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原霸主到任人欺負,從廣納賢才到人才逃離,魏國是怎麼衰落的

2023-12-20     郝傑

原標題:從中原霸主到任人欺負,從廣納賢才到人才逃離,魏國是怎麼衰落的

魏國興盛了兩代半,起於魏文侯,終於魏惠王。魏文侯禮賢下士、廣招賢才、任用李悝率先開啟變法,魏國快速崛起;魏武侯、魏惠王父子,戰略決策失誤、不重視人才,導致魏國慢慢跌下了霸主之位,淪落到左右逢源、卑躬屈膝的地步。

一、魏國的崛起

魏國的崛起,主要歸功於一個人——魏文侯,這個人不但能幹,而且還很長壽,在國君的位置上乾了51年。要是把中國的歷代君主排個名,絕對能排帶前10名。

1、先說文治方面。

魏文侯拜孔子的弟子子夏為師,要知道子夏當時已經80多歲了,是當時的泰斗級人物,具有極大的號召力;其他國家的士子,聽說魏文侯非常尊重人才,就紛紛到魏國來了。

三家分晉初期,魏國還是個不起眼的小國,有才的士子還不屑於去,短短几十年,魏國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文化中心。概括起來就是,魏文侯在增強國家軟實力方面,做得非常好。

2、再說武治方面。

三家分晉時,趙國最勇敢、出力最多,得到的實惠也最大,魏國和韓國差不多;嚴格的說,還不如韓國,因為魏國的國土是零零碎碎的好幾塊構成,沒有連在一塊,萬一發生戰爭,很容易被切割、侵占。

魏文侯先是通過置地交換的方式,將國土連到一起;然後大膽啟用名將吳起,侵占了秦國的河西之地,魏國的生存空間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再接著向東拓展,後來的國都大梁就是從楚國手裡奪過來的;派樂羊攻打中山,在韓趙兩國中間插了顆釘子。

3、次說國家戰略方針。

魏文侯的最高戰略方針就是聯合韓國、趙國一起對外擴張,三晉聯合,誰也不是對手,天下無人敢惹,但這個方針的實施破經歷了一番磨難。

趙國自恃強大,看韓國很不順眼,就找上門來,準備聯合魏國一起滅韓,魏文侯不同意,因為魏國處在中間,找過不敢貿然出手。

之後韓國聽說了這件事,也派人到魏國遊說,同樣的,魏文侯也拒絕了。

為了這件事,魏文侯落下了不少埋怨,後來聽說了真相,對魏文侯佩服不已,都決定聯手發展。

4、最後說變法圖強。

魏文侯廣招人才,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集合在一起辦事,時間長了就發現現有的制度阻礙了國家進步,互相交流經驗,就開始了改革。

最後李悝綜合了自春秋以來,各個國家的變法情況,彙編到一起,就是後來非常著名的《法經》。李悝不僅是理論家,還是一位實踐家,在魏文侯的支持下,魏國開啟了戰國史上最早的一次變法,在改革紅利下,魏國快速強大。

二、魏國的衰落

1、魏武侯繼位後,從表面上看,魏國還在發展壯大,實際上已經危機四伏了。

首先,魏武侯趕走了吳起,任用公叔痤為相,之後魏國就沒有什麼出色的人才了。

其次,魏武侯公然支持趙國公子朝作亂,三晉聯盟被打破,趙魏明爭暗鬥了很多年。

再次,魏武侯沒有明確的戰略意圖,儀仗國力強大,四處樹敵,埋下了隱患。

最後,中山國復國,魏國制止不了,軍事行動失效,前面的攻打白忙活了。

魏武侯還乾了一件蠢事:沒有指定繼承人。在他去世後,兩位公子大打出手,韓趙聯軍差點廢了魏國。

2、魏惠王繼位後,三晉全面開撕,秦齊楚崛起

魏惠王上位後,為了報復之前韓趙兩國的圍攻(趙國建議殺了他),對韓趙兩國的軍事打擊不斷升級,這是一個大昏招,原因在於:

首先,魏國實力受損,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落敗,魏國精銳損失慘重;

其次,齊國、楚國、秦國趁機崛起,甚至連舊都安邑都失手了;

最後,魏國少了兩個可靠的盟友,之後和韓國一起,備受諸侯欺凌蹂躪。

這就是魏國的興盛和衰落史,看完後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討論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fc460d46ee45e4fbefb6cbcd35b8f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