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老話:「寧可房倒塌,不可屋破殺」,為何有如此之說?

2023-05-02     關山聽風

原標題:鄉村老話:「寧可房倒塌,不可屋破殺」,為何有如此之說?

過去農村有一些人,與兄弟和鄰里關係不睦時,只顧自己一時痛快,損害他人利益,不僅讓家庭蒙羞,也有損於整個村莊的聲譽。

農村傳統俗語中,有一些俗語對兄弟和鄰里關係,起到勸導的作用。這裡給大家解讀的一句俗語:「寧可房倒塌,不可屋破殺」。

這句話中的前半句中的「房倒塌」,比較好理解,就是房屋年久失修後,經過多年風吹雨打後,終於支持不住而倒塌了。

比較難理解的是後半句中的「屋破殺」。「屋破殺」俗稱為「破家殺」,出自明代萬曆年間,由王君榮編著的《陽宅十書》,原文是這樣的:

「凡人住屋拆去半邊及中間,拆去者謂之破家殺。」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但凡有人居住的房屋,如果拆去了半邊,或者拆去了其中的一間,這就叫破敗之家,對拆房屋的人很不好。

這種現象,顯然在明代的農村就已出現,雖然有了「破家殺」的告誡,可是,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種現象並沒有絕跡,仍然有極少數人家住在「半邊屋」內。

過去農村,由於經濟水平不高,多數人家生活比較貧寒,建造住宅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農村有「起屋造房,晝夜不眠」之說,說明過去農村建房,既要節衣縮食,勒緊褲帶過日子,還要勞心費力。

普通人家,修建一座房子,要經過一兩代人的共同奮鬥,才能完成。

過去普通農家,只要自家房屋還能勉強擠得下人,一般不會輕易建新房子,只有實在擠不下了,才考慮建房。正因為如此,過去農家把建房視為最消耗家財的事情,農村才有「若要人窮,勸人起屋」之說。

過去農村的房屋和田土這兩項,是一個家庭主要的家產。兒子大了要分家,分給兒子們的家產主要就是這兩項。

比如,一戶人家在父母手裡建了一棟房屋,一般指正屋,包括左右廂房及附屬設施,假若這戶人家有四個兒子,如果正屋是進深小的房子,即三間明間,除了中間堂房,只有兩間房子,只夠兩個兒子居住,另兩個兒子只能住廂房了。如果父母還有祖屋的話,也可安排一個兒子住祖屋。

如果正屋是進深大的房子,即三明兩暗,或三明三暗,除了中間堂房,共有四間房子,每個兒子可以分一間房子,再搭配廂房中的房子。

這就以前農村兄弟共住一棟房屋的情況。當這些兄弟的兒子長大成家後,兒子分家,自己又建新房子,與兄弟共住的一棟房屋就成為祖屋。祖屋一般也安排一個兒子居住,這樣,祖屋內共同居住的就是堂兄弟了。

以此類推,兩三百年的老房子,一同在裡面住的,有可能是堂兄弟,也有可能是族兄弟。也有的人可能把房子賣給家族以外的人,那一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的,可能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也就是一種鄰里關係了。

按照過去農村的規矩,不管是親兄弟、堂兄弟、族兄弟,還是別的人,共同住一棟房屋,如果自己家裡建了新房子,搬出去後,老祖屋不安排人住,閒置在那裡,只要還有別的人家在裡面住,屬於自己的那部分房屋,就不能拆除,應該原樣保留。

如果拆除了,這座房屋就成為了古人所說的「破家殺」。如果拆除了房屋的一部分,對拆房子的人不好。民俗之中以為「吃飯離不開老屋場」,老屋只拆去部分,又留下一部分,就是「破敗之家」了。

當然對住在裡面的人更不好,主要是房屋結構被破壞了,房屋的穩定性也就差了,住在裡面不安全,有隨時倒塌的可能。

過去農村兩家或者幾家住在一個屋檐下,日常生活中不免有磕磕碰碰,有的人心胸比較狹窄,所積的怨恨就會越來越深,成了解不開的結。

一旦這家人另建新房子,搬出去後,把氣撒到老房子上,也是為了報復住在裡面的人家,把屬於自己那部分房屋拆除,讓住在裡面的人家難受。

過去,農村民眾認為,這是一種很絕情,不講道德的行為,為人不齒。

那時農村,人們看到這種「半邊屋」,立即想到的就是,拆去半邊房屋的人家,與住在「半邊屋」內的人家一定不和睦。有的還會聯想到這個村莊出現這種房屋,說明這個村莊的風氣不太好。

由此看來,一個村子如果出現了「破家殺」的房屋,不僅會影響拆屋子人家的聲譽,還會影響到整個村子的聲譽。

記得我們村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村頭一棟房子住著兄弟倆,因平時的生活中一些瑣事,常常鬧得雞飛狗跳,積怨頗深,水火不容。後來,兄長另外建了新房子,搬出去了,弟弟還沒有能力建房,仍然住在這棟老房子裡。

兄長搬出去後,就著手拆除老房子中屬於自己一半。他們父母留下來的老屋,是一座四排三間的木房子。按照房屋的權屬,兄長要拆除一半,也就是兩排。

按照我們村的老規矩,四排三間的木房子,即使你占一半,先拆的一家,只能拆除一排,還要留下三排,這樣才能使房子不倒。

在村裡人的責備中,兄長只能按我們村的老規矩辦,拆去了一排,把留下一排的木板全拆了,只剩下棑扇架子。

因為他們的老房子在村頭,很顯眼,進村就能看到。拆除房子後的前兩年,村裡男子找對象時,女方到男方家來「看人家」,結果一進村就看到這座「破家殺」房子,到村頭就止步,轉身回去了。

那些前來「看人家」的女眷說,這個村風氣不好,不能讓自己家的女兒嫁到家裡來受罪。

其後,多起來「看人家」女眷,都持同樣的說法。這時村裡人才感到了「破家殺」房子的破壞力。

於是,村裡人自發捐木材和錢糧,幫助弟弟另建了一棟新房子,等弟弟搬進新居後,大家又幫忙把「破家殺」房子全部拆除,這樣村裡才挽回了名聲。

到這裡,讀者朋友應該明的了「寧可房倒塌,不可屋破殺」這句話的意思了吧,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寧可讓與人共有的房屋自生自滅,也不要壞了良心,去拆除共有房屋屬於自己的那部分。

正是農村有這種風俗的存在,才使我們現在還能看到一些古村落,以及古村落中保存數百年的古建築,更讓我們看到了優良的傳統農民道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a34abc8539fb4c1b9c47bedf48f08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