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是如何一步步在國內成為「小眾愛好」的

2023-02-02     深度文娛

原標題:美劇是如何一步步在國內成為「小眾愛好」的

2022年的美劇市場很熱鬧,有大IP劇,如製作經費堪比電影的《力量之戒》《龍之家族》;有劇N代,如《怪奇物語第四季》《風騷律師第六季》,還有經典影視衍生劇——掀起一股哥特熱潮的《星期三》(衍生自《亞當斯一家》)。

海外觀眾對這幾部劇集褒貶不一,但播放量都很喜人。大IP和綜N代無需多說,就說播出前因為是衍生劇而讓人捏把汗的《星期三》,才播第一集就成了Netflix最火劇集,開播3周拿下10億在線觀看總時長的超強播放成績,並登頂83個國家觀看榜單榜首。

有意思的是,這些爆火的美劇在國內市場的關注度並不算高。有IP加持的《力量之戒》《龍之家族》算是自帶關注度,但從討論情況來看,很多人只看了前幾集就選擇棄劇跑路,而在海外成績斐然的《星期三》在國內的關注點更是「跑偏」,美妝及穿搭博主會示範如何模仿女主的哥特妝容及穿搭,真正去看了劇集本身的人反倒不多。

遙想上世紀美劇在國內攻城略地,一度有壓倒國劇之勢。一晃40多年過去了,製作更精良、題材更豐富的美劇怎麼反倒成了少數人的愛好了。

美劇觀眾何處尋

春江水暖鴨先知,最先感受到美劇不再火爆的,恰恰是美劇觀眾本身。

一位美劇觀眾透露,20年前還是中學生的他在同學的推薦下看《老友記》《慾望都市》,那時候身邊看美劇的同學很多,網上的同好也一抓一大把。而去年,《龍之家族》和《力量之戒》熱播,他想找人一起追劇討論,卻發現安利根本賣不出去。

「震驚了。這種大製作,大IP的美劇安利居然賣不出去,我真的沒想到。」

這位美劇觀眾的遭遇並非個例。早在2021年末虎撲論壇就有網友發帖,指出國內各種網站和app的美劇論壇及討論區的熱度都很低,且貼子數量和互動人數都不多,並懷疑「美劇在國內的關注度是不是越來越低了?」而這個帖子的評論區,幾乎所有人都同意他的判斷:美劇在國內的關注度確實在下滑。

而從豆瓣各劇集小組的創建時間及組員人數,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論。都是海外熱播劇,《龍之家族》首播時間為2022年8月21日,同名劇集小組目前組員數為3.3萬人,而2022年12月30日播出的韓劇《黑暗榮耀》,同名劇集小組組員數已達2.3萬人。

在微博,各美劇超話的活躍度及人數,也遠不如日韓劇及國劇,有時候甚至會弱於泰劇。或許有人會反駁,稱美劇觀眾年齡層較大,以30+人群為主,這類觀眾不願意參加討論。但這種辯白本身就是無力的,與他人分享看劇心得,是人之常情,很多國產劇、日韓劇的主體受眾,都是30+甚至40+的觀眾,但他們依然有討論需求。

一方面,國內美劇觀眾討論無門,各類社交APP的美劇區越來越少甚至直接被合併。另一方面,沒有IP加持、非劇N代的美劇,越來越難被中國觀眾看到。

去年在國內社交平台掀起過些許水花的美劇,幾乎都是「出身名門」。

《龍之家族》是全球大熱劇《權力的遊戲》前傳,作者馬丁也幾次在社交平台上為這部劇造勢,而且當年《權游》熱播時,觀眾就對於坦格利安家族過去的輝煌史很感興趣,這部劇發布定妝照時,微博上還有人為了「演員貼不貼臉」而論戰。

《指環王》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是全球影史上最濃墨重彩的篇章。這六部電影主要著墨於托爾金系列小說中的中土世界第三紀元,《力量之戒》則把時間線向前推進3000年,講述第二紀元的故事。電影中凱特·布蘭切特扮演的人氣角色加拉德瑞爾,則是力量之戒的女主,也算是自帶吸引力光環。

與《權游》《指環王》的影響力相比,《亞當斯一家》自然有些遜色。而作為它的衍生劇的《星期三》,在國內的關注度就只停留於女主穿搭、妝容的程度。

而沒有IP加持,非劇N代的原創美劇,能在國內引起廣泛討論的只有《致命女人》《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等少數幸運兒。前者與華裔女演員劉玉玲擔綱主演有關,後者則吃到了當時國內脫口秀爆火的紅利。

美劇入華四十年

美劇在中國是有過高光時刻的,它甚至是不少國內電視人入行的啟蒙者。

1980年,中央電視台譯制部引進《大西洋底來的人》,這也是國人看到的第一部美劇。星期四守在電視機前等著《大西洋底來的人》播出,是許多60後、70後的集體回憶。這部劇在國內的高關注度,甚至掀起了時尚風潮——年輕人競相佩戴麥克鏡(蛤蟆鏡),並模仿劇中人的語氣「我是一根從大西洋飄來的木頭」。

同年10月份,《加里森敢死隊》引進播出。與科幻感十足的《大西洋底來的人》相比,《加里森敢死隊》更硬漢,也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國人的認知——英雄不一定都是「好人」,失足青年改過自新,也可以成為英雄。

時至今日,都有人在討論,《加里森敢死隊》到底多少集,國內的引進版是不是不全,最後那個略顯倉促的結局是不是壓根就不是真·結局。

1990年,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美劇在上海電視台首播,它就是《成長的煩惱》。在80後心中,它與《我愛我家》並稱家庭劇兩座大山。這部劇沒有英雄、沒有奇幻,有的只是Seaver一家吵吵鬧鬧的溫馨日常。而劇中傑森夫婦的啟發式教育,也給了中國父母不少啟發。

《成長的煩惱》圍繞著家庭展開故事,而《老友記》則讓80後和90後們對友情、愛情有了不一樣的認知。就如前文那位美劇迷一樣,《老友記》算是90後們的美劇開蒙,當時還有不少培訓名師,提出「用《老友記》學地道表達」,狠狠地蹭了一波熱度。

《老友記》之後,美劇在中國進入百花齊放時代。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電視不再是人們收看劇集的唯一渠道,網際網路的便捷性使得大批美劇得以進入中國觀眾視野,那也是美劇在中國最輝煌的時代。

為愛發電的字幕組,在那個時代得到了蓬勃發展,有些字幕組甚至在後來得到了資本青眼。而如今觀眾最耳熟能詳的經典美劇,《生活大爆炸》《緋聞女孩》《絕望的主婦》《越獄》等,幾乎都誕生於那個時期。

「無論什麼題材的美劇都有人看,就連LGBT題材也很有市場。」美劇的火爆,也順勢帶火了英劇、西語劇甚至部分東歐劇,而那也是美劇最後的黃金時代。

國人看美劇,多是通過網絡下載或在線觀看盜版,這種行為本身就踩在灰色地帶,遲早會引來監管。2009年,優酷率先成立美劇頻道, 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引進美劇,並在國內視頻平台播放。隨後,騰訊視頻、搜狐視頻等也紛紛成立美劇頻道。

2014年,因相關政策調整,視頻網站引進美劇的動作被叫停,大量已經引進的美劇下架。美劇傳播再度「轉入地下」,但與千禧年不一樣的是,這一次美劇在中國的影響力和受眾數量逐漸下滑,徹底成為了小眾愛好。

美劇衰落誰之過

美劇入華四十年,經歷了由盛轉衰的過程。它的衰落,與國劇的崛起有一定關係。

雖說觀眾總詬病國劇的種種問題,但必須承認的是,這幾年國劇已經在向好發展,懸疑劇、權謀劇等,均有佳作誕生。而且於國人而言,國劇的文化背景及三觀顯然比美劇更容易引起共鳴,也更容易理解。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海外劇,日韓劇甚至泰劇,近年來的影響力都要勝過美劇,東亞及東南亞都屬於同一文化背景,價值觀等方面更互通,爽感也差不多。

而美劇自身也存在一定問題。流媒體平台的崛起,使得美劇的廝殺變得更加殘酷,為了爭取平台續訂,不少美劇製作團隊會選擇在前1-3集「放大招」,刺激播放量及討論熱度,以期平台看到成績後立刻續訂。這種做法導致了當下許多美劇,越到季終,劇集質量越拉胯。

為了爭取長期續訂,美劇也開始搞注水,明明幾集就可以拍完的東西硬是拖到十幾集甚至更長。開頭驚艷,中間注水,結尾爛尾,幾乎已經成為當下美劇的通病。部分國內的老美劇迷,就是因為這種情況而流失。

也有人提出美劇在國內關注度下滑,是因為字幕組的生存空間被擠壓,沒有漢化的情況下國人的英語水平很難直接「啃生肉」,這是導致美劇不火的原因。但這種觀點也並不夠嚴謹,被擠壓的不止是美劇字幕組,日韓劇字幕組也一樣。但這幾年熱門韓劇卻並不少,做韓劇的字幕組也層出不窮,說到底,有需求才有市場和發展,做美劇的字幕組越來越少,還是與受眾不多有關。

而當年美劇引進被叫停,視頻網站的美劇被大量下架,引來不少網友叫好,「視頻網站別來沾美劇,誰要看刪減版」。但事實卻證明,視頻網站是美劇在國內傳播的重要一環,在國內最後一部引起大規模討論的《權力的遊戲》,正是在騰訊視頻播出的。

對於已經習慣看美劇的觀眾來說,視頻網站的存在確實可有可無,因為他們知道收看「原汁原味」的美劇的渠道,日常也會關注最新美劇上架的消息。

可對於普通觀眾而言,美劇沒有什麼特殊性,如果能在日常的渠道看到就看,看不到就轉去看其他劇集。視頻網站的存在,正是搭建起普通觀眾與美劇之間的橋樑。刪減版確實有可能影響觀看體驗,比如會造成前後劇情的不連貫,但有得看總要好過沒有。

「以前《權游》能在視頻網站上看,那我就追了。現在《龍家》又要自己下載,還要去找字幕,太麻煩了所以沒追。」追《權游》而棄《龍家》的人並不少,觀看不夠便利,是他們選擇放棄的原因。這麼看來,放開視頻網站的美劇採買限制,美劇或許還有機會再度復現輝煌。

此外,現在的觀眾,觀看習慣也從大屏變成了小屏。隨著視頻網站美劇被下架,看美劇又回歸十幾年前「自己動手,刀耕火種」的狀態,這顯然並不符合當下觀眾「碎片時間,想看就看」的觀看習慣。

美劇不再火爆並成為小眾愛好,是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的結果,也是難以改變的既定事實。或許對於部分美劇愛好者而言,美劇轉為小眾正合心意,「省得什麼人都來看美劇」。只是在別人熱烈討論劇集時,不知道他們的心中是否會泛起一絲寂寥的味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f25dd9d620e636cb242edeb000fbf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