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為急轉直下?美國敲詐中國,並不是引戰

2024-09-26     利刃號

閻學通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國際關係專家,最近他在百度app《大學第一課》上發表的觀點備受關注,也引起了一些爭議。閻學通認為,戰爭和衝突是兩個概念,美國在價值觀上抹黑中國並非是為了引戰。那麼今天咱們就閻學通先生提出的這些觀點,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順帶回答一下以下三個問題,即:中美兩國衝突的原因是什麼?中美關係為何從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急轉直下?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勢如何?

首先,戰爭和衝突的確是兩個概念,這個毋庸諱言,戰爭往往是大規模的、持續性的,而衝突往往只具備其中一個特點,要麼是大規模而短促的,要麼是持續而零星的,簡單的說,戰爭是由一系列大規模衝突組成的,這麼理解可能會更加容易一些。當然,需要指出的是,的確存在明明是戰爭卻說成是衝突的情況,比如說,俄烏都打成了這樣,但外界依然以俄烏衝突來指代,但這改變不了,這的確是一場代理人戰爭的本質。

其次,為什麼說美國在價值觀上抹黑中國並非是為了引戰。原因很簡單,事實上任何一場戰爭都是有政治目的的,都是以達到政治目的為目標的,實現了政治目的就行了,為什麼要打仗?打仗恰恰是政治目的無法通過和平方式實現,而不得不採取的暴力手段,且是最後的手段。美國為何要在價值觀上抹黑中國,主要有三個目的:1、施壓中國做出讓步;2、為中國崛起設置障礙;3、為了團結相同價值觀的國家一起遏華。

從這裡可以看出,美國的根本目的,就是遏制中國崛起,維持自己的霸權,而不是為了引發與中國的戰爭,畢竟正如閻學通先生所言,在核武時代,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的直接戰爭,如果中美直接開戰,而不是通過代理人戰爭,國際關係理論就要重寫。因此,美國一切非武力的針對中國的手段,都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了「不戰而勝」,若能不戰而勝,自然無需動武,何來「引戰」一說?那如果做不到「不戰而勝」呢?自然是「代理人戰爭」。

好,接下來咱們來回答開頭提出的幾個問題。1、中美兩國衝突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很簡單,生存空間和所能攫取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歐巴馬才會說,如果14億中國人過上像美國人那樣的生活,那將是一場災難。這話雖然不中聽,但的確說明了資源爭奪的殘酷性,一旦中國吃胖了,其他國家就只能喝湯水了,美國人民也好,西方資本也罷,都只能為中國人民,中國的資本騰出位置,「勝者為王」就是這麼簡單。

當然,如果說得具體一點,也可以說,美國擔心中國取代它的霸權地位,但歸根究底其實是一樣的,美國之所以要維持它的霸權地位,無非是因為霸權能夠給美國帶來資源的無限支配權,因為美元霸權本身就是用白紙來換資源,這就是資源的支配權。假設地球的資源是無限的,生存空間也是無限的,還會爆發戰爭嗎?自然也就不會有戰爭了,因為人畢竟是智慧生物,不是屈從於殺戮本性的野獸,哪怕是野獸吃飽也不動了。

2、中美關係為何從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急轉直下?原因很簡單,2016年特朗普上台的時候,中國GDP是11.2萬億美元,而美國GDP是18.62萬億美元,中美GDP之比已經突破了60%。據新華網2018年的報道,「60%是美國給競爭者的一道紅線」,蘇聯突破60%的紅線,美國就打壓蘇聯,日本突破60%的紅線,美國就打壓日本,這和誰上台沒有關係,就算不是特朗普,是阿貓阿狗當選美國總統,在中國突破60%紅線的情況下,也會對中國下手,中美關係也一樣會急轉直下。

當然,需要補充的是,共同性中包含著特異性,特朗普上台之所以和希拉蕊上台有所不同,不在於他積極針對中國,而在於他在將矛頭對準中國的同時,在盡力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這才是特朗普與希拉蕊以及其他美國政客不同的地方,他「親俄」,主張「聯俄制華」。作為政治素人,特朗普並非戰略家,他之所聯俄來反華,恐怕是有人在旁邊推動,他是誰的粉絲,誰能坐收漁翁之利?幕後推手呼之欲出。

3、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勢。既然閻學通先生說「戰爭和衝突是兩個概念」,且「在核武時代,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的直接戰爭」,而且這些觀點都是對的,那麼咱們就可以推導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勢。即:一方面,美國將繼續與中國對抗下去,原因很簡單,資源有限,生存空間有限,王者只有一個,「一山不容二虎」,而中美GDP之比已經突破了美國的紅線,超級大國絕不會「坐以待斃」,任由中國和平崛起。

另一方面,美國不希望與中國發生直接戰爭,但根據哈佛大學「修昔底德陷阱」項目對過去500年大國爭霸歷史的研究,大國博弈開戰的幾率高達75%,也即很難「和平解決」。既不能發生直接戰爭,又很難和平解決,那會怎麼樣?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代理人戰爭」。代理人戰爭可以規避核戰的風險,所以美俄攤牌選擇的就是代理人戰爭,普京還「加保險」,在聯合國提出「核戰打不得也打不贏」的倡議,五常一致通過。

因此,在中美都不願做出讓步的情況下,中美之間最有可能走向攤牌的方式,就是代理人戰爭,其過程可能是,美國煽動台獨,逼迫大陸出兵武統,美日等國打著「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旗號,在制裁的同時出兵干涉,而日本就是美國的戰爭代理人,為此,美國正在積極重新武裝日本。那麼,美國會不會直接捲入台海衝突?應該說,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否則一個日本恐怕不夠中國打的。

既然美國都直接參戰了,這麼還不叫中美爆發直接戰爭?原因很簡單,閻老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戰爭和衝突不是一個概念」,美國就算捲入台海戰爭,應該也是「輕微的」,「非公開的」,這就談不上是戰爭。

咱們舉例說明,韓戰時期,大批蘇聯飛行員以志願軍的名義參戰,他們身著中國空軍的制服,但卻說著俄語,美國對此心知肚明,卻裝作不知道,這算美蘇爆發直接戰爭嗎?當然不算。

再舉例,在俄烏戰爭中,有沒有美軍參與?當然有美軍,而且還有現役德國國防軍的坦克手,但能說美國與俄羅斯、德國與俄羅斯爆發了直接戰爭嗎?當然不能。

所以,就算美國捲入了台海戰爭,只要捲入的程度不深,沒有捋起袖子公開下場干,那就不叫戰爭,依然沒有打破核武時代,大國不直接開戰的規律,更不能說明,美國抹黑中國,就是為了引戰。因為中美直接開戰,對於美國沒有好處,資本家還是害怕同歸於盡的,中美直接開戰,除了便宜俄羅斯,便宜歐洲之外,能給美國帶來什麼?

因此,咱們總結一下。

1.戰爭與衝突是兩個概念,核武時代,「王不見王」,要打也是代理人戰爭。

2.美國抹黑、遏制中國崛起,根本原因是資源有限、空間有限,就算不是美國,霸主寶座上是大英帝國或者任何一個帝國,他都會遏華,和國家沒有關係;直接原因,則是中美GDP之比已經突破了美國容忍的極限,也就是60%的紅線,再不遏制,只能等死,誰也不會等死,哪怕是最低等的生物,何況是一個超級大國。

3.中美都是核大國,直接開戰有可能引發核戰爭,且美國不希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所以,就算中美談不妥,要打也會打代理人戰爭,而日本就是代理人,台灣就是導火索。

4.在代理人戰爭期間,美國一樣會直接參與,比如給武器,甚至派兵,但和俄烏戰爭一樣,不會引發中美之間的直接戰爭,美國會掌握好這個尺度,避免改變代理人戰爭的性質。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中國核武實力越強大,美國捲入的程度就越低,反之捲入程度就會越高,因為中國核武實力越弱小,就越不敢和美國翻臉,美國就會越發肆無忌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什麼才叫「夠用」?能嚇住人的才叫夠用,嚇不住人,能打死人都不叫夠用,因為「他不信」,他不信,哪來的「核威懾」?所以,這次中國試射東風-31AG,就是一次很好的力量展示。未來中國不僅要繼續增加核彈頭和載具的數量,這種例行試射也要穩步增加,就像美國沒事就要測試一下民兵3一樣,咱們每年都搞一次,也讓美國「習慣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943f1b440b356f43f2eddab302fe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