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反哺農業2.0,德國化工企業如何賦能農業

2022-10-17     35斗

原標題:工業反哺農業2.0,德國化工企業如何賦能農業

本文來自35斗公眾號,作者蔣宇飛。

引言: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呈剛性增長。然而,近年來農產品生產受到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增產的困難越來越大。因此,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我國農產品生產效率的最佳途徑,其中農化產業是連接工業和農業的重要橋樑,農化產品是保障農作物生產質量的必需品。

7月25日,美國《化學與工程新聞》公布「2022年全球化工企業50強」,其中德國企業至少占5家,包括巴斯夫(BASF),贏創(Evonik)、拜耳(Bayer)、林德(Linde)等享譽全球的頂尖企業,巴斯夫常年穩居化工企業榜首。

德國化工行業的主要特點是其雄厚的創新實力和巨大的生產率增長潛力。近年來,依靠其跨學科人才儲備和創新研究,德國化工巨頭們越來越多地從生產大宗產品或散裝化學品轉為生產精細及特種化學品,甚至轉向農化產品領域,走向工業反哺農業的道路。

目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反哺農業的重要階段,通過海外案例分析,找差距,提水平,舉一反三,有利於推進工業反哺農業進程。本篇將分別研究分析德國農藥龍頭企業巴斯夫、飼料級胺基酸龍頭企業贏創,為我國農化企業的發展提供借鑑意義。

一、農藥篇 巴斯夫(BASF)

1. 內生式增長,外延式併購

1865年,巴斯夫公司的前身——巴登苯胺鹼廠創建於德國西南小鎮曼海姆。1869年,巴斯夫公司的化學家卡洛與拜耳公司格雷貝和李普曼合作,人工合成了茜素染料,為巴斯夫公司打開了通往世界市場的大門。隨後,巴斯夫公司又發明了曙紅、槐黃和偶氮等新染料,奠定了它在染料產業的領先地位。

圖片來源:BASF官網

1914年,林博格霍夫農業研究站成立,用於開展對肥料和作物生理的調查研究工作,標誌巴斯夫正式涉足農業領域。從此,這家化工巨頭企業不斷通過內生式增長和外延式併購,躋身世界農藥公司前列。2021年,在Agropages 世界農化網公布的全球農化公司二十強榜單中,先正達植保以133.01億美元銷售額蟬聯榜首,拜耳作物科學以114.36億美元位居第二,巴斯夫以77.13億美元排名第三。

表:巴斯夫農業部發展時間線 來源:巴斯夫官網 35斗整理

2021年巴斯夫銷售額(億歐元,%)來源:巴斯夫官網 35斗整理

目前,巴斯夫業務範圍涵蓋化學品、材料、工業解決方案、表面處理技術、營養與護理、農業解決方案六大領域。2021年,巴斯夫實現銷售額786億歐元,同比增長33%。其中,農業解決方案部銷售額82億歐元,占比10.4%。

2021年農業解決方案部銷售額(百萬歐元,%)來源:巴斯夫官網 35斗整理

在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銷售額中,除草劑占比31%,殺菌劑占比30%,殺蟲劑占比11%,除草劑和殺菌劑銷售額基本持平。種子和種子處理業務占比也逐年增長,合計占比28%。

2. 不斷擴大產品線,助推農業可持續發展

據悉,巴斯夫每年投入達9億歐元左右,為農業創新提供大力支持。到2028年,巴斯夫將推出30餘款新產品,最高銷售額將有潛力超過60億歐元。

2018年,巴斯夫完成了對一系列拜耳業務及資產的收購,該交易與巴斯夫現有的作物保護、生物技術以及數字化農業業務形成戰略互補,標誌著巴斯夫進入種子、非選擇性除草劑,殺線蟲劑種子處理的新領域。

巴斯夫的殺菌劑業務研發歷史最久、產品種類最為廣泛,每隔幾年巴斯夫都會有新的原藥成分登記上市。1996年,巴斯夫推出防霜霉病殺菌劑Brio,標誌著殺菌劑技術上的新突破。巴斯夫前五大殺菌劑依次為: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醯胺、氟環唑、啶醯菌胺、葉菌唑。2017年,首個專利生物殺菌劑Serifel 進入美國市場,標誌著巴斯夫進入生物殺菌劑領域,該產品可用於葉面噴施,對白粉病有效。

巴斯夫的除草劑業務發展時間早,銷售量逐年增加。2000年,巴斯夫收購美國氰胺公司,二甲戊靈除草劑迅速成為公司重要產品。隨著巴斯夫收購拜耳部分業務後,巴斯夫的除草劑獲得了重要增長,實現了對殺菌劑的反超,成為公司第一大產品類型。目前巴斯夫的除草產品主要有二甲戊靈、草銨膦、甲氧咪草煙、苯嘧磺草胺、氯甲喹啉酸。

殺蟲劑是巴斯夫農業板塊相對弱勢的產品,原藥和製劑產品種類較少,並且發展時間較晚。2003年,巴斯夫收購拜耳公司的氟蟲腈產品,彌補了其在殺蟲劑方面的不足。

近年來,巴斯夫開始涉足整個農業的上下游領域,從產品到方案,希望構建一個完整的作物體系,提升用戶的體驗。除了農藥外,其所涉及的領域包括種子、植保、數字化,以及可持續化發展。農業可持續化是巴斯夫一直堅持的發展理念,即將可持續發展的領先指標全面融入早期研發及後期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中,包括各個重要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如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等領域。

內生式增長、外延式併購,是巴斯夫在農藥領域躋身全球前列的主要推動力。不斷擴大產品線,助推農業可持續發展,巴斯夫在不斷探索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道路。

二、飼料級胺基酸篇 贏創(Evonik)

1. 贏創,全球最大動物飼料胺基酸工廠

贏創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特種化工企業,公司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贏創的前身是由多家公司合併而成,其中一家便是眾所周知的德固賽。德固賽成立於1873年,經過多年的發展,其業務從冶金轉向化工。

圖片來源:EVONIK 官網

2007年9月,德固賽正式更名為贏創工業集團,成為全球領先的特種化工企業。贏創共有四大業務部門,分別為特種添加劑、營養與消費品、智能材料和功能材料。2021財年,贏創創造了約150億歐元銷售額,營業利潤(調整後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達23.8億歐元。

2021年贏創各大業務部門銷售額 數據來源:贏創官網 35斗整理

贏創在動物營養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蛋氨酸、蘇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產,並長年保持飼料級胺基酸銷售額第一。動物營養隸屬於營養與消費化學品部門,得益於持續走高的市場需求與售價上漲,2021年該部門銷售額增長19%,達35.6億歐元

2. 布局三大國際生產中心,成本優勢顯著

2020年,贏創宣布整合DL-蛋氨酸生產資源,將其集中到三大國際生產中心,美洲、歐洲和亞洲。其亞洲生產基地位於新加坡,蛋氨酸年產量能達到30萬噸,是贏創最大的蛋氨酸工廠。

作為全球領先的蛋氨酸生產商之一,贏創動物營養業務線北亞區副總裁曾表示,贏創致力於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和逆向整合以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憑藉成本優勢和優質產品加強市場地位。

在動物營養與健康領域,贏創將其解決方案視為一個整體的系統:分別是以「低蛋白日糧」為代表的基礎飼用胺基酸產品、提高動物健康水平的創新可持續解決方案,以及提高整體養殖效率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所謂「低蛋白日糧」,即在科學認知動物胺基酸需求和飼料原料胺基酸供給的基礎上,通過添加合成胺基酸,降低日糧中的粗蛋白水平,並精準滿足動物平衡胺基酸的需求。

同時,贏創正在積極布局精準畜牧領域,藉助數字化工具和服務,推動動物養殖的高效管理和數字化轉型。贏創動物營養業務線北亞區市場總監王旭博士曾表示,「精準養殖的一個主要支柱是持續收集和監控從飼料到動物健康狀況的各種養殖數據。基於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結合動物營養領域的專業知識,更好地了解單個動物的需求。」

2020年7月,對睿畜科技的投資便是贏創布局數字化養殖技術的縮影。睿畜科技是一家致力於建設畜牧業基礎設施的智能養殖科技公司。基於多維度生豬數據採集與分析,睿畜科技已實現生豬健康監控、疫病早期預警、排卵期的精準預測以及飼料的精準投放,提升萬億規模養豬行業的生產效率

從傳統化工領域到提供動物飼料產品,再到為動物養殖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贏創一直通過內部優化和外部併購以更貼近終端用戶的需求,為客戶帶來更健康、更高品質的產品供給。

三、小 結

工業反哺農業的途徑眾多,其中農化產業是連接工業和農業的重要橋樑,農化產品是保障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更好更快發展的助推劑。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內部產品線升級和外部併購,德國化工巨頭們紛紛布局農業領域,賦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正處於工業反哺農業的關鍵階段,國產傳統化工企業如何從化工領域轉型,助推農業的發展,或許能從德國化工巨頭的發展邏輯中找到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134c92e73f04a8444fba6e22092ab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