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賈健旭|後合資時代,上汽大眾如何出牌

2023-10-17     每日汽車觀察

以「第一輛桑塔納轎車下線」為標誌,今年是中國對外合資合作40周年,但是站在40周年節點上的合資車企們,眼下的日子並不好過。

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53.4%,全年累計份額51%,在中國乘用車市場,自主品牌的份額已經超越了合資品牌。

作為合資車企的代表,上汽大眾面對後合資時代殘酷的市場競爭會打出怎樣的牌,是行業最為關注的。今年2月,上汽大眾換帥,原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健旭接任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

在剛剛過去的9月,上汽大眾ID.家族訂單超2萬輛,其中ID.3一款車就占到了1.5萬輛。從7月開始,ID.3每個月的交付已經穩定在萬輛以上。

ID.3是賈健旭上任後,帶領上汽大眾在電動車市場打的第一場戰役,也是必須打贏的背水一戰,從目前的戰況來看,開局不錯。

當然,接下來等待上汽大眾的,還有更多更加殘酷的戰役,而留給合資品牌的窗口期只有兩三年了。上汽大眾還有哪些牌可打、怎麼打?合資品牌在智能電動化的時代還有優勢嗎?

在長沙舉行的上汽大眾ID. Festival活動現場,上汽大眾總經理賈健旭,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接受了包括每日汽車電訊在內的媒體採訪,對上述的疑問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九字方針背後的一盤棋

賈健旭上任之後便在上汽大眾內部提出了「九字方針」——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

在他看來,油車是上汽大眾手中的現成的好牌,關鍵是調整好策略,讓油車產品更好地適應當下的市場,牢牢守住油車市場8%的份額。

電車業務要找准錨點,ID.3的限時優惠就是錨點之一,現在ID.3每天的訂單都在500個左右,讓ID.業務的團隊有了信心。而接下來賈健旭還為上汽大眾找到了一個新錨點——引入ID. Buzz。

奧迪是上汽大眾第三個重點,豪華品牌+電動車,必須要上,而且要快。

這九個字落實到實處,則是一場涵蓋企業文化、合資雙方角色和組織架構的巨大變革。首先就是合資公司中,中方的定位發生了很大變化。

「過去都是外方帶來技術和產品,中方負責市場和政府溝通,未來中方的角色會加大技術、客戶關係和政府溝通方面的比重。」

在賈健旭看來,上汽大眾不僅要「在中國」、「為中國」,還要多傾聽中方的意見,「如果你不listen to China(聽中方的)、lead by China(中方主導),還在lead by Euro(德方主導),如何實現在中國、為中國?」

合資企業在決策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中外溝通交流,對開發效率、產品更新效率都是挑戰。現在上汽大眾要做的,就是把交流溝通的成本降到最低,讓決策速度更快。

「現在我們和外方開會,會把所有要求攤在桌上,目標一定要明確,速度一定要快。我們把內部開發流程也改了,以更快的速度來適應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的變化,這是必走的一條路。」

提速體現在方方面面,一個直觀的例子是經銷商大會和供應商大會的時間,從每年一季度末提前到了上一年12月,「這樣明年要做的事,1月1日之前就全部布置下去了,元旦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大家很清楚新的一年要做什麼,每一天都不會浪費。」

組織架構上,賈健旭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打破了傳統條線,設立了四個VLE(車型條線負責人),分管大眾MEB、大眾中/大型車、大眾小型/緊湊型車和奧迪4條不同的車型線。

在燃油車業務方面,上汽大眾的策略是減少現有產品的投資、延長現有產品的壽命、降低現有產品的成本,以更親民的價格貼近客戶,並且為所有的油車設定明確的電動化轉型目標和方案。

產品規劃是重點

架構的調整,最終還是要落地到產品上,對於接下來上汽大眾的燃油車、電動車產品以及大眾、斯柯達和奧迪三個品牌的規劃,賈健旭都給了明確答案。

燃油車方面,明年上汽大眾將推出新途觀與新帕薩特,其中新途觀將打出覆蓋15萬到25萬的矩陣,既有主打性價比的,也有主打性能的,還有不僅好開更加好玩(智能化)的。

新帕薩特則會打出新的特點,「同樣叫帕薩特,我們會給大家4張臉,滿足不同的消費者需求。」

更重要的是,油車整體策略也將調整,不再「上新棄老」,而是「上新不放老」,拉大價格區間,滿足不同消費者對同一品牌車輛的要求。

電動車方面,純電領域,ID.3明年會有更新,現在消費者抱怨的基礎版車型沒有分區空調的問題將得到解決。同時明年會投放三個選裝包,包括智能包和特殊配置包,為用戶提供更多可選配置。

另一個重頭戲是ID. Buzz的引入,這是一款經典情懷車型的電動復刻車,初期會以進口方式引入,定位和售價相對更高,主要負責打造ID.品牌的形象,未來會視市場反饋決定是否國產。

電動車另一個領域是PHEV,上汽大眾會加速將新的PHEV推向市場,預計最快2025年年底面世,新的PHEV不是現有基礎的小改動,而是中方主導的完全全新的車型,中方將負責75%的研發。

長遠來看,上汽大眾還考慮在BEV的架構上做PHEV和EREV,「我們將研發最新的發動機滿足PHEV和EREV,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場,且要有成本競爭優勢。」

至於斯柯達品牌,賈健旭承認,眼下這類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的現實很殘酷,所以接下來斯柯達品牌在現有經銷商體系下不會再擴展,但同時也會在電動化和出口上做文章。

「斯柯達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就是出口,利用現有工廠和產品,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目前這一部分股東雙方還在商討中。」

合資依然有優勢

在賈健旭看來,現在合資品牌在中國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現在就唱衰合資還為時尚早,因為合資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有獨特的優勢。

首先,中國汽車產業日益強大,但是不代表就不再需要合作,尤其是和強者合作。雖然跨國車企眼下在某些領域無法很好地應對中國用戶的需求,但是他們的資本能力和學習能力還在,並且正在加速追趕,所以在很多地方,中國汽車產業還是應該以謙遜的態度,向外國企業學習。

其次,合資品牌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推行「拿來主義」,這個加引號的拿來主義,指的是可以從中外雙方導入先進的技術和產品。

第三點,就是合資企業的中外雙方擁有一個辯論體系,不像獨資企業是一言堂,一言堂雖然效率高,但是也容易犯錯。而合資雙方是競合關係,每一次雙方的辯論,都是在磨礪觀點和概念,這樣能避免犯大錯。

第四點,是上汽大眾的品牌優勢,大眾和奧迪兩個品牌在中國市場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看到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變化之後,德方也在改變,正在不斷加速。

第五點,是上汽大眾40年積累的2700萬用戶和1200多家經銷商夥伴,這些是上汽大眾的根基,如何與這些合作夥伴一道,服務好這27000萬基盤用戶,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一點,是豐富的產品線,目前能夠同時擁有燃油車、純電動車和PHEV三張牌的車企不多,而基於此,上汽大眾能夠為中國用戶提供覆蓋短途、中途和長途出行的可靠解決方案。

這些優勢,就是如今上汽大眾手中的牌,接下來,就要看賈健旭和他的團隊如何打好這些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8cb32ed92d7f118c0285e1e91e23a5c.html