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的小華今年讀初二,他本是全家的驕傲,因為她既懂事,學習成績又好。然而從前段時間開始,他突然變得不愛學習了,每次一回到家,不是忘了寫作業就是作業,寫到一半就去看動畫片、玩遊戲,心思全然不放在學習上。小華在學校的表現也讓人頭疼,他的班主任已經不止一次找到小華的媽媽,反映他的斑斑劣跡。他不僅自己不好好學習,還帶動身邊愛玩的同學一起對抗老師,不認真聽講,不寫作業,小華媽媽又是著急又是擔憂,並為此大吼大叫的教訓了她好多次。每次小華都保證不再這樣做,卻總是重蹈覆轍,繼續過著他逍遙的生活。
面對這種情況,小華媽媽有些束手無策了。孩子對學習活動表現出來的無趣、冷淡、帶滿、厭倦等消極情緒和行為方式,都是青少年學生常見的厭學表現。調查數據顯示,厭學的孩子所占比例較大,厭學情緒已經成為了當代學生的主要情緒問題。中小學階段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為什麼會有學生出現厭學情緒呢?這其中既有家長培養方法不當的原因,如過分溺愛或放任自留,要求過嚴或態度粗暴等,又有孩子本身的主觀因素,如缺乏求知慾望和學習動機,學習方法欠妥,學習上缺乏成就感,頭腦中存在著不求進取、讀不讀書、無所謂的消極思想等。
那麼,媽媽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厭學情緒呢?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一、創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媽媽們可以針對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與孩子共同制定一份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學習作息時間表,但不必完全改變家庭日常生活規律。另外,媽媽們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嚀萬囑咐,對孩子嘮叨個沒完。
二、關注學習的過程和細節媽媽們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與變化過程,平時要多交流,請檢查,常監督。與此同時,還要關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細節,與孩子一起分析學習方面的優劣勢、學習方法是否有效,學習和玩耍怎樣結合等,然後揚長避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幫助孩子樹立必勝的信心信心是前進的動力,進取是成功的根本。媽媽們平時要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恐懼情緒,鼓勵孩子克服困難,積極開動腦筋,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在孩子每一次作業、考試或是成長中有進步時,媽媽們都應該有意識的表揚,並給予充分肯定,以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
四、做好家校聯繫家庭與學校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兩個主要場所,然而他們往往是分離的,這對孩子的教育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利的因素。家校聯繫便於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日常行為。一旦發現孩子有厭學、不想繼續讀書等傾向,可以及早找出根源,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導,使孩子發生轉變。所以,媽媽們平時應該多與學校溝通,全面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態,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