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劉德秀(8)

2023-09-13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劉德秀(8)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劉德秀(8)

賀新郎·西湖

[宋]劉德秀

雨沐秋容薄。瑩湖光、琉璃千頃,浪平如削。步繞湖邊佳絕處,時涌瓊樓珠閣。記一一、經行皆昨。十萬人家空翠里,借姮娥、玉鑒相依約。卷霧箔,飛煙幕。〇天機雲錦才收卻。放芙蓉、岸花十里,翠紅成幄。向晚買舟撐月去,笑引銀漢共酌。醉欲起、騎鯨碧落。試喚坡仙哦妙句,問淡妝、此夕如何著。只雲月,是梳掠。

劉德秀,自號退軒。生於高宗紹興五年。孝宗隆興元年五月後至孝宗乾道三年,南康軍司戶參軍。約乾道九年至孝宗淳熙三年,桂陽軍軍學教授。淳熙六年至九年,提領戶部犒賞酒庫所幹辦公事。九年至十二年,知潭州長沙縣。十二年至十五年,知潭州湘潭縣。十五年至光宗紹熙元年,四川制置安撫使司參議官。紹熙元年至五年,權發遣重慶府。五年,大理寺主簿。山陵使屬官。

紹熙五年(1194)九月至寧宗慶元元年(1195)四月,監察御史。元年二月或三月,階官轉朝奉大夫。

宋·佚名《劉公行狀》曰:紹熙五年九月,除監察御史。巡視江南一帶。慶元元年二月,轉朝奉大夫。

宋·曾維瑱《劉公墓碑》曰:紹熙五年九月,擢監察御史。慶元元年三月,朝奉大夫。」

按,以上所記德秀轉朝奉大夫的具體時間,相差一月,未知孰是。

宋·曾維瑱《退軒先生傳》曰:轉朝請郎。監察御史。

宋·劉時舉《續宋編年資治通鑑》卷一一《宋光宗·甲寅紹熙五年》曰:九月丁卯,劉德秀為監察御史。時趙汝愚奏,乞令近臣舉御史。許之。始議除兩人,諸公舉吳獵者最多,名在其首;游仲鴻次之。德秀為大理寺主簿,與侂胄深交,侂胄乃諭中司,令薦德秀。因以內批令兼用中司舉者一人,德秀遂與吳獵並除。

宋·佚名《兩朝綱目備要》卷三《光宗紹煕五年甲寅》所載相同。

按,「趙汝愚」,時為右丞相。

「吳獵」,時守秘書省正字。

「游仲鴻」,時為幹辦諸司糧料院公事。

「侂胄」,韓侂胄,時為樞密都承旨。

「中司」,御史中丞的習稱。御史中丞,御史台的長官。監察御史是其下屬。

「內批」,宮內傳出的聖旨。

監察御史,官並不大,但可以監察百官,地位很重要。故韓侂胄要竭力安排自己的親信劉德秀擔任此職。

《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一九曰:慶元元年二月二十四日,朝散大夫、權工部侍郎、知臨安府徐誼放罷。以監察御史劉德秀言誼素無士行,河附(按,當作「阿附」)權臣,詞狀淹積,盜賊公行。

宋·滄洲樵叟《慶元黨禁》曰:慶元元年乙卯二月二十四日庚辰,御史中丞何澹、殿中侍御史楊大法、監察御史劉徳秀、劉三傑論汝愚冒居相位,今其罷免,不當加以書殿隆名、帥藩重寄,伏丐寢其福唐之命,令其職名奉祠,杜門省咎。

按,韓侂胄唆使其黨右正言李沐奏罷右丞相趙汝愚。汝愚罷相,寧宗初擬任命其為觀文殿大學士、知福州。而御史台的監察官員何澹等反對此項任命,認為趙汝愚任宰相不稱職,罷免後不應給以「觀文殿大學士」這樣的「書殿隆名」,差以「知福州」這樣的「帥藩重寄」,請求撤銷對趙汝愚的這項任命,責令他以祠祿官的虛銜閉門思過。

「福唐」,即福州的別稱。

「奉祠」,這裡是對被貶黜官員的一種懲罰性安置。不予以有實權的差遣,而給以祠祿官的虛銜,投閒置散。

由於御史台官員何澹等秉承韓侂胄的旨意,合詞反對,寧宗只好聽從他們的建議,改命趙汝愚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aa41c2ecf03fce7feb9df5218d41f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