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嚴峻,救救線下實體!

2023-09-06     王新喜

原標題:形勢嚴峻,救救線下實體!

文/王新喜

線下商超大量關閉,已是一個普遍現象。今年7月,在廣州,位於淘金路的沃爾瑪購物廣場也貼出了《停業公告》。這個月,家樂福廣深門店全部關閉。

據聯商網數據,2022年聯華超市、紅旗連鎖、永輝超市、家樂福、盒馬鮮生等34家超市企業,全國關閉門店超過680家。曾一度風光無限的沃爾瑪、永輝等公司如今也陷入了困境。殘酷的現實背後,與消費習慣變遷,線下流量銳減、高房租綁架了實體等原因不無關係,也給實體商超敲響了警鐘。

外賣零售與直播帶貨的發展,商超生存空間被侵蝕

近年來,大家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外賣平台、即時電商讓消費者習慣改變了,很多人不再有去超市買東西大包小包提回家的習慣了,現在基本上是通過美團餓了麼天貓京東超市等平台下單,像沃爾瑪、華潤萬家等這種傳統大型超市,都在接入外賣平台加快線上發展。

與此同時,還有京東、阿里、美團的社區團購加入內卷,讓商超行業競爭激烈空前,隨之迎來的是很多實體客流量無法支撐,只能關門了。

其次是直播帶貨對線下實體的衝擊也非常大。畢竟,直播帶貨很多產品品類本身都是商超裡面的品類,比如酒類零食等食品、化妝品、生活用品等產品。直播帶貨賣的越多,商超的需求相當於就被提前透支了。前段時間的618,廣東網紅夫妻11場直播帶貨,足足賣了11個億。11個億,是多少商超,多長時間才能辦到的呢。

線下實體房租綁架了商超實體

現在線上線下的競爭非常激烈,背負高房租門店、員工運營等成本的實體零售,營收壓力非常大。

根據業內透露,廣州城中村一個的30平的門臉房,大概要1萬3一個月,每天營業額大概在3千左右,3000的營業額若按照20%的凈利潤來算,一天賺600元,一個月是1萬8,交完房租,到手5000元,這其中還沒有算水電運營維護等其他的開銷,但是一個門臉房或者是一個商超要做到20%的凈利潤,其實是非常難的,這已經是一種理想的情況。

簡單來說,房租太貴,對實體店造成了重大打擊,辛苦到頭來給房東打工。當前房價下跌,怎麼把實體商鋪房租打下來,給線下實體留活路,可能是很多城市當下需要思考的。

線下人流銳減,如今商鋪租金的定價模式還停留在過去

而從目前各種線下商鋪租金的定價來看,其實還是按照十年前那種人流量在定價,現在的人流與消費很大一部分都被分流到線上,這意味著現在線下商鋪的定價已支撐不了它的價格了。

現在出去逛街,可以看到的人流量下降的很厲害,尤其是商超、家電城等場景。筆者在廣州番禺市橋這邊,明顯感覺附近的實體商鋪、人流量比過去更蕭條。一些商鋪開著開著就關門了。

根據某短視頻博主爆料,今年在廣州市荔灣區人流量最大的步行街,大量商鋪一片連一片倒閉,繁華落盡,再也回不到從前。這也是很多地方的一個縮影。

筆者曾經有一次在路上逛街,去附近借用一下洗手間,進了一家數碼家電城,在非周末的下午2點左右,偌大的數碼家電城二樓,空蕩蕩的只有我一個人,結果是整個二樓6、7家賣家電的銷售人員都圍了過來,問我需要買什麼,顯得頗為尷尬。上完廁所離開之後,第一個直覺是現在實體的生意真的不好做,逛街的人流量,相對於過去,少的不是一丁半點。

在如今外賣平台,電商平台競爭激烈,線下人流如此銳減的情況下,背負高房租、人工水電、運營等成本的實體店,未來真的非常堪憂。

因為在以前,貴有貴的道理,人流大,買東西的人多,房租貴,少賺一點還是能活。但現在現在街上提著大包小包買東西的人還有多少呢?我們憑直覺就能感受到,現在實體店根本支撐不了高房租,但是很多房東不這麼想,他覺得租金不漲已經在讓利了,你讓他降幾成租金,那他寧願不放租,反正很多房東也不差錢,他覺得即便空著也比便宜租給別人要好。

山姆為代表的倉儲會員模式對傳統商超的衝擊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商超都虧本,要交會員費才能入場購物的山姆會員店卻人山人海,在中國開一家火一家。前段時間深圳山姆泡麵桶炒至500元仍遭瘋搶。山姆會員中國用戶超400萬,一年光靠賣會員服務就能收10個億。

山姆會員店火爆也對國內商超形成了衝擊,前段時間包括盒馬、美團都向山姆發起了價格戰。

不過家樂福也曾試過通過會員倉儲店轉型,但都失敗了,今年4月,家樂福接連關閉上海成山路店和中山公園店2家會員店。

原因在於,山姆能火,源於山姆的優勢根源一是大量進口,二是集中採購。

但山姆沒有進口低質量商品,產生了「優選」效果。而因美國、澳洲等在農業強勢的國家肉類產品的成本優勢,又產生了山姆部分肉類產品相比國內產品強勢。

而集中大量採購自然產生相對低的價格,部分品牌專門為山姆訂製了大包裝產品省下包裝成本,也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山姆單價的優勢。

不貴+品質讓人放心,國內很少有這種量大實惠,但又能確保品質的商超,尤其是國內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網友關注、希望解決但一直存在的痛點。信任價值與稀缺品質商品價值。這些門檻,很多商超都做不到。

實體再也回不到從前,但實體店還是要開下去

家樂福的問題存在於國內很多實體零售、線下商超店身上。實體再也回不到從前,但實體店還是要開下去。

大量商超在高房租成本之下,低價內卷只能導致產品品質缺乏競爭力,缺斤少兩、食品安全問題也難以解決,陷入惡性循環。

當下的形勢很嚴峻,我們需要思考給實體零售留一條活路。

很多年前,一篇《英國人評論中國電商》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位英國爵士對電商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允許電商如此快速發育,這是社會經濟管理的嚴重失誤。爵士認為,商業有其基本規律,它的作用不只是買賣商品,而更重要的一個作用是把人、公眾吸引到大街上去產生「隨機消費」,比如人們逛街買衣服的時候可能會隨機產生更多的其他消費,線下經濟更能拉動社會消費並促進就業。

在當前,過度發展電商的結果就是線下流量越來越少,產生線下隨機消費的可能性越來越少,在當下的階段,國內為了刺激、擴大消費傷透了腦筋,但怎麼讓更多的人在線下消費是關鍵。

廣深家樂福離場只是眾多線下零售生意不好做的一個縮影,雖說這是舊事物代替新事物,但實體的繁榮在當下的意義非常大。救救線下實體,可能已是當務之急。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智能新連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3af8a52761d1cb595953fec20200d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