古人讚揚杜甫:「欲知子美高明處,只把尋常話入詩。」寫詩「深而晦,不如淺而明」,能詞淺情深,詞淺意深,詩短情長,最妙。

2020-03-13《小樓詩詞品鑑》

重陽登龍華古塔

桂香飄古剎,菊影映清波。

詩客登高去,秋風塔上多。

劉魯寧評:詩句通俗易懂,並且俗也俗得有分寸,不傷雅。結句意境高遠。

2017-01-06《時光應許我回頭》

李利忠 又名李莊、李重之,浙江建德人,《浙江詩聯》主編。

柳浪聞鶯

又來湖上聽嬌鶯,小倚闌干風日晴。

拂面垂楊無賴甚,教人想見眼波橫。

段維評:拂面垂楊與「眼波橫」構成比興,繪形繪色,煞是動人。

2019-10-28《小樓周刊品鑑》

李夢唐 (1964—2016),本名宗金柱,河北任丘人。歷任中國新聞社攝影部編輯、編委、主任。

為人寫別意

笛里落花一夢寒,別愁苦緒為誰添。

鳳凰泣碎崑山玉,轉向藍田已不堪。

歸樵評:首句穠麗,「笛里」「落花」「夢」,一句三折。二句著一「添」字上下粘合。三四句把笛聲的聽覺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化典渲染別意。

2019-04-25《一詩一得》

李明科,網名梅齋,安徽蚌埠人,蚌埠市詩詞楹聯學會會長。作品多次獲獎。有詩詞集《梅齋吟稿》。

立 冬

威寒臨故國,草木最先聞。

庾嶺梅望雪,衡陽雁抱群。

天風旋菊徑,霜氣逼松雲。

欲賞幽林葉,西山日已曛。

段維評:中二聯頗見氣勢與襟抱,結句稍覺氣弱。

2019-11-22《小樓周刊品鑑》

李樹喜 河北省安平縣人,原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光明日報出版社原社長兼總編輯。現《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

清平樂·山中溪流

漸行漸遠,曲曲還款款。圓缺陰晴全不管,塗抹山光淺淺。

時而隱匿潛行,時而歡跳奔騰,精彩只一小段,看來好似人生。

楊逸明評:有位教授告誡我創作詩詞要「力避古典詩體白話化、口語化」,我表示「我喜學樂天誠齋,走性情一路,正不避白話,反而力求口語化」。他當然不以為然,堅持認為:「過於大白話,以為時髦,則不如作自由體、現代詩,那樣更山寨,更平民,不必戴鐐上銬,不倫不類。」所以他及這一群體的人寫詩,「以為學問即是詩詞」,遣詞造句生澀難懂,僻典生典隨處皆是。袁枚早已說過:「人有滿腔書卷,無處張皇,當為考據之學,自成一家;其次,則駢體文,盡可鋪排。何必借詩為賣弄?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這首詞,明白如話,我讀來覺得很有味。像「精彩只一小段,看來好似人生」這樣的句子,放在「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之中,也不遜色多少。大家不妨也讀一讀,然後思考一下,究竟是那位教授說的對,還是我說的沒錯。

2016-06-02

寄贈武昌詩人

遙憶東湖綠幾圍,大江詩酒楚雲飛。

春來不是春消息,手把梅花贈與誰!

楊子怡評:首用「遙憶」一詞,今昔相貫。昔日聚首東湖正是春綠時候,如今又綠幾圍耶?思念自在其中矣。次承以大江、詩酒、楚雲,曠逸之景與豪邁之情,渾然相融。轉結二句即題寫「贈」。武漢時值抗疫,舉城封閉,故曰春來仍不見春之消息也,詩友何在?梅花孰寄?暗用驛使之舊事,思念悵惘之情滲乎筆端。用語清雅,寄情含蓄,洵為好絕!

2020-06-15《小樓詩詞品鑑》

李偉亮 別署挹風齋主人,1985年生,中國詩歌網編輯,半畝塘詩社社長。

望 月

最是天涯遊子心,清風桂影滿衣襟。

甜甜一塊中秋月,嚼著鄉音品到今。

劉魯寧評:讀李江湖的詩,就喜歡上了:從容不迫,乾乾淨淨。看透人心很難,看透一顆詩心不難。李江湖便有這樣一顆詩心,別人的月亮多愁苦,他的月亮卻有些甜。這是一種帶著鄉愁的微甜:多情,而溫暖。

2016-09-07《時光應許我回頭》

回保定乘K字車

過眼風光數點青,黃昏廣播細聆聽。

慢車自有人情味,每在深秋小鎮停。

歸樵評:轉句以「有人情味」比喻「慢車」引出結句。「慢車」「深秋小鎮」,讓人聯想到靜謐、古樸、從容、恬淡,餘味無窮。

2019-04-12《一詩一得》

春日寄重樓兄

多情日色浮春草,隨意垂楊點碧芽。

我去君家應不遠,想來只隔半城花。

歸樵評:「我去君家應不遠,想來只隔半城花。」只有把創作的動機根植於內心深處最純凈的聖地,才能寫出如此唯美的詩句。

2019-08-29《一詩一得》

李玉蓮 1969年生。山西人。

初 春

院前老樹逗清風,雨潤斜椏新試蔥。

總有早花先入眼,一枝初綻小樓東。

歸樵評:一、二句「老樹逗清風」「雨潤斜椏」極盡渲染春色萌動,三句「先入眼」發力,為「一枝初綻」做足鋪墊,自然流暢,水到渠成!

2019-06-17《一詩一得》

李育林 網名詩酒當歌,四川人。

夜 市

燈張廛市送餘霞,物阜原非眼誤差。

吆喝販攜塵趕集,徜徉步帶月回家。

攤多套路方頻勸,囊少浮財敢亂花。

混在底層終不易,小生意也襯繁華。

段維評:市井題材寫好不易,然作者把小販的艱辛狡黠與作者的窘迫精明交織敘寫,意境登時豐厚。「小生意也襯繁華」句式的意義節奏為「三四」,誦讀節奏則為「四三」,變而不破。結意堪稱警句也!

2019-11-25《小樓周刊品鑑》

廖國華,網名龍洲道人。湖北荊州人。

那一天也是母親節

陵谷更移轉瞬過,創痕轉綠望尤多。

只今唯有天邊月,曾照生民墮劫波。

歸樵評:5.12母親節,十一年前的「陵谷更移」似已「轉瞬」消散,廢墟上已然越來越多的青草,只今唯有天邊的月亮曾見證過生民深墮劫波之痛。「創痕轉綠」狀難寫之景,含不盡之意,得前人所未道者也。

2019-06-17《一詩一得》

廖志斌  江西人,江西贛州詩聯學會副會長。

賞楓葉

重陽結伴賞丹楓,健步登高六秩翁。

笑看南山霜葉色,誰言不是老來紅。

段維評:前三句鋪墊充分,結句拈來自然貼切。若「霜葉色」與「丹楓」能避開意象重複更佳。

2019-10-28《小樓周刊品鑑》

林崇增 浙江溫嶺新河人。

中秋月

無限蟾光下九天,千山明到一窗前。

痴心但愛家鄉月,不管西方圓不圓。

鍾振振評:俗說有崇洋媚外者云:「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這固然是偏見。但要說什麼都是中國的好,不免又走到另外一個極端。然而,中國人、外國人,東方人、西方人,有一點是共同的:很少有人不愛自己的祖國。詩人就抓住這根脈做文章:我只痴情地愛著自己家鄉的月亮!這與西方的月亮圓還是不圓無關。借題發揮,直指人心,不糾纏,故妙!

2016-12-11

林從龍  (1928—2019),湖南寧鄉人。原中華詩詞學會顧問。

過秦俑坑

膽喪荊卿劍,魂驚博浪椎。

泥封兵馬俑,能否慰孤危?

方偉評:這是林從龍先生參觀秦始皇兵馬俑時所作的一首五絕。過秦俑坑,自然聯想到秦始皇,於是本詩就從秦始皇兩次遇刺說起,一是荊軻刺秦王,二是張良派人在博浪沙以椎襲擊秦始皇車駕,意在說明秦始皇是一個不得人心的人人得而誅之的獨夫民賊,他死後妄圖用兵馬俑來保護自己的安全和富貴,是徒勞的。結尾冷冷一問,足以令千古暴君褫魄喪膽。詩很短,但令人回味無窮。

七七過盧溝橋

烽火盧溝跡已陳,長橋風物煥然新。

東鄰未必妖氛凈,忍拂殘碑認彈痕。

方偉評:首句切題,二句寫眼前之景,三句點東瀛日本,四句又寫眼前。眼前的長橋,隔海的東鄰,當年的炮火,眼前的彈痕,時空交錯,來迴轉換,對東鄰的警惕,對國人的警醒,都在不言中。總之,這首詩以少總多,孕大涵深,是一首不減唐人高處的當代絕句。

回鄉偶感

弦歌舊地夕陽斜,霜葉仍如二月花。

萬里風塵添雪鬢,卌年魂夢繞星沙。

溪山猶辨兒時路,松菊難尋劫後家。

濁酒一杯酬父老,明朝萍梗又天涯。

方偉評:這首七律,是林從龍先生有一次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而作。首聯,上句點題;對句「霜葉」寫時令。頷聯,「萬里」寫宦遊之遠,「卌年」寫離鄉之久。頸聯,「溪山」「松菊」,皆眼前之景,可見可觸,又如幻如夢,往事難尋。尾聯與父老話別,多少不舍和無奈。「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明朝又是孤舟別,愁見河橋酒幔青」,古之人耶?今之人耶?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詠新荷

玉立亭亭高復低,潔身何必怨污泥。

污泥不作池中物,哪得年年綠一溪!

歸樵評:古今詩家詠荷,大都讚頌其高潔品質,從而貶低污泥。此詩為污泥翻案,使用翻筆,疊出新意。

2019-09-17《一詩一得》

林東海  (1937—2020),福建南安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助理兼古典文學編輯室主任、審編室主任。

三亞題南天一柱

南遊海角到天涯,煙雨迷茫夾浪花。

忽地濤聲如裂石,回眸一柱立黃沙。

鍾振振評:首句繳題中「三亞」。海南三亞濱海沙灘有巨石,古人題曰「天涯海角」。次句承上「海」字出「浪花」。三句即承即轉,由「浪花」出「濤聲」,前是視覺形象,此是聽覺形象,是互補,而非相重複。首句「海角」「天涯」已暗含題有「天涯海角」之巨石,至此「如裂石」三字明點出「石」,照應甚密。忽然有巨浪襲來,拍岸岩作「裂石」之聲:一轉有力,突如其來,令人陡然一驚。由此逗出末句,有驚無險。何以故?回眸看時,身後更有一石柱聳立沙灘,上有古人題雲「南天一柱」。有此柱支撐,海浪又何懼哉!四句小詩,平起、緩承、陡轉,促使末句繳出題面關鍵四字,極高而堅壯,章法不弱,氣勢不凡。

2017-04-15

林 峰(香港) 1920年生,香港詩詞學會會長,香港文藝出版社社長。賦《懷玉堂吟稿》

江左如今紙貴乎?十年寒夜一燈孤。

書聲萬里人懷玉,筆底千鈞氣奪吳。

聱叟有情思太古,阮生無路哭窮途。

君因辭賦縱橫意,黃絹題碑價最殊。

段維評:中二聯頗見筆力,化典用典信手拈來。尾聯略欠含蓄。

2019-12-02《小樓周刊品鑑》

林作標 筆名海風,浙江溫嶺人,溫嶺市詩詞家協會秘書長。

海島來客有寄

心思不可猜,邀月上樓台。

夜半微風起,潮音入夢來。

曹辛華評:「邀月」一句佳。「潮音」句含蓄,「不可猜」之心思乃等欲負心之人也。

2020-09-06

劉 剛  筆名一禪,山東人。《小樓聽雨》詩詞平台評論委員。

中 秋

那般情景那般痴,此際相看欲語遲。

瑤月不唯今夜好,思君多在未圓時。

江合友評:轉折得妙,末句尤佳。前二句言中秋相聚,欲言又止;後二句說別時思念,聚少離多之嘆,溢滿全篇。

2020-02-10《小樓詩詞品鑑》

劉魯寧 網名老劉茶舍。《小樓聽雨》詩詞平台策劃,上海詩詞學會常務理事。

夜起(新韻)

清幽燈下夜將闌,小巷依稀誰弄弦?

細雨零星傍花落,留痕都在有無間。

歸樵評:「清幽燈下」、「依稀」琴聲、「細雨」落花,皆為結句「留痕都在有無間」作鋪墊。唯美中滲透哲理,自有一種淡淡的愁緒在其中。

2019-07-09《一詩一得》

劉能英 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協駐會簽約作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特聘駐校作家,魯院第22屆高研班學員。

攤破浣溪沙·野趣(新韻)

為采池邊那朵花,草蟲驚我我驚他。偶見槐陰陡坡下,有西瓜。

解帶拋衣斜過坎,屏聲斂氣倒攀崖。隔岸卻聞村婦喊:小心呀。

劉魯寧評:讀這首詞,一下想起了辛棄疾的那首《清平樂·村居》。後者是場景的組合,前者是動態的捕捉。皆因俗而雅,清新可愛,一誦難忘。

2016-09-19《時光應許我回頭》

劉慶霖 1959年生,黑龍江省密山市人。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副主編。

鷓鴣天·山中聽琴

古寺檀香漫夕林,一人幽谷一張琴。數條溪水流於指,每寸高山貼在心。

松竹石,盡知音,有雲宛約遠來尋。偶然襟落橙黃果,恰是秋風寄意深。

段維評:「數條溪水流於指,每寸高山貼在心」,化典不僅渾融,而且生新,成自家面目。

2019-12-02《小樓周刊品鑑》

高原牧場

遠處雪山攤碎光,高原六月野茫茫。

一方花色頭巾里,三五氂牛啃夕陽。

鍾振振評:此詩寫雪域高原夏日草場風景如畫。「一方花色頭巾」,比喻開滿斑斕野花的草場,新奇,似未經人道,且極優美。以小寫大,恰是遠望。末句之「啃」,煉以俗字,不見著力痕跡,甚佳。氂牛所「啃」者草,偏不說「啃草」,而說「啃夕陽」,與上錄郭詩《叱犢》「一鞭喝醒東山日」同妙。

2017-05-10

楊子怡評:劉熙載曾云:「詞中句與字,有似觸著者,所謂極煉如不煉也。晏元獻『無可奈何花落去』二句,觸著之句也。宋景文『紅杏枝頭春意鬧』,『鬧』字,觸著之字也。」吾以為劉先生「三五氂牛啃夕陽」亦可當之,是為「觸著之句」也。想一「啃」字何其妙也,一字為全篇生色!優美之畫境,草原之風光盡在一「啃」字中。順手拈194來,不見痕跡,不煉之煉也。

2020-06-02《小樓詩詞品鑑》

壺口看黃河

西出崑崙有巨龍,煙雲烘護霧藏蹤。

山中養性九回曲,日裡吐波千丈紅。

腳步那堪半天下,情懷不在一壺中。

懸崖峭壁等閒過,吟嘯能期東海逢。

鍾振振評:此詩句句扣題中之「黃河」。起句詠其發源,末句詠其歸宿,平鋪直敘,是堂堂正正之排兵布陣法。頷、頸二聯,將黃河人格化,深得中國古典山水詩詞之三昧。且氣魄絕大,筆能扛鼎。「情懷不在一壺中」,點題中之「壺口」,極自然,舉重若輕。細細咀嚼玩味,覺其又不止於詠壺口、黃河,詩人之襟懷亦隱在其中矣。

2017-08-31

西安懷古

秦腔唐樂古今聞,霸業風乾剩幾斤?

渭水枯成黎庶井,烽煙凝作帝王墳。

阿房燒盡星分火,雁塔劫餘雲抱塵。

欲向城頭尋舊事,有人獨自夜吹塤。

鍾振振評:次句特奇。「霸業」既可以輕重論,則亦如臘肉可以「風乾」而上秤稱量。此非古人倉猝之間想得出來。尾聯收得尤有餘韻,氣氛蒼涼,是懷古詩之長技。以不說為說,令人回味無窮。且末句「吹塤」回應首句「秦腔唐樂」,氣脈完足。

2017-08-09

武湖漁民

日色塗成秋棗容,晨昏出沒水雲中。

平湖錦帕船犁破,卻用漁歌細細縫。

歸樵評:漁船划過水面,在漁歌聲中水痕復原的情狀,以借喻的手法寫來,其想像力和表現力讓人嘆服。

2020-02-05《一詩一得》

劉如姬 筆名如果,福建永安人,公務員。

汀江春日

溶溶一水柳婆娑,拂面風清景趣多。

時有劈波飛艇過,綠琉璃上擲銀梭。

歸樵評:「綠琉璃上擲銀梭」把江水比作「綠琉璃」,「飛艇」比作「銀梭」,以一動詞「擲」來銜接,色彩漂亮,動靜相諧,形象鮮明、韻味十足。

2019-07-10《一詩一得》

鄉村夏夜

農家飯罷坐門坪,天幕如絨綴斗星。

搖椅撐腰風細細,流螢照眼夜明明。

籬前竹影婆娑舞,草內蟲聲隱約聽。

最愛清溪浮水月,一泓掬起夢晶瑩。

鍾振振評:此詩寫鄉村夏日夜晚景象,寧靜幽美,如畫,如樂曲。次句尤佳。末句尤奇。「夢」本虛無縹緲,如何可「掬」?這便是詩之神技,畫與樂曲都無法表現了。「晶瑩」由「水月」來,關照得好,乃不突兀。

2017-08-31

劉 雄 蜀人,岷社社長,南雅詩社副社長。《小樓聽雨》詩詞平台評論委員。

湖畔見櫻花

湖上晴波動碧粼,一枝窈裊正當春。

喚回二十年前夢,猶作東西南北人。

蘇俊評:情韻兩勝,意境尤深。花非花者,人也;人不如花者,則更進一境矣!

2020-01-04

重到吳山茶樓分韻得遙

流年無跡沒江潮,卻認吳山作久要。

石友偶同分茗坐,秋魂暫得對燈銷。

清言主客三更近,玄想人天萬古遙。

歸去嫩寒餘薄醉,臥聽夢雨正瀟瀟。

鍾振振評:此首風格同上。首句甚慧。「流年」如水,故可設想其「沒」於「江潮」。頸聯無一字不工。主客三更,人天萬古,時空距離愈大,語言張力愈大。尾聯亦健舉而瀟洒。唯題曰「茶樓」,上言「分茗」,此則雲「薄醉」,偶失關照,不無小疵。

2017-09-28

劉 征 1926年生,北京市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總編輯、編審。

臨江仙·北海公園重新開放,園中散步

十年不見湖光好,重來恰是新晴。舊時楊柳笑相迎。經寒枝更健,破雪葉還青。

歌喉久似冰泉澀,今如春鳥聲聲。我心應勝柳多情。滿湖都是酒,不夠醉春風。

劉魯寧評:劉征作詩,不端架子,不裝風雅。看其篇章,如東風送浪,層層疊疊,賞心悅目。看其詩文,清新可愛,有性情,有好句。「滿湖都是酒,不夠醉春風」一句,可證前言。

2016-09-19《時光應許我回頭》

樓立劍,浙江義烏人,1968年生。中國楹聯學會理事,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顧問,義烏市詩詞楹聯學會會長。

奇峰如雪臥天涯,朝暮窗前對酒茶。

愛那十分清凈地,欲鋤一畝種梅花。

歸樵評:結句之奇想由轉句而生髮。而轉結又是由首二句鋪墊而來。故結句雖奇則未覺突兀。入情、入理、入味。

2019-04-02《一詩一得》

早 春

嫩寒淺暖未均勻,小院風情已逗人。

才有桃花三兩朵,卻教蜂蝶炒成春。

鍾振振評:一、三兩句扣題。三、四兩句出彩。三兩朵桃花,只略有春意;得蜂蝶炒作,居然春光爛漫矣。「炒」字煉得妙!套用王國維《人間詞話》語:著一「炒」字,而境界全出。

2017-11-15

早 春

亂鳥喧喧落短籬,寒崩如裂薄玻璃。

環山四面春埋伏,隔岸千家雨轉移。

柳吐新黃魚欲啄,池生暖碧鴨先知。

早將詩句安排了,要報東風一味痴。

鍾振振評:次句寫冬之餘寒轉為春之乍暖,得「早春」神理。而謂冬日余寒之崩解猶如薄玻璃之迸裂,比喻既新穎又生動,是今人語,未經古人道者。頷聯「春埋伏」「雨轉移」,亦有此妙。而「春埋伏」,亦扣「早春」。

2017-08-09

盧象賢 江西九江人,九江市詩詞聯學會副會長,高級工程師。

重到王安石紀念館信步躑躅園

躑躅荼蘼一例開,相才無奈做詩才。

時人莫笑先生拗,多少樓台是戲台。

歸樵評:首句便頗有講究,躑躅既是園名,又是杜鵑花名,暗含淒涼冷寂之意,荼蘼既是花名又暗含興衰之意。為先生「無奈」,「拗」,看穿「樓台是戲台」起興。

2020-01-20《一詩一得》

駱春英  70後,生長於義烏。浙江義烏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

水調歌頭·中歐專列

朝發義烏站,暮出玉門關。阿拉山口西去,萬里抵波蘭。恰似長龍馳掣,穿越芸芸列國,一往一回還。千載古絲路,向此煥新顏。

無生有,無不有,史無前。貨郎應記,異鄉窮巷度荒年。挑起全球市場,更借春風一路,胸次白雲邊。又見雞毛起,撥浪鼓喧天。

楊逸明評:寫改革開放以來成就的詩詞,往往過於概念化,空話套話太多。這首詞選了一輛中歐的列車作「形象大使」,反映義烏小商品貿易市場的發展和壯大,有了創作意象騰挪和展開的空間。「玉門關」「古絲路」,有歷史底蘊的沉澱感;「貨郎」「雞毛」「撥浪鼓」,有濃郁的地方色彩;「義烏站」「抵波蘭」「全球市場」,更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用清新流暢的語言串在一起,讀來朗朗上口,反映義烏的現狀甚是貼切。前人有云:「夫以矛盾相持之今社會,新舊事物與意境雜然並陳,蓋取之左右逢其源。」這是我們比古人的優越之處。但是以新詞語入舊體詩詞,必須產生詩意和美感,這就要求我們下功夫進行有意義的試驗和探索,就像這首詞的作者一樣。

2020-03-21《小樓詩詞品鑑》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4335b937bf27c7aea2612d39b805e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