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銀行壓工資性費用也難阻業績下滑,東方資產將如何挽救?

2023-11-09     全球財說

原標題:大連銀行壓工資性費用也難阻業績下滑,東方資產將如何挽救?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財說

四大AMC金融牌照相對齊全,旗下幾乎均涉及到保險、銀行等機構,但目前為止四大AMC所持的金融資產在同行業中鮮有佼佼者,甚至於問題不斷,這或與其收牌照過程中多是從不良中化解過來的有關。

東方資產的金融牌照很全,甚至還有其他AMC沒有的小貸牌照,截至目前,東方資產下轄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東興投資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東方前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東方邦信融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大業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和浙江融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一類子公司,業務涵蓋不良資產經營、保險、銀行、證券、基金、信託、信用評級和海外業務等。

上述的10家子公司順序基本也是在東方資產系統內戰略地位順序,基本上就是保險、銀行、證券引領前三,雖然中華聯合保險和大連銀行在東方資產體系內戰略地位高,但這兩家機構近年來問題也不少,其中中華聯合財險的問題此前在《中華聯合財險業績長期失衡,巨額罰單頻現,合規經營水平有待提升》一文中有所分析。

大連銀行在城商行體系表現也偏弱,信評機構中誠信國際也評價認為,大連銀行盈利能力持續弱化,資產質量下行壓力大,流動性風險管控壓力較大,未來仍面臨持續資本補充壓力。

《全球財說》發現,在同行業資產體量相近的銀行中,大連銀行凈利潤偏低,即便總資產高於華融湘江銀行和蘭州銀行,但凈利潤卻遠遠低於這幾家銀行。實際上大連銀行凈利潤自2019年以來就處於持續下降狀態,導致營收和凈利差距大的原因除了息差等行業共性,該行資產質量壓力也是重要原因。

此外,大連銀行經營合規方面也存不少問題,僅今年以來就受到的處罰不少,更讓外界關注的是該行董事長一職空缺已超9個月,副董事長代為履職也超過了監管期限。

董事長空懸

事實上,東方資產戰略入股大連銀行時,並非是當時大連銀行經營狀況有多好,相反,該行當時狀況甚至可用水深火熱來形容,東方資產的入股實際上也可以變相看為不良資產處置方式的一種。

資料顯示,大連銀行前身大連市商業銀行成立於1998年3月28日,經前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大連市商業銀行於2007年2月17日更名為大連銀行。後受原第四大股東實德集團拖累,資產質量惡化、凈利下降,2015年原行長王勁平被雙規,最終因收受賄賂、巨額資產來源不明等違法行為獲刑9年,且三次上訴均被法院駁回。

截至2015年底,該行資產總額2443.60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47.40億元,較2013年末更減少了396.74億元。同時,截至2015年末,大連銀行的凈利潤僅約1.29億元,較2014年末的4.77億元下降了3.48億元,較2013年末23.17億元的凈利潤更是大幅減少。此外,數據還顯示,截至2015年末,大連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達53.60億元,較2014年年末減少了19.89億元;不良貸款率雖較2014年年末的5.59%有所降低,但仍然維持在3.89%的高位。

就是在這樣的現狀下,東方資產對大連銀行進行增資入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東方資產入主後的幾年,大連銀行經營狀況迅速改善,且東方資產也對外展示出對其大力支持的態度,2021年4月大連銀行以每股3.78元的價格定向增發7.5億股,共募集資金28.35億元,中國東方資產按50.29%的持股比例認購股份,發行後持股比例保持不變。

中誠信評價認為:「近年來大連銀行持續加強與中國東方(即東方資產)各子公司的業務聯動,與中國東方的緊密程度和協同效應日益提高,考慮到中國東方的控股地位、對該行日常經營的支持記錄以及該行在中國東方體系中的重要戰略地位,中誠信國際認為中國東方具有很強的意願和能力在必要時對該行提供支持。」

但是近幾年來,大連銀行經營狀況又顯現出疲態,經營違規也頻頻出現。業績情況在此先暫緩一下,後面再分析,先說說管理經營層面。

東方資產控股大連銀行後,仍然保留啟用了原董事長陳占維,直到2018年陳占維退休才更換新的董事長,2018年6月,崔磊接替陳占維擔任大連銀行董事長,崔磊是「東方人」,曾任東方資產大連辦事處總經理,但崔磊上任當年,該行業績就已經顯現出拐頭向下的勢頭,2018年和2019年凈利均出現下滑,2020年董事長再次更替,崔磊被調任至同為東方資產旗下的東方金誠,由具備銀行從業經驗的彭壽斌接任,但也未能扭轉業績頹勢,大連銀行年報顯示彭壽斌2023年1月末辭職,後由行長王旭暫時履行董事長職責。

直到今年最新發布的三季報顯示,簽字欄仍顯示為授權代表人、副董事長王旭。截至目前,公司的公告欄也未出現新任董事長的任職信息。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九十八條規定:中資商業銀行董事長、行長等任職資格未獲核准前,中資商業銀行應當指定符合相應任職資格條件的人員代為履職,並自指定之日起3日內向負責任職資格審核的機關報告。

代為履職的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中資商業銀行應當在6個月內選聘具有任職資格的人員正式任職。很顯然已超過6個月時間,但大連銀行目前並未選出新任董事長。

東方資產對大連銀行董事長任命究竟如何考慮,外界無法得知。資料顯示,東方資產現任董事長及總裁均有央行、原銀保監工作經歷。

違規頻發

大連銀行近年來違規行為也不斷,以今年以來為例,就有不少處罰。

10月12日,交易商協會官網信息顯示,前期,經2023年第8次自律處分會議決定,大連銀行因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做市業務存在違規行為,被予以嚴重警告自律處分。目前,大連銀行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做市業務權限已被暫停,並限期整改。

現券做市業務是銀行間機構之間債券資產的一種交易方式,是指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通過持續向市場提供現券雙邊買賣報價,以及回復市場詢價請求等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的行為。2014年10月,大連銀行成為銀行間債券市場嘗試做市商,後成為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綜合做市商。

今年5月,交易商協會通報多家機構存在債券代持交易違規行為,其中就包括大連銀行。據彼時通報,大連銀行通過做市業務方式,每日滾動開展買賣方向相反、清算速度不同的現券交易,代持利率債活躍券,且規模較大。

其他業務方面也存違規而被處罰。

今年10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濱海監管分局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大連銀行天津濱海新區支行因貸款「三查」不到位,被罰30萬元;作出處罰決定的日期為2023年10月8日。

4月,大連銀行被查出相關從業人員未取得基金從業資格,因無證上崗被監管部門勒令整改。

3月,大連銀行代銷的金谷信託相關產品違約兌付,遭百位投資者聯合舉報,雖然事發後將已收取的信託報酬和代理銷售手續費全額返還,用於支付受益人相應信託本金,但對於剩餘的本息何時得到兌付,大連銀行並未作出明確的說明。

若將時間進一步拉長,2022年大連銀行就因多次審查、管理服務不到位,連收數張罰單,處罰金額合計超900萬元。

未決訴訟金額超營收水平

6月26日,大連銀行5筆不良資產債權在阿里拍賣平台公開掛牌轉讓結束,最終全部流拍。據了解,該債權轉讓起始價為9.214億元,相較其本息合計的價值而言約為3.76折出售。但最終除了吸引到12人設置提醒及1000餘次圍觀以外,卻沒有一人報名,以致最終流拍。

銀行轉讓不良資產債權,實際就是在對不良資產進行處置。大連銀行資產質量近兩年有所改善,但下行壓力仍然很大。

該行2019年至2022年及2023年9月末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92%、3.93%、2.46%、2.50%、2.59%,整體而言,較2019年和2020年不良率水平有了較大改善,但仍有反彈,且未來資產質量下行風險仍較大。

今年三季度末,不僅不良貸款率表現為較上年末上升,撥備率也較上年末下降,三季度末該行撥備覆蓋率為160.48%,2022年末為163.24%。

從貸款五級分類來看,三季度末該行關注類貸款、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貸款均上升,不良貸款餘額也上升,意味著未來該行不良貸款率繼續上行的壓力較大。

該行的未決訴訟金額偏高,已經高過了營收水平,大連銀行2022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末,以該行為原告的未決訴訟案件標的額為 690170萬元,以該行為被告的未決訴訟案件標的額為 117570 萬元。而2022年大連銀行的營業收入僅為57.75億元。

今年資本大佬盧志強被限制高消費引發關注,申請人正是大連銀行。

根據執行文書顯示,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對盧志強及其實際控制的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通海控股有限公司、泛海集團有限公司發布限制消費令,立案執行時間為2022年11月11日,申請人大連銀行北京分行,申請執行單位公證債權文書,因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

天眼查顯示,2022年11月11日,大連銀行申請執行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泛海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泛海東風置業有限公司,通海控股有限公司,盧志強,宮雪飛,執行標的3.6億元。

當然,盧志強的限消令不止大連銀行一家。

注意到,大連銀行十大股東中有六大股東存在質押凍結情形,曾經被大連實德牽連影響的陰影還未散去,現在有東方資產作為大股東坐鎮,或許新的影響不會太大,但是對該行未來資本補充會有一定影響,畢竟無法上市,內生動力又不足,發債補充有限,則只能靠股東們的「拉扯」。

由於資產質量的消耗,該行業績表現並不理想。

自2018年以來,大連銀行就一直陷於業績增長困境。2018年至2022年,大連銀行分別實現凈利潤16.31億元、12.51億元、10.04億元、8.02億元和6.5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0.14%、23.33%、19.73%、20.1%和18.79%。2022年該行營業收入同比也下降了27.27%。

大連銀行成本收入比數據也偏高,2022年末,該行成本收入比指標為42.99%,同比增長9.88%,水平偏高,顯示出該行資金使用效率低的問題。

2022年末,該行壓縮了業務及管理費,當年發生業務及管理費支出24.82億元,同比下1.46億元;其中工資性費用也同比下降了8.58%。《全球財說》對比了兩年員工人數數據,兩年員工人數相差不多,2022年還較2021年人多出一些,在此背景下工資性費用仍發生了減少。

大連銀行關聯方交易中,目前主要是與大股東發生了關聯方交易,截至今年3季度末,大連銀行向東方資產集團關聯授信業務餘額為8.2億元,分別為向上海東興投資發放貸款6億元,向北京棫霖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發放貸款2.2億元。

曾經體量能與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相提並論的大連銀行,是否還有機會重回城商行頭部的可能?路程註定艱辛!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3c38350f04e11d287eba1b3d838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